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种苓的人工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41440 阅读:6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猪苓种苓的人工培育方法,解决现有猪苓种苓资源奇缺的问题。包括以下步骤:(1)主料的选育:挑选新鲜、黑色有弹性的、个体重量大于15g的猪苓菌核作为母种;将猪苓纯种斜面种培养成栽培种;将密环菌斜面种培养成栽培种和菌棒;(2)菌核激发剂的制作;(3)装筐栽培;(4)培育管理:(5)采收和复种。本发明专利技术两次收获种苓量相当于投入菌核量的4倍;时间由过去28个月缩短到14个月;优质种苓灰苓的产量大,用于大田种植可缩短生长时间,由过去的4~5年缩短为3~4年,而且可稳产高产,达到了快速、高产、低耗而循环收获猪苓种苓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猪苓种苓培育技术,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猪苓是传统真菌药材,拉丁学名为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目前猪苓的天然资源近于枯竭,急需人工栽培。1976——1990年间,中国医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郭顺星、许锦堂等专家,带领有关科技人员,深入猪苓产地进行人工栽培研究,取得了半野生栽培的技术成果,但由于受种源短缺的制约,至今仍处在局部栽培的局面中,未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转变。人工栽培猪苓,必须有猪苓菌核为种苓,并与密环菌伴生,周期4——5年。种苓来源于野生的菌核,这种野生菌核来源有限,质量也次,而且价格昂贵。以野生菌核为种苓,栽培4——5年后产量并不丰硕。近年来,众多技术人员致力于猪苓纯种培育菌核的研究,至今未见显效,而种苓的奇缺成为发展猪苓产业的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猪苓种苓资源奇缺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以达到快速、高产、低耗而循环收获种苓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包括以下步骤(1)主料的选育挑选新鲜、黑色有弹性的、个体重量大于15g的猪苓菌核作为母种;将猪苓纯种斜面种培养成栽培种;将密环菌斜面种培养成栽培种和菌棒;(2)菌核激发剂的制作将猪苓菌核生长之处的原生腐土阴干,取500g,加洁净水5000ml,室内搅动半小时后浸渍12小时,再搅动半小时避光室温浸渍M小时后,吸出上浸液,补洁净水至总量为 5000ml,然后分别加入IOg由干密环菌索粉碎而得的细粉,5000mg高钙片粉粒,搅勻,即得菌核激发剂;(3)装筐栽培将规格为40X30X20cm=长X宽X高的塑料筐周边衬上塑料薄膜,底部铺一块湿草垫,草垫上均勻撒上8cm厚的混勻的润湿的颗粒状阔叶树枝和腐土,等距离放好4根密环菌菌棒,然后在每个密环菌菌棒周边均勻置入2 3块猪苓菌核,贴近每个猪苓菌核再置入带菌索的密环菌栽培种3株,再把猪苓纯种掰成直径为5 IOcm的菌块贴住密环菌索,然后均勻喷上菌核激发剂100 200ml,然后用腐土压实,腐土上面均勻撒上5cm厚的是润湿的颗粒状阔叶树枝和腐土,盖湿草垫一块,最后用无纺布盖住筐面,置入温度为9 ^°C,湿度为30 65%的培育室内培养;(4)培育管理培育管理期为210 240天左右,控温9 ^°C,湿温为30 65%左右,包括四个阶段A、密环菌与猪苓菌核结合,及纯种恢复期35 40天,控温9 10°C,保湿60 65°C ; B、白苓萌发生长期25 30天,控温12 14°C,保湿50 60% ;C白苓生长旺盛期140 150天,控温14 22°C,保温50 60% ;D、白苓向灰苓转变期10 20天,降温至9°C或升温至四 31°C,湿度降至30 50% ; (5)采收和复种白苓转灰苓期满后,去掉覆盖,采集猪苓菌核上形成的灰苓和黑苓作种苓,在白苓周围补充密环菌栽培种和腐土,在靠近旧菌棒处再加一根新菌棒,喷洒50ml/筐菌核激发剂,用树叶碎树枝和腐土填满空隙,按照首次覆盖好控温保湿培育170 190天,即可再次采收灰苓和黑苓。所述的湿润的颗粒状阔叶树枝和腐土,是指含水质量百分比为60%的颗粒状阔叶树枝和腐土。猪苓菌核的个体重量不得大于15g,可在产地采集或购买,要求新鲜、黑色、有弹性、断面白色,干品和虫蛀老化者不能作母苓;猪苓纯种可购买或自己分离,按制种常规培育成栽培种,要求菌丝浓密,无杂菌,灰白色,上下生长一致,并长有颗粒状的小白苓;密环菌斜面种可购买或自己分离取得,并按制种常规培养成栽培种和菌棒,栽培种要以阔叶树枝为主料,粗1 1. 5cm,剪成1 1. 5cm ,其菌索直径不少于1mm,菌索要求阔叶树枝,长 20cm以内,粗5cm左右,以硬杂木为好。草垫是用杂草或秸秆压扁编织而成,草垫的长X 宽 X 厚=40 X 30 X 3cm。专利技术人在1996. 03. 20 1996. 11. 10,共计235天,在山西原平基地进行了室内火炕控温保湿培育苓种。用砖块、泥土及保湿材料建的2X 1. 