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下涵洞的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65689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下涵洞的防护装置,包括架设在涵洞端部的防护网,所述防护网采用光缆互相交织成网,所述防护网通过一根光缆传输线与设在室内的光功率监测模块连接,所述光功率监测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连接,信号处理模块经过信号处理后,将信号传输至报警模块,所述光缆包括四个缆芯,四个缆芯设于防护层内,所述防护层由内向外依次包裹有凯夫拉层、金属铠甲层以及外护套,所述凯夫拉层由若干根3股加捻的3160dtex芳纶纱纤维组成,所述3股加捻的3160dtex芳纶纱纤维的抗拉力大于1800N,并且所述3股加捻的3160dtex芳纶纱纤维的拉伸模量为114GPa,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检测光链路的通断,能够实现实时入侵报警,解决不能实时报警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下涵洞的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下防护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水下涵洞的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水下防护领域中,传统的金属防护结构经常被蛙人入侵破坏、鲨鱼水母等鱼类误入,存在被破坏后不能知晓的严重弊端,人员可以很随意的入侵。若采用高压电防护则容易造成很多不安全因素,存在漏电危害,容易造成人员误伤,在偏僻地区供电不方便,一旦停电,就不能发挥出作用。传统的金属防护结构具有如下缺点:1).不具备入侵报警功能,只能事后发现,不能实时报警;2).金属材料浪费较大,不节约资源,且导电,在雷电发生时易引起雷击事故;3).不可自由打开、收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水下涵洞的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的光功率检测模块通过检测光链路的通断,能够实现实时入侵报警,解决不能实时报警的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下涵洞的防护装置,包括架设在涵洞端部的防护网,所述防护网采用光缆互相交织成网,所述防护网通过一根光缆传输线与设在室内的光功率监测模块连接,所述光功率监测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连接,信号处理模块经过信号处理后,将信号传输至报警模块,所述光缆包括四个缆芯,四个缆芯设于防护层内,所述防护层由内向外依次包裹有凯夫拉层、金属铠甲层以及外护套,所述凯夫拉层由若干根3股加捻的3160dtex芳纶纱纤维组成,所述3股加捻的3160dtex芳纶纱纤维的抗拉力大于1800N,并且所述3股加捻的3160dtex芳纶纱纤维的拉伸模量为114GPa。优选的,防护网的每两根光缆呈十字交叉状交织。优选的,防护网在每两根光缆的交织处扣合一个锁紧夹。优选的,锁紧夹包括两个互相配合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分别设有用于光缆穿过的十字型凹槽,两个十字形凹槽扣合后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通道。优选的,壳体的截面呈十字形,其中一个壳体的中部设有与壳体连为一体的呈倒刺状的锁杆,另一个壳体的相应位置处设有与锁杆匹配的深槽,深槽内固定有一个用于阻止锁杆倒刺的弹性阻止片。优选的,锁紧夹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优选的,报警模块采用声报警、光报警、手机报警、以及视频联动的联动报警模式。优选的,4个所述缆芯呈方形排列,4个缆芯之间的缝隙内设有填充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智能化安防,可实现实时入侵报警,解决不能实时报警的缺点;2)、性价比高,无需复杂信号处理硬件;3)、环境适应性强,各种环境均可使用;4)、无虚警,相比于现有的光纤围栏、振动传感等,有效避免了虚警;5)、可收放,方便进出,解决传统方案不能进出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光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锁紧夹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锁紧夹的仰视图;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锁紧夹的扣合原理图;图7是本技术的锁紧夹的扣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一种用于水下涵洞的防护装置,包括架设在涵洞端部的防护网1,防护网1采用光缆2互相交织成网,防护网1的每两根光缆2呈十字交叉状交织。防护网1通过一根光缆传输线3与设在室内的光功率监测模块4连接,光功率监测模块4通过检测光链路的通断,发送信号至信号处理模块5,信号处理模块5经过分析、处理,以及与数据库的结果进行比对,确认是否触发报警模块,若确定触发报警条件,则将信号传输至报警模块6,报警模块6设于主控室,通过光缆实现远程连接,报警模块6可以采用声报警、光报警、手机报警、以及视频联动的联动报警模式,以便于应急处理。