【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返料排灰装置,尤其是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排灰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灰冷却器一般为卧式结构,布置在锅炉底部,其占地面积大;锅炉底部设备布置显得过挤,影响人员巡查、清理通行及设备检修,并且其高温灰在排放时操作人员容易被烫伤;高温灰排放后热能散发,还导致工作环境温度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排灰冷却装置,将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温返料在需要排放时通过冷灰器进行冷却,以回收热能,缩小占用的空间,改善现场工作环境。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排灰冷却装置,包括立式容器和固定该容器的支架,在容器的顶端设置进料口,在容器内进料口下方设置半球形筛板,在筛板下端联接漏斗,漏斗下端联接灰管,所述灰管设置于一热交换管内;在容器一侧的下部设置有冷水管进口,在容器一侧的上部设置有热水管出口,所述热交换管的下端联接冷水管,所述热交换管的上端联接热水管,所述灰管下端伸出热交换管与出料口联接,在出料口上设置有放灰阀门,灰管下端还联接有负压管。采用上述装置,循环流化床锅炉产生的高温返料灰从进料口进入容器,利用高温返料灰具有自流动性强的特点,使排放返料灰通过在筛板上分配后,落入下方的漏斗,再进入灰管,然后灰管与加热交换管内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这样返料灰通过热交换方式从高温冷却下来,再通过放 灰阀门控制排灰量,在灰管下端还联接有负压管抽气,保证下灰畅通及粉尘不外排。由于该装置整体为立体式,所占面积相对较少,并且排放灰畅通,在排放过程中现场粉尘得到有效控制,现场工作环境得到改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排灰冷却装置,包括立式容器(1)和固定该容器(1)的支架(10),其特征在于:在容器(1)的顶端设置进料口(7),在容器(1)内进料口(7)下方设置半球形筛板(6),在筛板(6)下端联接漏斗(12),漏斗(12)下端联接灰管(5),所述灰管(5)设置于一热交换管(4)内;在容器(1)一侧的下部设置有冷水管进口(2),在容器(1)一侧的上部设置有热水管出口(3),所述热交换管(4)的下端联接冷水管,所述热交换管(4)的上端联接热水管,所述灰管(5)下端伸出热交换管(4)与出料口(8)联接,在出料口(8)上设置有放灰阀门(9),灰管(5)下端还联接有负压管(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忠祥,
申请(专利权)人: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