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缩醛树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60574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6 2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缩醛树脂组合物,其摩擦·摩损特性优异、能够抑制滑动时的摩擦音的产生,进而成型品的表面平滑性也良好、热稳定性也优异,其是相对于100质量份特定的(A)聚缩醛树脂配混0.01~1质量份(B)受阻酚系抗氧化剂、0.05~2质量份特定的(C)碱性含氮化合物、2~10质量份特定的(D)接枝共聚物、和0.5~5质量份特定的(E)脂肪酸酯而成的,从而制成实质上不含无机填充剂的聚缩醛树脂组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缩醛树脂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缩醛树脂组合物。
技术介绍
聚缩醛树脂具有均衡的机械物性,摩擦·摩损特性、耐化学品性、耐热性、电特性等优异。因此,聚缩醛树脂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气·电子部件等领域,目前聚缩醛树脂的利用方式、加工技术的进步还在继续。在这样的状况中,对聚缩醛树脂要求的特性趋于高度化或特殊化。作为其中一例,强烈要求在维持聚缩醛树脂所具有的优异的表面平滑性的同时,改良以摩擦系数、摩损量为代表的基本的滑动特性,并且,尤其是要抑制滑动时发生的摩擦音。另外,还期望其热稳定性优异、产生的甲醛少。针对这样的要求,为了改善聚缩醛树脂的滑动特性,已知有在聚缩醛树脂中添加氟树脂、聚烯烃树脂的方法。然而,氟树脂、聚烯烃树脂与聚缩醛树脂的相容性不足。因此,会存在如下情况:这些树脂从聚缩醛树脂分离而在成型品表面发生剥离,或在成型品的成型时在模具上产生析出物。另外,为了改善聚缩醛树脂的滑动特性,已知有将脂肪酸、脂肪酸酯、硅油、各种矿物油等润滑油添加在聚缩醛树脂中的方法。然而,会存在如下情况:在成型品的成型时,聚缩醛树脂与润滑油等分离,容易发生润滑油等的渗出,并由该渗出的润滑油等而损害挤出加工性、成型加工性。另外,若润滑油在成型品表面渗出,则还会存在损害成型品的外观的情况。针对该课题,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138357)中公开了在聚缩醛树脂中含有特定的接枝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还公开了与特定的接枝聚合物一起配混润滑剂的树脂组合物。另外,在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3-111446)中,公开了在聚缩醛树脂中添加配混特定的接枝共聚物、润滑剂以及特定粒径的无机粉末而成的树脂组合物。利用上述专利文献1和2所公开的组合物能够抑制配混的聚合物的剥离、润滑剂的渗出,能够实现文献各自目标的滑动性的改善。但是,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组合物中,均没有充分地考虑热稳定性,在降低甲醛的产生上谈不上充分。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组成中,会由于所要配混的无机粉末而损害成型品的表面平滑性、表面粗糙度。于是,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的组合物难以满足近年来要求的高度的滑动特性以及其他诸特性(表面性(表面平滑性)、热稳定性等)的平衡。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13835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3-111446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缩醛树脂组合物,其摩擦·摩损特性优异、能够抑制滑动时产生的摩擦音、进而成型品的表面平滑性也良好、热稳定性也优异。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人等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特定的聚缩醛树脂中选择性地组合使用并配混受阻酚系抗氧化剂、特定的含氮化合物、特定的接枝共聚物、脂肪酸酯对于滑动特性的改善极其有效,而且也可平衡性良好地改善或维持其它诸特性,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1)一种聚缩醛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相对于100质量份(A)聚缩醛树脂,配混0.01~1质量份(B)受阻酚系抗氧化剂、0.05~2质量份(C)碱性含氮化合物、2~10质量份(D)接枝共聚物和0.5~5质量份(E)脂肪酸酯而成的,且实质上不含无机填充剂,其中,上述(A)聚缩醛树脂是将99.9~90.0质量%(a1)三噁烷和0.1~10质量%(a2)单官能环状醚化合物共聚而获得的、烷氧末端基(X1)和碳原子数至少为2个的羟基烷氧末端基(X2)在上述(A)聚缩醛树脂的全部末端基(X)中所占的总比率((X1+X2)/X)为85~99.9摩尔%的聚缩醛共聚物,上述(C)碱性含氮化合物为选自由氨基三嗪化合物、胍胺化合物、酰肼化合物以及聚酰胺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上述(D)接枝共聚物是主链为(d1)烯烃系聚合物、且包含(d2)乙烯基系聚合物作为侧链的共聚物,上述(E)脂肪酸酯是由碳原子数12~32的脂肪酸和碳原子数2~30的多元醇构成的、羟值为250~350的脂肪酸酯。(2)根据(1)所述的聚缩醛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A)聚缩醛树脂是在受阻酚系化合物的存在下将上述(a1)三噁烷和上述(a2)单官能环状醚化合物共聚而得到的聚缩醛共聚物,其中,所述受阻酚系化合物的比率相对于(a1)三噁烷和(a2)单官能环状醚化合物的总重量为100~1000ppm。