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辊式柱体加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2788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对辊式柱体加工机,属于加工机械设备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它包括机身、安装在机身上的两个同向转动的辊轮,有与辊轮连接的驱动装置,凹凸辊的轴线为异面直线,两条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15度。使用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装配和操作简单,该方案能够大大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原料成本和能耗,节省劳动力;该技术方案可实现柱体校直、初磨一体化,还可通过设计辊轮的具体结构和调整其轴线倾角实现自动滚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柱体加工机,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柱体校直和初磨的对辊式柱体加工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柱杆校直是采用模具在冲床上完成的,将柱杆放置在一个标准平面上,目测其弯曲的地方并作出标记,然后将需要校直的柱杆放置在冲床的带有凹槽的模具上,使其弯曲鼓起的地方放置在凹槽处且保持柱体上完曲鼓起地方向上,然后,利用冲头冲击,如此反复操作,直到完成校直为止。该校直方法工效很低。由于该校直方法的精度低,经过校直后的柱杆还需要在磨床上磨削,磨削的余量大,因此原始棒材的余量也得足够大。因此现有的加工柱体的方法存在下述的缺点其步骤复杂,工效低,原料成本高、能耗多,需要的操作人员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装配和操作简单的柱体加工机技术方案,该方案能够大大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原料成本和能耗,节省劳动力;该技术方案可实现柱体校直、初磨一体化,还可通过设计辊轮的具体结构和调整其轴线倾角实现自动滚丝。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它包括机身、安装在机身上的两个同向转动的辊轮,有与辊轮连接的驱动装置,两个辊轮的轴线为异面直线,两条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15度,如1、2、3、4、5、6、7、8、9、10、11、12、13、14、15等整数度或它们之间的非整数度夹角。使用本方案将柱体工件放置两个同向转动的辊轮之间,由于辊轮位置的设计,可以实现柱体工件利用摩擦力实现自动进给和磨削,两个辊轮之间的径向距离可以根据待加工工件的粗细具体设计,辊轮的长度与待加工件的长度有关,辊轮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与工件的进给速度有关,因此这些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当本专利技术主要作为校直机使用时,为了增强校直的效果,增加校直的精度,实现校直和初磨一体化时,可以将辊轮中一个设计为圆柱式凸辊,另一个设计为圆柱式凹辊。具体安装时,辊轮可以分别通过轴承座固定支撑的,轴承座与机身两侧的安装台对应连接。为了满足需要,能够得到不同的工件进给速度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两个辊轮设置有调节其轴线夹角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结构如下其中至少一个辊轮设置有调节其轴线倾角的回转板该调节机构可以通过调整辊轮一端的高度实现不同的夹角,具体可以采用下述的方式它包括回转板,轴承座固定在回转板上,回转板固定安装在安装台上,回转板上设置有调节长条孔,所述的调节长条孔位于同一圆周上,该圆与回转板的中心同心,回转板通过调节长条孔安装在安装台。通过转动回转板使其定位在调节长条孔的不同的位置,带动轴承座转动,实现可调范围内的辊轮的夹角变化。这种调节方式,简单易操作。当然,该调节方式不局限于此,其还可采用其它方式实现,例如移动辊轮一端轴承座的高度等等,但这些方式比较复杂,安装和操作不方便。此外,为了能够加工不同直径范围的柱体工件,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在所述辊轮中的一个设置有使其水平移动的驱动油缸,驱动油缸安装该辊轮的回转板和对应的安装台之间。可以采用通过调节两个辊轮之间距离使用不同粗细工件的需要。为了使操作更简单,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其在两个辊轮的之间后端上方设置有工件自动弹出装置。