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猪苓的人工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41052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9 18:13
一种猪苓的人工种植方法,涉及猪苓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培养蜜环菌菌枝;(2)栽培苓种;(3)栽后管理;(4)采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猪苓的人工种植方法,采用先进适用的蜜环菌菌种扩繁和菌枝培养方法,培养好的蜜环菌菌枝壮实,与新树棒结合在一起,能为猪苓苓种的快速成活和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提高了苓种的成活率和单位产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猪苓的人工种植方法,方法简便,单产高、收益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草药猪苓,具体地说是一种猪苓的人工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猪苓,别名猪屎苓、地乌桃等,以其色黑而零落似猪屎而得名,属真菌类多孔菌科核菌属药用真菌。猪苓是我国传统的稀有中药材,以干燥菌核入药,为利尿药,行水、利湿、消肿,并能止泻,治痃疟。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首先从猪苓中分离出猪苓多糖,后经临床实验证明,猪苓多糖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对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有明显疗效。猪苓有很好的发展前 景,市场需要量逐年增加。近年来,国内科技人员进行了人工栽培猪苓的研究,并且获得成功,但目前猪苓的人工栽培方法存在着单产低、收益少的缺点,因此,难以在猪苓生产中大量推广普及,人工种植猪苓发展缓慢。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种植猪苓的方法,方法简单,种植风险低,单产高、收益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蜜环菌菌枝:选直径I 5厘米的阔叶树枝条,斜砍成7 50厘米木段,在挖好的培养坑坑底平铺斜砍好的木段,同时,把优质密环菌3级种间放在木段间,同时,在木段间填充碎木片、树叶或树枝,然后覆沙土 2 5厘米,然后按照上述方法,再铺I 2层,然后覆沙土 6 10厘米,覆秸杆、树叶、稻草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保湿,根据发菌情况需培养60 120天; (2)栽培苓种:选直径I 5厘米的阔叶树枝条,斜砍成7 50厘米木段,并在木段中间斜砍一些鱼鳞口备用,挖坑深10 15厘米,宽40 70厘米的长条形坑,坑底铺枯枝落叶一层,压实厚I厘米,将备好的新树棒取来平压在上面,棒间距离5 15厘米,将种苓放在棒的两头和两侧均匀摆放靠紧,用步骤(2)培养的蜜环菌菌枝,夹放在种苓两侧和棒间,一头必须紧接种苓或鱼鳞口,在菌枝的空隙填加树枝节,要放平压实,空隙用腐植土填实,用枯枝落叶填充棒间厚10厘米,将全坑铺平,用土封顶,厚10 20厘米,坑口要平,坑面用落叶树枝覆盖。(3)栽后管理:定期监测猪苓种植土壤深度10厘米内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相对湿度30 50%,温度为8 25°C为宜,入冬前用树叶或山草覆盖; (4)采收:猪苓栽培五年后采收,主要为商品和部份种苓,如需在此期间扩大栽培,可在栽后三年采收,大部分为种苓,可有少部分符合规格的商品猪苓。敬其中,步骤(3)栽后管理中,保持温度为15 19°C为宜。其中,步骤(3)栽后管理中,在干旱高温应及时补水或加厚覆盖,温度过高要及时搭设遮荫棚,温度低时要及时撤去遮荫物以提高地温,夏秋季雨水多及暴雨后应及时排水并将坑面盖好,防止露棒。本专利技术的,采用先进适用的蜜环菌菌种扩繁和菌枝培养方法,培养好的蜜环菌菌枝壮实,与新树棒结合在一起,能为猪苓苓种的快速成活和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提高了苓种的成活率和单位产量,本专利技术的猪苓的人工种植方法,方法简便,在整个种植过程中,没有大的种植风险,单产高、收益高。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培养蜜环菌菌枝: 第一步:选直径I 5厘米的阔叶树枝条,斜砍成30厘米左右的木段,在阳光下晒10天 30天; 第二步:在林间朝阳的缓坡上挖深度40厘米左右,宽度60厘米左右的蜜环菌菌枝培养坑,可连续挖,也可根据地势间断挖; 第三步:在挖好的培养坑坑底平铺斜砍好的木段,同时,把购买的优质密环菌3级种间放在木段间,同时,在木段间填充碎木片、树叶或树枝,然后覆沙土 2 5厘米,然后按照上述方法,再铺I 2层,然后覆沙土 6 10厘米,再覆秸杆、树叶、稻草等进行保湿,培养90天,观察到菌丝已经在木段上生长良好,蜜环菌菌枝已经培养好。实施例2:栽培苓种: 选直径I 5厘米的阔叶树枝条,斜砍成7 50厘米木段,并在木段中间斜砍一些鱼鳞口备用,挖坑深10 15厘米,宽O厘米的长条形种植坑,坑底铺枯枝落叶一层,压实厚I厘米,将备好的新树棒取来 平压在上面,棒间距离10厘米左右,将种苓放在棒的两头和两侧均匀摆放靠紧,用步骤(I)培养的蜜环菌菌枝,夹放在种苓两侧和棒间,一头必须紧接种苓或鱼鳞口,在菌枝的空隙填加树枝节,要放平压实,空隙用腐植土填实,用枯枝落叶填充棒间厚10厘米,然后按照上述方法,再铺I 2层,最后将全坑铺平,用土封顶,厚10 20厘米,坑口要平,坑面用落叶树枝覆盖。