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东工学院专利>正文

机床精密进给直线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5774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床的、超高精度的进给直线驱动装置。它由座体(1)、带圆弧缺口杠杆(2)、带圆弧缺口双平行四边形机构(3)、刀架(4)、压电元件(5)、应变片(6)和接线座(7)所组成。该产品的驱动力可达100N,行程可达几百微米,可控精度达0.1μm,带宽100Hz,其具有精度高、驱动力大、体积小、运行时无声的优点,满足了某些机床超高精度进给驱动的要求。(*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床的、超高精度的进给直线驱动装置。通常,机床的进给驱动由旋转式的交直流电机、步进电机和运动方式变换机构或直线电机来完成,其缺点是体积大,驱动力小,运行时有声,不能满足某些超高精度进给驱动的要求。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驱动力大、运行时无声的机床精密进给直线驱动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纵剖面图。1-座体2-带圆弧缺口杠杆3-带圆弧缺口双平行四边形机构4-刀架5-压电元件6-应变片7-接线座本技术由座体(1)、带圆弧缺口杠杆(2)、带圆弧缺口双平行四边形机构(3)、刀架(4)、压电元件(5)、应变片(6)和接线座(7)所组成;压电元件(5)连接于座体(1)上的约1/3处,其左侧设有带圆弧缺口杠杆(2)和带圆弧缺口双平行四边形机构(3),带圆弧缺口杠杆(2)和带圆弧缺口双平行四边形机构(3)位于座体(1)上;带圆弧缺口双平行四边形机构(3)上设有刀架(4),其圆弧缺口处贴有两个应变片(6),以检测变位信号。座体(1)的外侧设有接线座(7),压电元件(5)和应变片(6)通过引线与接线座(7)相连接,接线座(7)则与外面控制该驱动器的控制箱相连接。动作原理压电元件(5)受电流控制,伸长或收缩,通过带圆弧缺口杠杆(2)把这一伸长或收缩进行一级放大,再通过带圆弧缺口双平行四边形机构(3)进行二次放大,直接驱动刀架(4)作水平运动,从而实现刀具的进给控制。该驱动器的工作受外面的控制箱控制,压电元件(5)的伸长或收缩采用电流控制方法,由3583放大器组成的可控恒流源控制。由应变片组成的检测器检测刀架(4)的移动,通过AD522放大器把信号放大,并构成闭环控制系统。给定控制信号与反馈信号比较后,通过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控制可控恒流源,以改善驱动器的动态特性,实现刀具的进给控制。这种结构的驱动器的驱动力可达100N,行程可达几百μm,可控精度达0.1μm,带宽100Hz,其具有精度高、驱动力大、体积小、运行时无声的优点,满足了某些机床超高精度进给驱动的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机床精密进给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A.它由座体(1)、带圆弧缺口杠杆(2)、带圆弧缺口双平行四边形机构(3)、刀架(4)、压电元件(5)、应变片(6)和接线座(7)所组成;B.压电元件(5)连接于座体(1)上的约1/3处,其左侧设有带圆弧缺口杠杆(2)和带圆弧缺口双平行四边形机构(3),带圆弧缺口杠杆(2)和带圆弧缺口双平行四边形机构(3)位于座体(1)上;带圆弧缺口双平行四边形机构(3)上设有刀架(4),其圆形缺口处贴有两个应变片(6);C.座体(1)的外侧设有接线座(7),压电元件(5)和应变片(6)通过引线与接线座(7)相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床的、超高精度的进给直线驱动装置。它由座体(1)、带圆弧缺口杠杆(2)、带圆弧缺口双平行四边形机构(3)、刀架(4)、压电元件(5)、应变片(6)和接线座(7)所组成。该产品的驱动力可达100N,行程可达几百微米,可控精度达0.1μm,带宽100Hz,其具有精度高、驱动力大、体积小、运行时无声的优点,满足了某些机床超高精度进给驱动的要求。文档编号B23Q5/22GK2142055SQ9224437公开日1993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10日专利技术者杨宜民 申请人:广东工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床精密进给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A.它由座体(1)、带圆弧缺口杠杆(2)、带圆弧缺口双平行四边形机构(3)、刀架(4)、压电元件(5)、应变片(6)和接线座(7)所组成;B.压电元件(5)连接于座体(1)上的约1/3处,其左侧设有带圆弧缺口杠杆(2)和带圆弧缺口双平行四边形机构(3),带圆弧缺口杠杆(2)和带圆弧缺口双平行四边形机构(3)位于座体(1)上;带圆弧缺口双平行四边形机构(3)上设有刀架(4),其圆形缺口处贴有两个应变片(6);C.座体(1)的外侧设有接线座(7),压电元件(5)和应变片(6)通过引线与接线座(7)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宜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