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履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22059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2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弹性履带,其在抑制行驶时被输入驱动力的部分中的问题的发生的情况下提高柔软性。橡胶履带(10)包括:橡胶履带主体(11),其由橡胶材料形成为环形带形状;芯骨(14),其在履带周向上间隔开地埋设在橡胶履带主体(11)内;接合凹部(24),其在橡胶履带主体(11)的内周面形成在相邻芯骨(14)之间,并且链轮(100)与接合凹部接合;和高硬度部(30),其构成橡胶履带主体(11)的内周部的包括了接合凹部(24)的一部分并由硬度比橡胶履带主体(11)的其他部分的硬度高的高硬度橡胶(30G)形成,由此使得能够在抑制行驶时被输入驱动力的接合凹部(24)中的问题的发生的情况下提高柔软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弹性履带
技术介绍
近年来,从保护路面、抑制噪声和进一步保护环境等的观点出发,已经在诸如起初的农业机械以及建筑机械、土木工程作业用机械等的车辆的行驶部中广泛地使用了弹性履带。作为该类型的弹性履带,已知例如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9-78796号公报)中的橡胶履带。在专利文献I中的橡胶履带中,在履带周向上以均匀的节距埋设有芯骨,并且在内周面上、在芯骨之间形成有与链轮的齿部接合的凹部。此外,在内周面上形成有成对的橡胶突起部,在该成对的橡胶突起部处,在芯骨上形成的成对的突起分别由橡胶覆盖。由于转动的链轮的齿部与凹部的壁面和橡胶突起部的根部抵接,因此驱动力被传递至橡胶履带。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采用该方式,由于行驶时从齿部重复输入驱动力,在橡胶履带的与链轮的这些齿部接合的部分处容易发生问题(例如,破损或损伤等)。归因于此,通常的情况是,橡胶履带的整个内周部由比形成花纹块等所在的外周部硬的橡胶形成。此外,在专利文献I的橡胶履带中,可以类似地想到,形成与链轮的齿部接合的凹部等所在的橡胶履带的整个内周部由比外周部硬的橡胶形成。然而,当橡胶履带的整个内周部由硬橡胶形成时,橡胶履带的弯曲刚性高,并且橡胶履带难以弯曲。当橡胶履带难以弯曲时,行驶时的动力损失(驱动力的损失)增加,并且不利地影响了车辆的燃料消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抑制行驶时被输入驱动力的部分处的问题的发生的情况下提高柔软性的弹性履带。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弹性履带包括:弹性履带主体,所述弹性履带主体由弹性体形成为环形带形状;芯骨,所述芯骨以在履带周向上间隔开的方式被埋设在所述弹性履带主体内;接合凹部,所述接合凹部在所述弹性履带主体的内周面形成在相邻的芯骨之间,并且链轮能与所述接合凹部接合;和高硬度部,所述高硬度部构成所述弹性履带主体的内周部的包括了所述接合凹部的一部分,并且所述高硬度部由硬度比所述弹性履带主体的其他部分的硬度高的弹性体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弹性履带中,由于行驶时转动的链轮与接合凹部接合,因此驱动力被输入至接合凹部。被输入的驱动力经由形成接合凹部的壁部的弹性体而传递至弹性履带主体(弹性履带)。 这里,弹性履带主体的内周部的包括了接合凹部的一部分被制成为由弹性体形成的高硬度部,该弹性体的硬度比弹性履带主体的其他部分的硬度高。因此,与弹性履带主体的其他部分相比,接合凹部及接合凹部周边的硬度高。归因于此,抑制了在行驶时来自链轮的驱动力被重复输入的接合凹部处的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弹性履带主体的其他部分由硬度比形成高硬度部的弹性体的硬度低的弹性体形成。因此,例如与整个弹性履带主体由硬度和形成高硬度部的弹性体的硬度相同的弹性体形成的情况相比,弹性履带主体的弯曲刚性减小了。归因于此,弹性履带主体(弹性履带)的柔软性提高了。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弹性履带中,在第一方面的弹性履带中,成对的突起以隔着所述链轮的通过空间彼此面对的方式形成在所述芯骨处,所述成对的突起从所述高硬度部朝向履带内周侧突出,并且所述突起由形成所述高硬度部的所述弹性体覆盖。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弹性履带中,因为突起由弹性体覆盖,所以由于突起与链轮的碰撞或摩擦而发生的噪声(例如金属声等)被该弹性体抑制。特别地,突起由构成高硬度部的弹性体覆盖。因此,与例如突起由形成弹性履带主体的其他部分的弹性体覆盖的情况相比,抑制了由于突起与链轮的碰撞或摩擦而引起的在覆盖突起的弹性体处的问题(破损、损坏、磨损等)的发生。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弹性履带中,在第二方面的弹性履带中,在所述弹性履带主体的所述内周部、在所述突起的履带横向外侧形成车轮行驶经过的车轮通过面,并且所述高硬度部的在履带横向外侧的端部被布置在与所述车轮通过面对应的区域内。行驶时被施加至弹性履带主体的负载在突起之间的区域、与车轮通过面对应的区域以及比车轮通过面靠履带横向外侧的区域依次变小。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方面的弹性履带中,高硬度部的履带横向外侧的端部被布置在与车轮通过面对应的区域内。归因于此,行驶时被施加的负载较大的弹性履带主体内周部的突起之间及突起周边的区域被制成为高硬度部,并且抑制了在接合凹部及接合凹部周边处的问题的发生。