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涂膜、用于硬涂膜的组合物、偏振板和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17823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硬涂膜、用于硬涂膜的组合物、包含该硬涂膜的偏振板和包含该偏振板的液晶显示器。更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硬涂膜,当施加于基膜时,所述硬涂膜呈现出很少的卷曲,并呈现出优异的耐擦伤性,并且在保持3H或更高的铅笔硬度时,防止虹现象。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硬涂膜的组合物、包含该硬涂膜的偏振板和包含该偏振板的液晶显示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硬涂膜、用于该硬涂膜的组合物、包含该硬涂膜的偏振板和包含该偏正片的液晶显示器。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硬涂膜,当施加于基膜时,所述硬涂膜呈现出很少的卷曲,呈现出优异的耐擦伤性,并且当保持3H或更高的铅笔硬度时,防止虹(rainbow)现象。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硬涂膜的组合物、包含该硬涂膜的偏振板和包含该偏振板的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偏振板通常包含由纤维素树脂等制造并附着在由聚乙烯醇(PVA)等组成的膜上的偏振器的两侧的基膜。硬涂膜涂覆在基膜的一面,以保护偏振板。液晶显示器(LCD)面板在基膜的另一面形成。这种偏振板用作LCD的主要元件。为了在各种使用条件下偏振板呈现高耐久性,必须用高硬度的硬涂膜处理偏振板的表面。为实现高硬度产品,硬涂膜必须具有 ο μ m或更大的厚度,以满足3H或更高的铅笔硬度。然而,当厚度增加时,卷曲现象变得严重,造成在偏振板的生产过程中膜变形或破裂。具体地,近年来,由于IXD的紧凑和轻重量的趋势,偏振板的厚度已经逐渐减小。结果,硬涂膜施加于的例如纤维素树脂膜等基膜的厚度变得更薄。当将常规硬涂膜施加到比硬涂膜薄很多的基膜时,可确保该膜的高硬度。然而,其可造成卷曲现象更严重,并且因此导致在偏振板的生产中膜破裂的可能性变得更大。因此,需要一 种硬涂膜,当施加于基膜时,该硬涂膜呈现出很少的卷曲和优异的耐擦伤性,并且当保持3Η或更高的铅笔硬度时,防止虹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硬涂膜,所述硬涂膜包括:下面通式I表示的固化的聚酯多醇改性的超支化(甲基)丙烯酸酯,其中,当所述膜以约2μπι至约30μπι的厚度堆叠在具有约40 μ m或更小厚度的基膜上时,所述膜卷曲可为O至20mm:[通式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硬涂膜,所述硬涂膜包括:由以下通式1表示的固化的聚酯多醇改性的超支化(甲基)丙烯酸酯,其中,当所述膜以2μm至30μm的厚度堆叠在具有40μm或更小厚度的基膜上时,膜卷曲为0至20mm:[通式1]其中,P为C2~C50聚酯,E为二价酯半族,Q1、Q2、Q3和Q4彼此相同或不同,并且为C2~C50脂肪烃或C6~C50芳烃,m、n、p、q、r、s、t和w为1至10的整数,并且R、R’、R”和R”’为氢或C1~C5烷基。FDA00002388087900011.tif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1.10 KR 10-2011-01171901.一种硬涂膜,所述硬涂膜包括:由以下通式I表示的固化的聚酯多醇改性的超支化(甲基)丙烯酸酯,其中,当所述膜以2 μ m至30 μ m的厚度堆叠在具有40 μ m或更小厚度的基膜上时,膜卷曲为O至20mm: [通式I]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涂膜,其中,所述聚酯多醇改性的超支化(甲基)丙烯酸酯由通式2表示: [通式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涂膜,其中,所述聚酯多醇改性的超支化(甲基)丙烯酸酯在所述硬涂膜中的含量为10wt% 30wt%。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涂膜,其中,所述硬涂膜由包括:㈧聚酯多醇改性的超支化(甲基)丙烯酸酯、(B)由以下通式3表示的超支化(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C)反应性纳米颗粒、(D)多官能团单体和(E)光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形成, [通式3]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硬涂膜,其中,所述(C)反应性纳米颗粒具有IOnm至IOOnm的平均粒径。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硬涂膜,其中,所述(C)反应性纳米颗粒为无机纳米颗粒,所述无机纳米颗粒中3%至50%的表面面积用(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表面处理。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硬涂膜,其中,所述无机纳米颗粒包括选自由Si02、Al203、CaCO3和TiO2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硬涂膜,其中,所述(D)多官能团单体包括含羟基的多官能团(甲基)丙烯酸酯、氟改性的多官能团(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或其混合物。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硬涂膜,其中,基于(A)+ (B) + (C) + (D),所述用于硬涂膜的组合物包括(A) 10wt%至30wt%的所述聚酯多醇改性的超支化(甲基)丙烯酸酯、(B)15wt%至60wt%的由所述通式3表示的超支化(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C) 5wt%至60wt%的所述反应性纳米颗粒、(D) lwt%至40wt%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尚信申东允郑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