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树专利>正文

全自动菌类生产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41049 阅读:4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9 18:12
微生物培养基原料(介质)装袋,具体是食用菌类培养基介质定量、灌装(制筒)、打眼的生产流水流程。一体化智能化流水生产流程的生产机械,由以下四个机构组成。一、1灌装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机械中的灌装机构,其功能目的,能将带状塑料薄膜替代圆形塑料薄膜袋。薄膜通过叠加热合形成了整圆的同时,中间填充灌装,实现了可连续生产的目的。二、2定量、定形、热合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机械结构及动作配合其它的机构的部件及动作来实现在了筒定形、定量,带状薄膜通过叠加热合形成了整圆。三、3清口、打卡(封口)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机械中的机构并配合1“灌装机构”2.1“闭合热合组件”。装组件中的1.1“螺杆”等来完成袋口的压整压实,清洁,完成打卡。四、4打眼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机械中的机构,来实现打眼工序。由以上四个内容组成了达到整套流水生产流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微生物培养基原料(介质)装袋,具体是涉及到食用菌类培养基介质定量、灌装(制筒)、打眼的生产流水流程。
技术介绍
传统和当前的技术条件及流程工序制做方法如下;一、灌装工序一1、依靠手工方法将介质装入预制好的圆形塑料袋中。2、依靠手工套袋,(将预制好的圆形塑料袋套入简易螺杆机或立式装袋机。手工将袋子套入端口由机械推动介质装入袋中)。工序二:定形、定量;将介质装入袋中后的,在封口前依凭手工感觉筒的长短、重量,再从筒口凭感觉加入与倒出介质来确定需要的重量(定量)。将变形的筒用手工敲击平整定形。工序三:打卡、封口;1、手工将袋子端口介质压整、压实让筒体整齐,并清理袋口(封口沿边洁净)做好封口要求,再由以下两种方法做封口处理。A、手工方法一个个的将袋口用细线等材料绕紧方法密封。(打卡封口)B、手工的方法将一个个的将袋口送至吕丝打卡机上打卡密封。(打卡封口)工序四:打眼,(注:打眼就是在筒体上打若干个圆形眼,或叫“口”。菌种类别不同所涉及做法也不同,可依据需要菌种种类,来决定是否需要打眼。灌装后的筒体上预先预眼,以备后续接菌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情况,1灌装机构本专利技术机械采用带状塑料薄膜替代圆形塑料薄膜袋。薄膜通过机械自动叠加热合形成了整圆的同时,中间填充灌装,实现了可连续生产的目的。2定量、定形、热合机构本专利技术机械中的机构、动作配合来实现在了筒定形、定量,带状薄膜通过叠加热合形成了整圆。3清口、打卡(封口)机构。本专利技术机械中的机构配合热合灌装组件中的螺杆、闭合热组件等动作来完成袋口的压整压实,清洁,完成打卡。4打眼机构本专利技术机械中的机构,自动实现打眼工序,并可按照要求调节“眼”的数及大小与数量。由以上四个内容组成了整套全自动生产流程。在
技术介绍
中的现有的技术条件,制做方法中的;工序一:灌装。工序二:定形、定量、热合。工序三:清口、打卡(封口)。工序四:打眼。手工操作完成套袋灌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因为各劳动者自身的素质,体力的不同,全凭手工去感觉完成筒称量,所以做出来的每个筒大小差异很大、密度也不均等、封口也很难保证严密,就容易造成杂菌感染、靠手工打眼,做出来的眼与眼之间的距离也不均等。因此绪多问题就影响到后续的长菇快慢不齐等,造成了管理困难影响到菇的产量、质量也无法提高。随着社会发展菌类产品市场需要求越来越大。供应就越来越不满足了需求,现有的技术条件形成了行业瓶颈制约,以上
技术介绍
,不能满足当下需求,促使了本专利技术。《全自动菌类生产机械》全面替代了人工操作,以全自动化智能化功能化可连续生产,解放了繁重的人力劳作。使之菌类产业全面向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提供了条件。产量质量等全面提高,并降低成本,给企业与社会都创造了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全自动菌类生产机械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1A是图1的2D结构示意图;图1B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结构中I灌装机构。