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速高效节能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51565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30 0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速高效节能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液力变矩器技术领域。一种低速高效节能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包括驱动盘、罩轮、泵轮、Ⅰ涡轮、Ⅱ涡轮、导轮、涡轮罩、涡轮毂、导轮座和驱泵主动齿轮;驱动盘安装在罩轮上,泵轮和罩轮通过螺栓联接一体;Ⅰ涡轮、Ⅱ涡轮通过花键分别与Ⅰ涡轮轴、Ⅱ涡轮轴相连;导轮设置在泵轮和涡轮之间,通过花键与导轮座连接,导轮座固定在液力变矩器壳体上;Ⅰ涡轮和涡轮毂固定在涡轮罩上;驱泵主动齿轮固定在泵轮上;导轮座上设置变矩器的进出油道,与壳体上的进出油道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布置紧凑,易于批量化,传动效率高、与发动机匹配合理、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液力变矩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低速高效节能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
技术介绍
目前,液力变矩器形式和型号较多,但总的特点是传动效率较低。液力变矩器整个工况的传动效率对整机燃油性影响较大,提高液力变矩器传动效率及高效范围是行业重要研究的方向。影响液力变矩器传动效率的因素很多,叶栅影响的因素最大,其次是传动方式。现有的液力变矩器由于设计方法及设计水平的差异,液力变矩器性能相差较大。而通过调整液力变矩器结构,在保持功率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液力变矩器额定转速,增大液力变矩器能容,大幅提高液力变矩器使用工况的传动效率,充分利用发动机的有效功率,降低燃油消耗量等方面,存在很多需要研究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低速高效节能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零部件布置紧凑,受力均匀,制造加工难度低,易于实现批量化,传动效率高、与发动机匹配合理、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的低速高效节能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本专利技术液力变矩器是将发动机传递过来的机械能,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旋转的泵轮转变为工作油的动能和压能,驱动Ⅰ涡轮、Ⅱ涡轮旋转,旋转的Ⅰ涡轮、Ⅱ涡轮再将液能转变为机械能输出。从Ⅱ涡轮流出的工作油经固定不转的导轮,将一部分压力能转换成动能,使工作油的旋转程度增加后再回到泵轮入口。如此循环流动,形成液力变矩器的正常工作。由于导轮的作用,增加了泵轮入口工作油的速度环量,因而可使液力变矩器的输出转矩增加而起到“变矩”的作用。本技术低速高效节能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速高效节能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其特点是:双涡轮液力变矩包括驱动盘、罩轮、泵轮、Ⅰ涡轮、Ⅱ涡轮、导轮、涡轮罩、涡轮毂、导轮座和驱泵主动齿轮;驱动盘安装在罩轮上,泵轮和罩轮通过螺栓联接一体,作为动力输入的主动件;Ⅰ涡轮、Ⅱ涡轮通过花键分别与Ⅰ涡轮轴、Ⅱ涡轮轴相连,是从动元件;导轮设置在泵轮和涡轮之间,通过花键与导轮座连接,导轮座固定在液力变矩器壳体上;Ⅰ涡轮和涡轮毂固定在涡轮罩上;驱泵主动齿轮固定在泵轮上;导轮座上设置变矩器的进油道和出油道,导轮座的进出油道口与壳体上的进出油道相通。本技术低速高效节能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还可以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低速高效节能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其特点是:液力变矩器壳体进出油道的进出口装有压力阀控制。所述的低速高效节能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其特点是:Ⅰ涡轮和涡轮毂分别用铆钉铆接在涡轮罩上。所述的低速高效节能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其特点是:驱泵主动齿轮用螺栓固定在泵轮上。所述的低速高效节能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其特点是:液力变矩器内部装有流线型叶栅,泵轮叶栅出口角度为70°~130°,Ⅰ涡轮、Ⅱ涡轮叶栅出口角度为140°~155°,导轮叶栅出口角度为20°~30°。