为了简化结构、降低制造成本,本方案种工件自动弹出装置采用下述的结构,它包括设置在两个辊轮之间且在其后端的,与工件行程对应的限位挡块,限位挡块的前端设置有移动杆,前端带有挡头的移动杆上套装有弹簧,弹簧的长度大于移动杆的长度,弹簧的后端设置有触片,触片与限位挡块高度对应,限位挡块上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馈线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控制驱动油缸动作。这样当工件自动进给到设定位置时,压缩弹簧后端的触片与限位挡块触碰,传感器发出信号,控制器控制油缸动作,使得辊轮后移,工件瞬间不受到挤压,失去进给的驱动摩擦力后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被弹出,触片和限位挡块分离后,传感器再次发出信号,控制器控制油缸动作,辊轮前移复位,此时操作人员已将该工件取出,可以加工后一工件了。驱动油缸两次往复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通过时间继电器调节控制。有了该自动弹出装置,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中的圆柱式凸辊和凹辊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待加工工件的规格尺寸设计,现将各子母的代表含义定义如下其中,d为凸辊中间突起的圆柱体直径;l为凸辊中间突起的圆柱体的长度;L为凸辊的总长度为;D为凸辊两端的圆柱体直径。d′为凹辊中间凹陷的圆柱体直径;l′为凹辊中间凹陷的圆柱体的长度;L′为凹辊的总长度为;D′为凹辊两端的圆柱体直径。d工为工件的直径,l工为工件的长度。α为凹凸辊轴线之间的夹角。v凸为凸辊的转速,v凹为凹辊的转速。凸辊上突起的高度为h,凹辊上凹槽的深度为H。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参数如下产品加工范围d工为φ5-φ20mm,l工为100-1000mm其中,圆柱式凸辊总长度为50±5mm,凸辊上突起的高度为0.15~0.6mm;凹辊总长度为(50~70)±5mm,凹辊上凹槽的深度为0.2~0.6mm。当d工为φ5-φ12时,尺寸参数如下凸辊Dφ100-φ300mm,L50±5mm,l10-12mm,h0.15-0.3mm,v凸50-100转/分钟;凹辊D′φ100-φ300mm,L′50±5mm,l′25-28mm,H0.2-0.5mm,v凹为50-100转/分钟;α为1°-15°。当d工为φ12-φ20时,尺寸参数如下凸辊Dφ100-φ300mm,L50±5mm,l14-16mm,h0.3-0.6mm,v凸50-100转/分钟;凹辊Dφ100-φ300mm,L′70±5mm,l′38-45mm,H0.4-0.6mm,v凹为50-100转/分钟;α为1°-15°。由上述参数表格可以看出,凸辊的总长度及凸辊中间突起的圆柱体的长度、凹辊的总长度及凹辊中间凹陷的圆柱体的长度均与工件的长度有关;凹辊和凸辊的转速和它们轴线之间的夹角决定了工件的进给速度,其具体参数的设计可以根据需要择优选择。本专利技术还可作为柱体滚丝加工机使用,使用时,将辊轮更换为滚丝轮,将两个滚丝轮的轴线调为平行,这可以通过回转板实现。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以大大提高工效,降低原料成本和能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凹凸辊的俯视图,图4为图3的右视图,图5为工件的运动理论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回转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主视图。图中,1、机身,2、工件支撑装置,3、工件,4、凹辊,5、轴承,6、轴承座,7、回转板,8、控制器,9、安装台,10、冷却装置,11、控制器,12、安装台,13、驱动油缸总成,14、回转板,15、轴承座,16、轴承,17、凸辊,18、凸辊转轴,19,凹辊转轴,20、21、22、23、万向节,24、变速箱,25、调节长条孔,26、安装孔,27、安装孔,28、限位挡块,29、移动杆,30、弹簧,31、触片,32、传感器馈线,33、支架。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对辊式柱体加工机,该具体实施方式为主要将其作为校直机使用时,如图1、图2所示,它包括机身1、安装在机身1上的两个同向转动的凹辊4和凸辊17,它们分别安装固定在凹辊转轴19和凸辊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辊式柱体加工机,它包括机身、安装在机身上的两个同向转动的辊轮,有与辊轮连接的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两个辊轮的轴线为异面直线,两条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15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道浦
申请(专利权)人:邹平奥发紧固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