5xan的小房子,以火炕烧柴火保温;夏天外部种豆瓜蔓遮荫;自然通风,洒水保湿;使用规格为40 X 30 X 20cm市售塑料筐 10个,按照前述方法步骤进行装筐栽培,共装10筐,每筐用菌棒4根,纯菌1袋,黑色菌核 150g,湿树枝叶4kg,湿腐土 4kg,草垫2块,置保温层架上进行栽培管理,并设两筐为观察筐 (供经常观察用,其他筐不能乱动,保持其自然生长状态。)详情记录如下隱肘_ ■度磁CD謎《蛋(%)營理天·mm\ma 20~4. 30 10 ±1 60 6541s^m^mwemMtf14±2 —31β镇上苓,裨#上6 ST + & 苓6.1—10. 25 IS 22 60 65 (7肿甸上. 到沼》Mf.0.26~11. M 30~31 30^4016I235^.mmrm11月10日,采收和复种同步进行。共收灰苓3100g计602块,平均每块5. 15g;平均每筐收种苓310g,相当于播种时的2倍之多。因原母苓菌核上仍长有不少白苓,纯种菌块上也有长出白苓,所以复种时不再增加苓种,增加树枝叶、腐土、密环菌,装好筐后置保温室照前述培养即可。 具体采收和复收时间1996. 11. 10 1997. 05. 1,共生长管理180天。这个时期的栽培是主要经过冬季低温时期,关键是保温,只要充分利用火炕保温是完全可以的,必须严格按照“培养管理”进行。于1997年5月1日全部采收,又收取灰苓3080g,菌棒已腐烂,生长结构已散架,密环菌也退化,应进入更新时期。两次共收6180g种苓,平均每筐618g,相当于原下种量的4. 12倍。总用时间14个月,而过去天然育种最少要两年,最多也只能收取下种量的二倍数。 1997年5月1日,把室内培育的灰苓分次在原平丘陵山区的阔叶树下和灌木根下, 按照徐锦堂先生的半野生栽培法,共栽25穴,每穴下灰苓种250g,同时以天然黑苓为种作对照栽培,详细记录如下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主料的选育挑选新鲜、黑色有弹性的、个体重量大于15g的猪苓菌核作为母种;将猪苓纯种斜面种培养成栽培种;将密环菌斜面种培养成栽培种和菌棒;(2)菌核激发剂的制作将猪苓菌核生长之处的原生腐土阴干,取500g,加洁净水5000ml,室内搅动半小时后浸渍12小时,再搅动半小时避光室温浸渍M小时后,吸出上浸液,补洁净水至总量为 5000ml,然后分别加入IOg由干密环菌索粉碎而得的细粉,5000mg高钙片粉粒,搅勻,即得菌核激发剂;(3)装筐栽培将规格为40X30X20cm=长X宽X高的塑料筐周边衬上塑料薄膜,底部铺一块湿草垫,草垫上均勻撒上8cm厚的混勻的润湿的颗粒状阔叶树枝和腐土,等距离放好4根密环菌菌棒,然后在每个密环菌菌棒周边均勻置入2 3块猪苓菌核,贴近每个猪苓菌核再置入带菌索的密环菌栽培种3株,再把猪苓纯种掰成直径为5 IOcm的菌块贴住密环菌索,然后均勻喷上菌核激发剂100 200ml,然后用腐土压实,腐土上面均勻撒上5cm厚的是润湿的颗粒状阔叶树枝和腐土,盖湿草垫一块,最后用无纺布盖住筐面,置入温度为9 ^°C,湿度为30 65%的培育室内培养;(4)培育管理培育管理期为210 240天左右,控温9 ^°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猪苓种苓的人工培育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主料的选育:挑选新鲜、黑色有弹性的、个体重量大于15g的猪苓菌核作为母种;将猪苓纯种斜面种培养成栽培种;将密环菌斜面种培养成栽培种和菌棒;(2)菌核激发剂的制作:将猪苓菌核生长之处的原生腐土阴干,取500g,加洁净水5000ml,室内搅动半小时后浸渍12小时,再搅动半小时避光室温浸渍24小时后,吸出上浸液,补洁净水至总量为5000ml,然后分别加入10g由干密环菌索粉碎而得的细粉,5000mg高钙片粉粒,搅匀,即得菌核激发剂;(3)装筐栽培:将规格为40×30×20cm=长×宽×高的塑料筐周边衬上塑料薄膜,底部铺一块湿草垫,草垫上均匀撒上8cm厚的混匀的润湿的颗粒状阔叶树枝和腐土,等距离放好4根密环菌菌棒,然后在每个密环菌菌棒周边均匀置入2~3块猪苓菌核,贴近每个猪苓菌核再置入带菌索的密环菌栽培种3株,再把猪苓纯种掰成直径为5~10cm的菌块贴住密环菌索,然后均匀喷上菌核激发剂100~200ml,然后用腐土压实,腐土上面均匀撒上5cm厚的是润湿的颗粒状阔叶树枝和腐土,盖湿草垫一块,最后用无纺布盖住筐面,置入温度为9~28℃,湿度为30~65%的培育室内培养;(4)培育管理:培育管理期为210~240天左右,控温9~28℃,湿温为30~65%左右,包括四个阶段:A、密环菌与猪苓菌核结合,及纯种恢复期35~40天,控温9~10℃,保湿60~65℃;B、白苓萌发生长期25~30天,控温12~14℃,保湿50~60%;C白苓生长旺盛期140~150天,控温14~22℃,保温50~60%;D、白苓向灰苓转变期10~20天,降温至9℃或升温至29~31℃,湿度降至30~50%;(5)采收和复种:白苓转灰苓期满后,去掉覆盖,采集猪苓菌核上形成的灰苓和黑苓作种苓,在白苓周围补充密环菌栽培种和腐土,在靠近旧菌棒处再加一根新菌棒,喷洒50ml/筐菌核激发剂,用树叶碎树枝和腐土填满空隙,按照首次覆盖好控温保湿培育170~190天,即可再次采收灰苓和黑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翔李璐胡素花钮君青周文贵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市神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