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全新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低速高效节能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叶栅采用流线形结构,额定转速降低、能容增大,液力变矩器起动变矩比大、高效范围宽和工作效率较高。本液力变矩器充分利用发动机的传动功率,降低燃油消耗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易于制造,可满足不同机型的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泵轮,2、驱动盘,3、罩轮,4、导轮,5、涡轮毂,6、涡轮罩,7、Ⅱ涡轮,8、Ⅰ涡轮,9、壳体,10、驱泵主动齿轮,11、导轮座,12、进口压力阀,13、出口压力阀。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列举以下实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参照附图1和图2。实施例1一种低速高效节能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主要包括:驱动盘、罩轮、泵轮、Ⅰ涡轮、Ⅱ涡轮、导轮、涡轮罩、涡轮毂、导轮座、驱泵主动齿轮、进出口压力阀等;驱动盘安装在罩轮上,泵轮和罩轮通过螺栓联接一体,作为动力输入的主动件;Ⅰ涡轮、Ⅱ涡轮通过花键分别与Ⅰ涡轮轴、Ⅱ涡轮轴相连,是从动元件;导轮设置在泵轮和涡轮之间,并通过花键与导轮座连接,导轮座固定在液力变矩器壳体上;Ⅰ涡轮和涡轮毂分别用铆钉铆接在涡轮罩上;驱泵主动齿轮用螺栓固定在泵轮上;导轮座上设置变矩器的进油道和出油道,导轮座的进出油道口与壳体上的进出油道相通,液力变矩器进出口油压由壳体上安装的进出口压力阀控制。液力变矩器内部叶栅为流线型结构,变矩器循环圆直径为340mm,泵轮叶栅出口角度范围为70°~130°,Ⅰ涡轮、Ⅱ涡轮叶栅出口角度范围为140°~155°,导轮叶栅出口角度范围为20°~30°。叶轮材料为铝合金。本实施例液力变矩器为低速高效节能型,液力变矩器传递功率不变,通过降低额定转速,并合理设计叶栅,适当调整液力变矩器叶栅进出口角及液流偏离角,使液力变矩器起动变矩比大、高效范围宽和工作效率较高。同时充分利用发动机的有效功率,合理匹配,降低燃油消耗量。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过程:本实施例液力变矩器为单级两相四元件结构,具有两个独立工作的涡轮Ⅰ涡轮、Ⅱ涡轮。Ⅰ涡轮为轴流式的,主要在低转速比范围内工作,并传递功率的大部分;Ⅱ涡轮为向心式的,主要在高转速比范围内工作,在低转速比范围只传递功率的一小部分。在低转速比范围内,Ⅰ涡轮、Ⅱ涡轮同时工作,并在液力变矩器内实现功率分流;在高转速比范围内,Ⅰ涡轮退出工作,Ⅱ涡轮工作,此时液力变矩器类似一个普通的单级向心涡轮液力变矩器。参照附图1和图2。本液力变矩器零部件都直接或间接通过导轮座11支承固定在壳体9上。工作时,液力变矩器壳体9与发动机飞轮壳相联,罩轮3的左侧轴头支承在发动机飞轮的内孔上,罩轮3上安装有驱动盘2,驱动盘2与发动机飞轮相联,发动机的动力由驱动盘2经罩轮3传至泵轮1。传至泵轮1的动力大部分用于驱动液力变矩器工作,另一部分动力通过与泵轮1联接的驱泵主动齿轮10输出,驱动外接油泵工作。低转速时,变速器内的超越离合器接合,输出动力通过Ⅰ涡轮8、Ⅱ涡轮7传到固定在变速器内的Ⅰ涡轮轴、Ⅱ涡轮轴上,两轴通过齿轮啮合同时驱动变速器工作;高转速时,变速器内的超越离合器分离,Ⅰ涡轮8空转,输出动力通过Ⅱ涡轮7传到固定在变速器内的Ⅱ涡轮轴上,此时Ⅱ涡轮轴通过齿轮啮合单独驱动变速器工作。液力变矩器的供油压力由外接压力阀12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低速高效节能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速高效节能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其特征是:双涡轮液力变矩包括驱动盘、罩轮、泵轮、Ⅰ涡轮、Ⅱ涡轮、导轮、涡轮罩、涡轮毂、导轮座和驱泵主动齿轮;驱动盘安装在罩轮上,泵轮和罩轮通过螺栓联接一体;Ⅰ涡轮、Ⅱ涡轮通过花键分别与Ⅰ涡轮轴、Ⅱ涡轮轴相连;导轮设置在泵轮和涡轮之间,通过花键与导轮座连接,导轮座固定在液力变矩器壳体上;Ⅰ涡轮和涡轮毂固定在涡轮罩上;驱泵主动齿轮固定在泵轮上;导轮座上设置变矩器的进油道和出油道,导轮座的进出油道口与壳体上的进出油道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速高效节能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其特征是:双涡轮液力变矩包
括驱动盘、罩轮、泵轮、Ⅰ涡轮、Ⅱ涡轮、导轮、涡轮罩、涡轮毂、导
轮座和驱泵主动齿轮;驱动盘安装在罩轮上,泵轮和罩轮通过螺栓联接
一体;Ⅰ涡轮、Ⅱ涡轮通过花键分别与Ⅰ涡轮轴、Ⅱ涡轮轴相连;导轮
设置在泵轮和涡轮之间,通过花键与导轮座连接,导轮座固定在液力变
矩器壳体上;Ⅰ涡轮和涡轮毂固定在涡轮罩上;驱泵主动齿轮固定在泵
轮上;导轮座上设置变矩器的进油道和出油道,导轮座的进出油道口与
壳体上的进出油道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速高效节能的双涡轮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淑萍许睿米晶乔征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