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光纤连接装置。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性好的光纤连接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光纤气密连接座包括中空壳体,壳体上设置至少一个光纤接入集束插头和至少一个光纤接出集束插头,光纤接入集束插头和光纤接出集束插头之间连通内部连接光纤,壳体内设置分隔板,分隔板将光纤接入集束插头和光纤接出集束插头密封分隔在壳体不同的空腔内,分隔板左端面或者右端面上设置密封胶层,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两个光纤连接集束插头,两个集束连接插头之间密封设置,结构简单、实现了光纤之间的气密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纤连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密封连接光纤的连接座。
技术介绍
目前,光纤在信息传导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光纤与光纤之间的连接靠光纤连接座,如图1所示,现有的光纤是通过带有光纤插针I’和弹簧浮动连接结构2’的连接器来实现光纤的低损耗耦合,这样即使连接器壳体连接精度不高,也能保证光纤端面的良好面接触,并能提供一定的光纤端面预紧力。这种光纤连接器设计方法几乎成为标准结构,市面上所有的商用光纤连接器均采用这一设计或同等设计,但是这种设计没有考虑连接器的气密性,使这种动态连接方式无法满足飞机等特殊机械对气密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带有密封功能的光纤气密连接座。本专利技术光纤气密连接座,包括中空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至少一个光纤接入集束插头和至少一个光纤接出集束插头,所述光纤接入集束插头和光纤接出集束插头之间连通内部连接光纤,所述壳体内设置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光纤接入集束插头和光纤接出集束插头密封分隔在所述壳体不同的空腔内,所述内部连接光纤穿过所述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左端面或者右端面上设置密封胶层,所述密封胶层使所述光纤接入集束插头和光纤接出集束插头密封隔绝在所述分隔板左右两侧的壳体内。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用分隔板将光纤接出集束插头和光纤接入集束插头分隔,同时在分隔板的端面上设置密封胶层,使光纤接出集束插头和光纤接入集束插头之间空气不相流通,使光纤的接入和接出具有密封性。本专利技术光纤气密连接座,其中所述壳体还设置有弯曲限制装置,所述弯曲限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分隔板左、右两侧,所述弯曲限制装置为若干相互平行的立柱,所述立柱径向截面半径长度不小于缠绕其上的内部连接光纤端面直径的10倍。光纤内部的纤芯是玻璃的,极易折断,内部连接光纤在壳体内如果分布不规范,在集束插头的插配时插芯后移,造成插芯后端与分隔板之间的空间狭小,造成内部光纤弯曲折断,设置弯曲限制装置是为了使内部连接光纤缠绕在立柱的表面固定,在光纤接入集束插头和光纤接出集束插头与外部连接光纤的集束插头插配和分离时来回窜动不至于使内部连接光纤折断,而且严格控制立柱的径向截面半径,可以使内部连接光纤在立柱外圆周面缠绕时不会小于其弯曲度而有折断的危险,同时限制装置采用相互平行的立柱,是因为立柱结构简单,方便光纤的缠绕。本专利技术光纤气密连接座,其中所述密封胶层包括高粘度打底胶层和气密灌封胶层,所述高粘度打底胶层设置在所述分隔板与所述气密灌封胶层之间。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封堵内部连接光纤穿过分隔板时在分隔板上留下的空隙,增强分隔板的密封性。本专利技术光纤气密连接座,其中所述壳体为中空柱体,所述一个光纤接入集束插头和一个光纤接出集束插头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壳体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围绕所述壳体的轴环板,所述轴环板左端面或者右端面围绕所述壳体设置环形凹槽,所述凹槽内放置密封圈。壳体采用柱体,结构简单,两个集束插头直接放在壳体两端,分隔板放在中间,方便集束插头的设置,也方便分隔板把两个集束插头分隔,轴环板上设置密封圈,可以使本专利技术同外界安装板材接触时密封圈会贴在安装板表面,防止安装板两侧的空气流通,增加密封性。本专利技术光纤气密连接座,其中靠近所述密封圈一侧的所述壳体外圆周面上设置围绕所述壳体的螺纹,紧定螺母通过螺纹旋装在所述壳体外圆周面上。