2定量热合机构。主示意图;图2A是图2的2D示意图;图2B是图2的左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结构中的3清口打卡机构。4打眼输送机构的主示意图;图3A是图3的2D图;图3B是图3的左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摘要附图,全自动菌类生产机械的(2D图)I灌装机构。2定量、定形、热合机构。3清口、打卡(封口)机构。4打眼输送机构。(1.1) “螺杆”。(1.2) “螺杆管”。(1.3) “塑料薄膜导向槽”。(1.4) “螺杆空气道”。(2.1) “闭合热合组件”。(2.2)“电热合件”。(2.3) “结构驱托上”。(2.4) “结构驱托下”。(2.5) “开闭关节扣”。(3.1) “卡机箱组件”。(3.2) “气动总成组件上”。(3.3) “气动总成组件下”。(4.1) “同步输送带”。(4.2) “打眼台板”。(4.3) “旋转驱动组件”。(4.4) “上吊板”。(4.5) “打眼组件底板”。(4.6) “安装组件面板”图1A:1灌装机构。2定量、定形、热合机构。3清口、打卡(封口 )机构。4打眼输送机构。(1.1) “螺杆”。(1.2) “螺杆管”。(1.3) “塑料薄膜导向槽”。(1.4) “螺杆空气道”。(2.1) “闭合热合组件”。(2.2) “电热合头”。(3.1) “卡机箱组件”。(3.2) “气动总成组件上”。(4.1) “同步输送带”。(4.2)“打眼台板”。(4.3) “旋转驱动组件”。(4.4)“上吊板”。图1B:1灌装机构。(1.1) “螺杆”。(4.1) “同步输送带”。图2:1灌装机构。2定量、定形、热合机构。(1.1) “螺杆”。(1.2) “螺杆管”。(1.3) “塑料薄膜导向槽”。(1.4) “螺杆空气道”。(2.2)“电热合件”。(2.3) “结构驱托上”。(2.4) “结构驱托下”。(2.5) “开闭关节扣”。(1.1.1) “未端空隔区段”图2A I “灌装机构。2定量、定形、热合机构。(1.1) “螺杆”。(2.1) “闭合热合组件”。(2.2) “电热合件”。(2.3) “结构驱托上”。(2.4) “结构驱托下”。(2.5) “开闭关节扣”。图2B I灌装机构。2定量、定形、热合机构。(1.1) “螺杆”。(2.1) “闭合热合组件”。(2.2) “电热合件”。(2.3) “结构驱托上”。(2.4) “结构驱托下”。(2.5) “开闭关节扣”。(1.1.1) “未端空隔区段”。 图3 3清口、打卡(封口)、机构。4打眼输送机构。(2.3) “结构驱托上”。(2.4) “结构驱托下”。(3.1)“卡构箱组件”。(3.2)“气动成组件上”。(3.3)“气动总成组下"。(3.4)“卡钉输送组件”。(3.1.3) “卡钉仓部件下”。(3.1.4) “卡钉仓部件上”(3.2.1) “卡钉仓”。(3.2.2) “卡钉杆”。(3.2.3) “气动元件”。(3.4.1) “卡钉输入口”。(4.1) “同步输送带”。(4.2)“打眼台板”。(4.3) “旋转驱动组件”。(4.4)“上吊板”。(4.5) “打眼组件底板”。(4.6) “打眼组件面板”。(4.7) “打眼驱动下压板”。图3A(2.3) “结构驱托上”。(2.4) “结构驱托下”。(3.1) “卡机箱组件”。(32) “气动总成组件上”。(3.3) “气动总成组件下”。(3.4) “卡钉输送组件”。(3.2.1) “卡钉仓”。(3.2.2) “卡钉杆”。(3.4.1) “卡钉输入口”。(4.1) “同步输送带”。(4.2)“打眼台板”。(4.5) “打眼组件底板”。(4.6) “打眼组件面板”。(4.7) “打眼驱动下压板”。图3B(3.2) “气动总成组件上”。(3.3) “气动总成组件下”。(3.4) “卡钉输送组件”。(4.1) “同步输送带”。(4.2)“打眼台板”。(4.3) “旋转驱动组件”。(4.5) “传动箱底板”。(4.6) “安装组件面板”。`(3.1.1) “平行夹”。(3.1.2) “剪切分离刀”。(3.2.1) “卡钉仓”。(3.2.2) “卡钉杆”。(3.4.1) “卡钉输入口”。(4.3.1) “刀旋转下件”,。(4.3.2) “刀旋转上件”。图4I灌装机构。2定量、定形、热合机构。3清口、打卡(封口)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灌装机构,其中包括;(1.3)“塑料薄膜导向槽”。(1.4)“螺杆空气道”。其特征是;(1.1)“螺杆”(1.2)“螺杆管”,介质输送填充功能。(1.3)“塑料薄膜导向槽”。塑料薄膜导作用为(2.2)“电热合件”提供热合条件。(1.4)“螺杆空气道”吸收空气作用,筒封口的区段使塑料薄膜收缩,目的是不让介质落入需要打卡的部位,给封口提供条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树陈广鹏林义瑞林义登
申请(专利权)人:林树陈广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