此夕卜,在行驶时被施加的负载小于突起之间的被施加的负载所在的弹性履带主体的车轮通过面的部分和比这些车轮通过面靠履带横向外侧的区域是软的,即,弹性履带主体在履带横向上的宽范围内是软的,因此,提高了弹性履带主体的柔软性。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弹性履带中,在第三方面的弹性履带中,所述高硬度部的在所述履带横向外侧的所述端部被布置在如下范围内:从所述车轮通过面的履带横向内侧的内端朝向履带横向外侧所述车轮通过面的宽度的50%。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弹性履带中,高硬度部的履带横向外侧的端部被布置在从车轮通过面的内端朝向履带横向外侧车轮通过面的宽度的50%范围内。因此,抑制了弹性履带主体内周部的突起之间及突起周边区域的问题的发生,并且弹性履带主体在履带横向上的较宽范围内是软的,并且更加提高了弹性履带主体的柔软性。在高硬度部的履带横向外侧的端部从车轮通过面的内端朝向履带横向外侧超过车轮通过面的宽度的50%的情况中,弹性履带主体软的范围不充分,并且没有充分提高弹性履带主体的柔软性。另一方面,在高硬度部的履带横向外侧的端部被定位成比车轮通过面的内端靠履带横向内侧的情况中,抑制由于与车轮的碰撞或摩擦而引起的在覆盖突起的弹性体处的问题(破损、损坏、磨损等)的发生的效果是弱的。因此,优选的是,高硬度部的履带横向外侧的端部被布置在从车轮通过面的内端朝向履带横向外侧车轮通过面的宽度的50%的范围内。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的弹性履带中,在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弹性履带中,形成所述高硬度部的所述弹性体的硬度是形成所述内周部的其他部分的弹性体的硬度的 110% 至 132%。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的弹性履带中,使得形成高硬度部的弹性体的硬度在形成内周部的其他部分的弹性体的硬度的110%至132%的范围内。因此,在抑制了由于行驶时来自链轮的输入而引起的在接合凹部处的问题的发生的情况下,减小了弹性履带主体的弯曲刚性,并且能够提高弹性履带主体(弹性履带)的柔软性。注意,在形成高硬度部的弹性体的硬度小于形成内周部的其他部分的弹性体的硬度的110%的情况中,形成高硬度部的弹性体的硬度太低并且抑制由于来自链轮的输入而引起的在接合凹部处的问题的发生的效果减弱,或者形成内周部的其他部分的弹性体的硬度太高并且提高弹性履带主体的柔软性的效果减弱。在另一方面,在形成高硬度部的弹性体的硬度超过形成内周部的其他部分的弹性体的硬度的132%的情况中,存在着形成高硬度部的弹性体与形成内周部的其他部分的弹性体的硬度差异太大以及由于行驶时的卷曲等而引起的在高硬度部与内周部的其他部分之间的边界处发生龟裂等的担忧。因此,优选的是,使得形成高硬度部的弹性体的硬度在形成内周部的其他部分的弹性体的硬度的110%至132%的范围内。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的弹性履带中,在第一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弹性履带中,形成所述弹性履带主体的外周部的弹性体的硬度低于形成所述内周部的其他部分的弹性体的硬度。一般情况下,在弹性履带围绕车辆的链轮等挂链的部分(以下称作“挂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性履带,其包括:弹性履带主体,所述弹性履带主体由弹性体形成为环形带形状;芯骨,所述芯骨以在履带周向上间隔开的方式被埋设在所述弹性履带主体内;接合凹部,所述接合凹部在所述弹性履带主体的内周面形成在相邻的芯骨之间,并且链轮能与所述接合凹部接合;和高硬度部,所述高硬度部构成所述弹性履带主体的内周部的包括了所述接合凹部的一部分,并且所述高硬度部由硬度比所述弹性履带主体的其他部分的硬度高的弹性体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21 JP 2010-210971;2010.09.21 JP 2010-210971.一种弹性履带,其包括: 弹性履带主体,所述弹性履带主体由弹性体形成为环形带形状; 芯骨,所述芯骨以在履带周向上间隔 开的方式被埋设在所述弹性履带主体内; 接合凹部,所述接合凹部在所述弹性履带主体的内周面形成在相邻的芯骨之间,并且链轮能与所述接合凹部接合;和 高硬度部,所述高硬度部构成所述弹性履带主体的内周部的包括了所述接合凹部的一部分,并且所述高硬度部由硬度比所述弹性履带主体的其他部分的硬度高的弹性体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履带,其特征在于, 成对的突起以隔着所述链轮的通过空间彼此面对的方式形成在所述芯骨处,所述成对的突起从所述高硬度部朝向履带内周侧突出,并且所述突起由形成所述高硬度部的所述弹性体覆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履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性履带主体的所述内周部、在所述突起的履带横向外侧形成车轮行驶经过的车轮通过面,并且 所述高硬度部的在履带横向外侧的端部被布置在与所述车轮通过面对应的区域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硬度部的在所述履带横向外侧的所述端部被布置在如下范围内:从所述车轮通过面的履带横向内侧的内端朝向履带横向外侧所述车轮通过面的宽度的50%。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履带,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高硬度部的所述弹性体的硬度是形成所述内周部的其他部分的弹性体的硬度的110%至132%。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孙子穰石原和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