实施例3:栽后管理: 定期监测猪苓种植土壤深度10厘米内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相对湿度60 70%,温度为20 25°C为宜,入冬前用树叶或山草覆盖,在干旱高温及时补水或加厚覆盖,温度过高要及时搭设遮荫棚,温度低时要及时撤去遮荫物以提高地温,夏秋季雨水多及暴雨后应及时排水并将坑面盖好,防止露棒。实施例4:采收: 经过上述种植后管理,五年后采收,主要为商品和部份种苓,也可在栽后三年采收,大部分为种苓,可有少部分符合规格的商品猪苓,种苓可进一步扩大种植。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猪苓人工种植方法,技术操作简便,单产高、收益高,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好技术,适宜大范围推广应用。权利要求1.,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蜜环菌菌枝:选直径I 5厘米的阔叶树枝条,斜砍成7 50厘米木段,在挖好的培养坑坑底平铺斜砍好的木段,同时,把优质密环菌3级种间放在木段间,同时,在木段间填充碎木片、树叶或树枝,然后覆沙土 2 5厘米,然后按照上述方法,再铺I 2层,然后覆沙土 6 10厘米,覆秸杆、树叶、稻草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保湿,根据发菌情况需培养60 120天; (2)栽培苓种:选直径I 5厘米的阔叶树枝条,斜砍成7 50厘米木段,并在木段中间斜砍一些鱼鳞口备用,挖坑深10 15厘米,宽40 70厘米的长条形坑,坑底铺枯枝落叶一层,压实厚I厘米,将备好的新树棒取来平压在上面,棒间距离5 15厘米,将种苓放在棒的两头和两侧均匀摆放靠紧,用步骤(I)培养的蜜环菌菌枝,夹放在种苓两侧和棒间,一头必须紧接种苓或鱼鳞口,在菌枝的空隙填加树枝节,要放平压实,空隙用腐植土填实,用枯枝落叶填充棒间厚10厘米,然后按照上述方法,再铺I 2层,最后将全坑铺平,用土封顶,厚10 20厘米,坑 口要平,坑面用落叶树枝覆盖; (3)栽后管理:定期监测猪苓种植土壤深度10厘米内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相对湿度30 50%,温度为8 25°C为宜,入冬前用树叶或山草覆盖; (4)采收:猪苓栽培五年后采收,主要为商品和部份种苓,如需在此期间扩大栽培,可在栽后三年采收,大部分为种苓,可有少部分符合规格的商品猪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骤(3)栽后管理中,保持温度为15 19°C为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骤(3)栽后管理中,在干旱高温应及时补水或加厚覆盖,温度过高要及时搭设遮荫棚,温度低时要及时撤去遮荫物以提高地温,夏秋季雨水多及暴雨后应及时排水并将坑面盖好,防止露棒。全文摘要,涉及猪苓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培养蜜环菌菌枝;(2)栽培苓种;(3)栽后管理;(4)采收。本专利技术的,采用先进适用的蜜环菌菌种扩繁和菌枝培养方法,培养好的蜜环菌菌枝壮实,与新树棒结合在一起,能为猪苓苓种的快速成活和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提高了苓种的成活率和单位产量,本专利技术的猪苓的人工种植方法,方法简便,单产高、收益高。文档编号A01G1/04GK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猪苓的人工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培养蜜环菌菌枝:选直径1~5厘米的阔叶树枝条,斜砍成7~50厘米木段,在挖好的培养坑坑底平铺斜砍好的木段,同时,把优质密环菌3级种间放在木段间,同时,在木段间填充碎木片、树叶或树枝,然后覆沙土2~5厘米,然后按照上述方法,再铺1~2层,然后覆沙土6~10厘米,覆秸杆、树叶、稻草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保湿,根据发菌情况需培养60~120天;(2)栽培苓种:选直径1~5厘米的阔叶树枝条,斜砍成7~50厘米木段,并在木段中间斜砍一些鱼鳞口备用,挖坑深10~15厘米,宽40~70厘米的长条形坑,坑底铺枯枝落叶一层,压实厚1厘米,将备好的新树棒取来平压在上面,棒间距离5~15厘米,将种苓放在棒的两头和两侧均匀摆放靠紧,用步骤(1)培养的蜜环菌菌枝,夹放在种苓两侧和棒间,一头必须紧接种苓或鱼鳞口,在菌枝的空隙填加树枝节,要放平压实,空隙用腐植土填实,用枯枝落叶填充棒间厚10厘米,然后按照上述方法,再铺1~2层,最后将全坑铺平,用土封顶,厚10~20厘米,坑口要平,坑面用落叶树枝覆盖;(3)栽后管理:定期监测猪苓种植土壤深度10厘米内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相对湿度30~50%,温度为8~25℃为宜,入冬前用树叶或山草覆盖;(4)采收:猪苓栽培五年后采收,主要为商品和部份种苓,如需在此期间扩大栽培,可在栽后三年采收,大部分为种苓,可有少部分符合规格的商品猪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书新刘淑杰
申请(专利权)人:珲春亿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