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运营期路堤沉降的加固结构,属于路面养护工程领域,适用于软土地区工后沉降量大、沉降变形尚未稳定的控制运营期路堤沉降加固工程。
技术介绍
公路(道路)工程在通车运营后,常出现由于工后沉降量大、差异沉降明显等原因,而导致的桥头跳车、路面纵横向开裂等病害,严重影响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公路通行质量。其诱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I)未采取适宜的软基处理措施、软基处理效果差或预压期不足,在车辆荷载、路堤路面结构荷载作用下,通车后软土发生较大沉降变形;(2)路堤填料不均匀,压实质量不满足设计要求,导致路堤后期自密压缩量过大;(3 )在环境因素作用下,路面结构层材料的性能大幅降低等。为控制运营期路堤沉降,减少高额的路面加铺养护费用,保障行车安全等,目前已有一些针对性的处治方案,主要可归纳为三个方面:(I)路堤开挖后,采用具有足够强度且不易压缩变形的轻质材料换填原路堤填料,减小上覆路堤荷载,进而减小软基的沉降量。(2)对路堤下的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通过改善软土地基的性能,增强地基强度与抗压缩变形的能力。(3)根据沉降量及路面纵曲线设计标高,在路面结构上重新铺设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运营期路堤沉降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刨除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层后,自路面结构层顶部向路堤内竖向钻孔至垫层底部形成路堤引孔,通过该引孔在地基及垫层范围内打设高压旋喷桩,高压旋喷桩贯穿软土层,嵌入相对持力层深度不小于500mm,并在路堤底部垫层中形成扩大桩头;在路堤引孔内回灌气泡混凝土,然后在路面结构层上重新铺设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形成上面层修复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运营期路堤沉降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刨除浙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层后,自路面结构层顶部向路堤内竖向钻孔至垫层底部形成路堤引孔,通过该引孔在地基及垫层范围内打设高压旋喷桩,高压旋喷桩贯穿软土层,嵌入相对持力层深度不小于500mm,并在路堤底部垫层中形成扩大桩头;在路堤引孔内回灌气泡混凝土,然后在路面结构层上重新铺设浙青混凝土上面层,形成上面层修复层。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开荣,郑乾涛,陈锡崇,王冬冬,陈朝晖,高士巍,郑海燕,汪绍峰,王怀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光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