(3)根据(1)或(2)所述的聚缩醛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D)接枝共聚物中(d1)烯烃系聚合物与(d2)乙烯基系聚合物的质量比(d1:d2)为80:20~20:80。(4)根据(1)所述的聚缩醛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D)接枝共聚物的(d1)烯烃系聚合物由聚乙烯构成,上述(D)接枝共聚物的(d2)乙烯基系聚合物由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或者聚苯乙烯构成。(5)根据(1)所述的聚缩醛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C)碱性含氮化合物是选自三聚氰胺、苯并胍胺、CTU-胍胺以及癸二酸二酰肼的碱性含氮化合物。(6)一种成型品,其由(1)所述的聚缩醛树脂组合物形成。专利技术的效果将本专利技术的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成型品的摩擦·摩损特性优异、滑动时产生的摩擦音得到抑制、进而成型品的表面平滑性也良好。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树脂组合物的热稳定性也优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聚缩醛树脂组合物是选择性地配混(A)聚缩醛树脂、(B)受阻酚系抗氧化剂、(C)碱性含氮化合物、(D)接枝共聚物、和(E)脂肪酸酯而成的聚缩醛树脂组合物。以下对各成分进行说明。(A)聚缩醛树脂作为本专利技术中的(A)聚缩醛树脂,可以使用将99.9~90.0质量%三噁烷(a1)和0.1~10.0质量%(a2)单官能环状醚化合物共聚而得到的聚缩醛共聚物。上述的(a2)单官能环状醚化合物的定义中还包括单官能环状缩甲醛化合物。(a2)单官能环状醚化合物含有相邻的至少2个碳原子而形成环,通过与(a1)三噁烷的共聚而开环,形成C2~C6左右的氧亚烷基单元。作为这样的(a2)单官能环状醚化合物,可列举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1,3-二氧戊环、二乙二醇缩甲醛(diethyleneglycolformal)、1,4-丁二醇缩甲醛、1,6-己二醇缩甲醛等。另外,关于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A)聚缩醛树脂而使用的聚缩醛共聚物,烷氧末端基(X1)和碳原子数至少为2个的羟基烷氧末端基(X2)在其全部末端基(X)中所占的总比率((X1+X2)/X)为85~99.9摩尔%。作为其他的末端基,可列举出半缩醛基、甲酰基等。这些末端基的含有比率可利用公知的方法,例如日本特开平5-9802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1-11143号公报等中记载的方法来测定。另外,末端基的调节可通过控制用于聚合的单体成分(三噁烷等)中包含的微量的水分、链转移性杂质的量、或者调节用于聚合的链转移剂的量、或者对聚合中得到的粗聚缩醛共聚物的末端基进行后处理等来进行。另外,关于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A)聚缩醛树脂而使用的聚缩醛共聚物,优选在受阻酚系化合物的存在下将(a1)三噁烷和(a2)单官能环状醚化合物共聚而得到的共聚物,其中,所述受阻酚系化合物的比率相对于(a1)三噁烷和(a2)单官能环状醚化合物的总重量为100~1000ppm。这样,通过在受阻酚系化合物的存在下进行共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缩醛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相对于100质量份(A)聚缩醛树脂,配混0.01~1质量份(B)受阻酚系抗氧化剂、0.05~2质量份(C)碱性含氮化合物、2~10质量份(D)接枝共聚物、和0.5~5质量份(E)脂肪酸酯而成的,且实质上不含无机填充剂,其中,所述(A)聚缩醛树脂是将99.9~90.0质量%(a1)三噁烷和0.1~10质量%(a2)单官能环状醚化合物共聚而获得的、烷氧末端基(X1)和碳原子数至少为2个的羟基烷氧末端基(X2)在所述(A)聚缩醛树脂的全部末端基(X)中所占的总比率((X1+X2)/X)为85~99.9摩尔%的聚缩醛共聚物,所述(C)碱性含氮化合物是选自由氨基三嗪化合物、胍胺化合物、酰肼化合物以及聚酰胺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所述(D)接枝共聚物是主链为(d1)烯烃系聚合物、且包含(d2)乙烯基系聚合物作为侧链的共聚物,所述(E)脂肪酸酯是由碳原子数12~32的脂肪酸和碳原子数2~30的多元醇构成的、羟值为250~350的脂肪酸酯。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1.28 JP 2011-2589871.一种聚缩醛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相对于100质量份(A)聚缩醛树脂,配混0.01~1质量份(B)受阻酚系抗氧化剂、0.1~1.2质量份(C)碱性含氮化合物、2~10质量份(D)接枝共聚物、和0.5~5质量份(E)脂肪酸酯而成的,且实质上不含无机填充剂,其中,所述(A)聚缩醛树脂是将99.9~90.0质量%(a1)三噁烷和0.1~10质量%(a2)单官能环状醚化合物共聚而获得的、烷氧末端基(X1)和碳原子数至少为2个的羟基烷氧末端基(X2)在所述(A)聚缩醛树脂的全部末端基(X)中所占的总比率((X1+X2)/X)为85~99.9摩尔%的聚缩醛共聚物,所述(C)碱性含氮化合物是三聚氰胺,所述(D)接枝共聚物是主链为(d1)烯烃系聚合物、且包含(d2)乙烯基系聚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霜田晓英
申请(专利权)人:宝理塑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