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植猪苓的方法及种植猪苓用的腐植酸技术

技术编号:6793516 阅读:6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种植猪苓的方法及种植猪苓用的腐植酸,属于猪苓种植方法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方法简单,利于管理,成本较低种植猪苓的方法及种植猪苓用的腐植酸;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野外选择圆润、水分饱满、菌孔多的猪粪苓,同时挖去选择种子周围的元培土;在温度28°~35°,pH值5~7、湿度75%以上的条件下,储存5天~10天;选择背阴,有日照,坡度为15°到35°的坡地为种植场地;在坡地上沿地势挖窖,长为1.3~1.6米,宽为1~1.3米,高为1~1.3米,把3~4份的元培土和5~7份的腐植酸混合后填充在窖中,每年5月下旬或10月上旬种植,生在期为13~15个月,在种植过程中,保持湿度在70%以上;应用在大规模猪苓种植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发 明一种种植猪苓的方法及种植猪苓用的腐植酸,属于猪苓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猪苓,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属要用真菌。子实体大或很大,肉质、有柄、多分枝、 末端生圆形白色至浅褐色菌盖,一丛直径可达35cm。菌盖圆形,中部下凹近漏斗形,边缘内卷,被深色细鳞片,宽l-4cm。菌肉白色,孔面白色,干后草黄色。孔口圆形或破裂呈不规则齿状,延生,平均每毫米2-4个。孢子无色,光滑,圆筒形,一端圆形,一端有歪尖。经济价值 子实体幼嫩时可食用,味道十分鲜美。其地下菌核黑色、形状多样,是著名中药,有利尿治水肿之功效。猪苓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不仅具有利尿和抗菌作用,经研究发现有抗癌作用,需要量将会逐年增加。同时人工栽培猪苓已基本成功。猪苓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野生资源保护工作没有跟上,群众连年采挖,资源越来越少;栽培面积小,单产低,收益少,发展缓慢。 猪苓商品来源于野生资源。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需求量约230万公斤,年出口为20万公斤, 现在市场行情为200元/公斤。目前,人工栽培猪苓还没有在农村大量普及,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生产成本高,管理复杂,二是一些技术还是科研阶段的技术,在田间无法实施,三是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种植猪苓用的腐植酸,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配比为:树叶3~4份,农作物秸秆2.5~3.5份,农家肥2.5~3.5份,可以杀灭杂菌的农药0.1~0.4份,把上述材料混合后搅拌均匀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辉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圣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