光缆2包括4个缆芯21,4个缆芯21设于防护层内,防护层由内向外依次包裹有凯夫拉层22、金属铠甲层23以及外护套24,凯夫拉层22由14根3股加捻的3160dtex芳纶纱纤维组成,3股加捻的3160dtex芳纶纱纤维的抗拉力大于1800N,并且3股加捻的3160dtex芳纶纱纤维的拉伸模量为114GPa。如图3到7所示,由于光缆缠绕编织会增加光传输损耗、增加施工难度及大幅降低光纤寿命,本技术防护网1在每两根光缆2的交织处扣合一个锁紧夹7,最大限度的改善了光传输损耗及延长了光纤寿命,其结构简单,现场施工非常方便,锁紧夹7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提高了锁紧夹7的机械性能及耐海水腐蚀性能。锁紧夹7包括两个互相配合的壳体71,壳体71内分别设有用于光缆2穿过的十字型凹槽72,两个十字形凹槽72扣合后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通道721。壳体71的截面呈十字形,其中一个壳体71的中部设有与壳体71连为一体的呈倒刺状的锁杆73,另一个壳体71的相应位置处设有与锁杆73匹配的深槽74,深槽74内固定有一个用于阻止锁杆73倒刺的弹性阻止片75,两个壳体71一经扣合,即无法再打开,确保了防护网1的安全性。本技术为满足防护网1的对冲击力,耐海水腐蚀的要求,方案采用4芯Φ5.0水密铠装光缆。防护网1的主要承力单元为3股加捻VECTRAN/3160dtex,其中每根的破断力可达1800N,调整纤维绞合节距,控制光缆在最大工作拉力下其应变控制在0.5%。该纤维的拉伸模量为114GPa。采用纤维为3160dtex×3带入公式1计算,F=E×S×δ公式1式中F--短期工作拉力;E--纤维纱的模量,单位是N/mm2;S--增强材料面积;δ--纤维纱的伸长率;考虑到纤维纱的利用率,选用14根3160dtex×3的芳纶纱,其抗拉强度在0.8%时可达到5000N,断裂拉伸负荷可达15000N。根据实际应用中最恶劣情况,防护网1抗拉力受力点选择在两根光缆2的十字交叉点处,所受的力有两根光缆2共同承受;由单根光缆的抗拉力指标可知,十字交叉点处可承受10000N的力,完全满足4000N的抗拉力要求。考虑到网目尺寸≤5cm×5cm,实际应用中,受力点大于或等于1目,即4根光缆2组成的4个交叉点;那么,由以上单根光缆2抗拉力为5000N,可以得出防护网1目面积上可以承受的力为:F=F’×S=5000×4×1=20000N1目面积承受的冲击力可达20000N,完全满足10000N抗冲击力要求。1目面积为5cm×5c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智能化安防,可实现实时入侵报警,解决不能实时报警的缺点;2)、性价比高,无需复杂信号处理硬件;3)、环境适应性强,各种环境均可使用;4)、无虚警,相比于现有的光纤围栏、振动传感等,有效避免了虚警;5)、可收放,方便进出,解决传统方案不能进出的缺点。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水下涵洞的防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水下涵洞的防护装置,包括架设在涵洞端部的防护网(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1)采用光缆(2)互相交织成网,所述防护网(1)通过一根光缆传输线(3)与设在室内的光功率监测模块(4)连接,所述光功率监测模块(4)与信号处理模块(5)连接,信号处理模块(5)经过信号处理后,将信号传输至报警模块(6),所述光缆(2)包括4个缆芯(21),四个缆芯(21)设于防护层内,所述防护层由内向外依次包裹有凯夫拉层(22)、金属铠甲层(23)以及外护套(24),所述凯夫拉层(22)由若干根3股加捻的3160dtex芳纶纱纤维组成,所述3股加捻的3160dtex芳纶纱纤维的抗拉力大于1800N,并且所述3股加捻的3160dtex芳纶纱纤维的拉伸模量为114GP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下涵洞的防护装置,包括架设在涵洞端部的防护网(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1)采用光缆(2)互相交织成网,所述防护网(1)通过一根光缆传输线(3)与设在室内的光功率监测模块(4)连接,所述光功率监测模块(4)与信号处理模块(5)连接,信号处理模块(5)经过信号处理后,将信号传输至报警模块(6),所述光缆(2)包括4个缆芯(21),四个缆芯(21)设于防护层内,所述防护层由内向外依次包裹有凯夫拉层(22)、金属铠甲层(23)以及外护套(24),所述凯夫拉层(22)由若干根3股加捻的3160dtex芳纶纱纤维组成,所述3股加捻的3160dtex芳纶纱纤维的抗拉力大于1800N,并且所述3股加捻的3160dtex芳纶纱纤维的拉伸模量为114GP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下涵洞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1)的每两根光缆(2)呈十字交叉状交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水下涵洞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1)在每两根光缆(2)的交织处扣合一个锁紧夹(7)。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兆辉张铭周翔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