增加紧定螺母,可以使密封圈与安装板表面接触的更加紧密、牢固,增加本专利技术同安装板连接的密封性和牢固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光纤气密连接座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光纤插针和弹簧浮动连接结构剖切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光纤气密连接座剖切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壳体I,壳体I为中空柱体,一个光纤接入集束插头11和一个光纤接出集束插头12分别设置在壳体I的两端,壳体I外圆周面中部上设置有围绕壳体I的轴环板13,轴环板13左端面或者右端面设置环形凹槽,凹槽内放置密封圈15,靠近密封圈15 —侧的壳体I外圆周面上设置围绕壳体I的螺纹,紧定螺母14通过螺纹旋装在壳体I外圆周面上,光纤接入集束插头11和光纤接出集束插头12之间连通内部连接光纤4,壳体I内设置分隔板2,分隔板2设置在壳体I空腔中部,将壳体I的空腔分割成两部分,光纤接入集束插头11和光纤接出集束插头12各占一个部分,内部连接光纤4在分隔板2上打孔穿过分隔板2,分隔板2左端面或者右端面上设置密封胶层5,密封胶层5将封住分隔板2上的孔,密封胶层5包括高粘度打底胶层和气密灌封胶层,高粘度打底胶层设置在分隔板2与气密灌封胶层之间,密封胶层5使光纤接入集束插头11和光纤接出集束插头12密封隔绝在分隔板2左右两侧的壳体I内,壳体I内还设置有弯曲限制装置6,弯曲限制装置6设置在分隔板2左、右两侧,弯曲限制装置6为四根相互平行的立柱,立柱径向截面半径长度不小于缠绕其上的内部连接光纤4端面直径的10倍,内部连接光纤4在穿过分隔板2之前和之后都会先与立柱外圆周面缠绕,再与光纤接入集束插头11和光纤接出集束插头12耦合。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一般是安装在飞机、轮船或者是汽车等外壳体上,在安装时,先在飞机、轮船或者是汽车等外壳体上开一个与本专利技术壳体I 一端面相匹配的孔,将本专利技术的光纤接出集束插头12从里面穿出孔或从外面穿进孔,用紧定螺母14和轴环板13将飞机、轮船或者是汽车等外壳体板夹在中间,密封胶层5与飞机、轮船或者是汽车等外壳体板表面相接处,然后在光纤接入集束插头11和光纤接出集束插头12上连接光纤即可。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光纤气密连接座,包括中空壳体(I),所述壳体(I)上设置至少一个光纤接入集束插头(11)和至少一个光纤接出集束插头(12),所述光纤接入集束插头(11)和光纤接出集束插头(12)之间连通内部连接光纤(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内设置分隔板(2),所述分隔板(2)将所述光纤接入集束插头(11)和光纤接出集束插头(12)密封分隔在所述壳体(I)不同的空腔内,所述内部连接光纤(4)穿过所述分隔板(2),所述分隔板(2)左端面或者右端面上设置密封胶层(5),所述密封胶层(5)使所述光纤接入集束插头(11)和光纤接出集束插头(12)密封隔绝在所述分隔板(2)左右两侧的壳体(I)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气密连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内还设置有弯曲限制装置(6 ),所述弯曲限制装置(6 )设置在所述分隔板(2 )左、右两侧,所述弯曲限制装置(6)为若干相互平行的立柱,所述立柱径向截面半径长度不小于缠绕其上的内部连接光纤(4)端面直径的10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气密连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层(5)包括高粘度打底胶层和气密灌封胶层,所述高粘度打底胶层设置在所述分隔板(2)与所述气密灌封胶层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气密连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为中空柱体,所述一个光纤接入集束插头(11)和一个光纤接出集束插头(12)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I)的两端,所述壳体(I)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围绕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纤气密连接座,包括中空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至少一个光纤接入集束插头(11)和至少一个光纤接出集束插头(12),所述光纤接入集束插头(11)和光纤接出集束插头(12)之间连通内部连接光纤(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分隔板(2),所述分隔板(2)将所述光纤接入集束插头(11)和光纤接出集束插头(12)密封分隔在所述壳体(1)不同的空腔内,所述内部连接光纤(4)穿过所述分隔板(2),所述分隔板(2)左端面或者右端面上设置密封胶层(5),所述密封胶层(5)使所述光纤接入集束插头(11)和光纤接出集束插头(12)密封隔绝在所述分隔板(2)左右两侧的壳体(1)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承,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