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纺织筒管,包括中空的筒形气囊体和所述筒形气囊体配合的转轴,所述筒形气囊体的上端开口直径较下端开口直径小,所述转轴上端设置有配合所述筒形气囊体的上端开口的圆形凸台,所述筒形气囊体内设置有环形加强件,所述环形加强件按所述筒形气囊体的轴线等距离分布,所述筒形气囊体上设置有充放气阀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所述筒形气囊体的充放气可以对气囊体的长度进行压缩,有效减少筒形气囊体的体积,同时采用气囊体可以有效将少材料的使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纱用具领域,特别地,是一种含有折叠结构的纺织筒管。
技术介绍
纺织机把许多植物纤维捻在一起纺成线或纱,这些线或纱可用来织成布。纺纱按天然纤维分为棉纺、麻纺、絹纺和毛纺,工艺流程和设备不尽相同。化学纤维纯纺、混纺大多采用棉、麻、絹、毛纺纱工艺,也有一些专用工艺和设备。纱线是纺纱的产品,有的可直接供织造使用;有的还需依用途不同而进行纺纱后加工,如络筒、并纱、拈线、摇绞等;也有的直接制成产品,例如绒线、麻线、各式缝纫线等。纺纱后的纱成品或者半成品需要采用纺织专用的筒管进行绕制,由于纱作为纺织业的主要原料,因此纺织业对纱的需求量很大,这就造成了纺织筒管的需求量同样很大,普通的纺织筒管一般采用纸浆制成的纸管或者塑料制成的塑料筒管,这就造成了纺织行业对纸浆及塑料的大需求量,大量的纸浆及塑料将消耗更多的树木及石油,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危害,如何降低纺织筒管的材料用量,成为当前纺织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筒管,该纺织筒管采用折叠结构,有效减小自身用料的同时保证筒管绕纱的功能。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纺织筒管包括中空的筒形气囊体和所述筒形气囊体配合的转轴,所述筒形气囊体的上端开口直径较下端开口直径小,所述转轴上端设置有配合所述筒形气囊体的上端开口的圆形凸台,所述筒形气囊体内设置有环形加强件,所述环形加强件按所述筒形气囊体的轴线等距离分布,所述筒形气囊体上设置有充放气阀门。作为优选,所述充放气阀门设置在所述筒形气囊体的上端开口内侧,所述转轴上的圆形凸台上设置有与所述充放气阀门相对应的充放气口。作为优选,所述筒形气囊体在充气状态下的最大内径小于所述转轴的最大直径。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加强件的轴向宽度不小于1CM。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加强件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所述环形加强件的轴向宽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通过对所述筒形气囊体的充放气可以对气囊体的长度进行压缩,有效减少筒形气囊体的体积,同时采用气囊体可以有效将少材料的使用量,利用环形加强件保证了所述筒形气囊体的尺寸规格和结构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纺织筒管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纺织筒管装入转轴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纺织筒管压缩状态下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2,该纺织筒管包括中空的筒形气囊体100和所述筒形气囊体100配合的转轴300,参阅图1,所述筒形气囊体100的上端开口 110直径较下端开口 120直径小,所述转轴300上端设置有配合所述筒形气囊体100的上端开口 110的圆形凸台310,所述筒形气囊体100内设置有环形加强件200,所述环形加强件200按所述筒形气囊体100的轴线等距离分布,参阅图1,所述所述筒形气囊体上设置有充放气阀门120。参阅图2,所述充放气阀门120设置在所述筒形气囊体100的上端开口 110内侧,所述转轴300上圆形凸台310上设置有与所述充放气阀门120相对应的充放气口 320,设置在凸台310的充放气口 320可以在所述筒形气囊体100安装入转轴300的同时进行充气,有小提高工作效率。上述的纺织筒管,所述筒形气囊体100在充气状态下的最大内径小于所述转轴300的最大直径,使所述筒形气囊体100在充气状态下能够夹持所述转轴300保证整个纺织筒管的稳定性。上述的纺织筒管,所述环形加强件200的轴向宽度不小于1CM,保证整个纺织铜管的尺寸规格。上述的纺织筒管,所述环形加强件200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所述环形加强件200的轴向宽度,防止距离过大,使所述筒形气囊体100的壁面产生变形。上述的纺织筒管的使用方式: 将所述筒形气囊体100套入所述转轴300,所述转轴300上的充放气口 320与所述筒形气囊体100上的所述充放气阀门120结合后对所述筒形气囊体100进行进行充气,使整个筒形气囊体100伸长具有足够强度,所述筒形气囊体100实现铜管功能,在纱线绕制结束后,对所述筒形气囊体100降低部分压力,使所述筒形气囊体100与所述转轴300顺利分离。参阅图3,所述卷有纱线的筒形气囊体100使用时,再度被充满与所述转轴300结合,当纱线用完之后,将所述筒形气囊体100内的气体抽尽,所述筒形气囊体100收缩后,便于大量运输。 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纺织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筒形气囊体(100)和所述筒形气囊体(100)配合的转轴(300),所述筒形气囊体(100)的上端开口(110)直径较下端开口(120)直径小,所述转轴(300)上端设置有配合所述筒形气囊体(100)的上端开口(110)的圆形凸台(310),所述筒形气囊体(100 )内设置有环形加强件(200 ),所述环形加强件(200 )按所述筒形气囊体(100)的轴线等距离分布,所述筒形气囊体(100)上设置有充放气阀门(1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阀门(120)设置在所述筒形气囊体(100)的上端开口(110)内侧,所述转轴(300)上圆形凸台(310)上设置有与所述充放气阀门(120 )相对应的充放气口( 3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气囊体(100)在充气状态下的最大内径小于所述转轴(300)的最大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加强件(200)的轴向宽度不小于1C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织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加强件(200)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所述环形加强件(200)的轴向宽度。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纺织筒管,包括中空的筒形气囊体和所述筒形气囊体配合的转轴,所述筒形气囊体的上端开口直径较下端开口直径小,所述转轴上端设置有配合所述筒形气囊体的上端开口的圆形凸台,所述筒形气囊体内设置有环形加强件,所述环形加强件按所述筒形气囊体的轴线等距离分布,所述筒形气囊体上设置有充放气阀门,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所述筒形气囊体的充放气可以对气囊体的长度进行压缩,有效减少筒形气囊体的体积,同时采用气囊体可以有效将少材料的使用量。文档编号B65H75/24GK103101815SQ201210527729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1日专利技术者赵萍 申请人:吴江兰瑞特纺织品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织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筒形气囊体(100)和所述筒形气囊体(100)配合的转轴(300),所述筒形气囊体(100)的上端开口(110)直径较下端开口(120)直径小,所述转轴(300)上端设置有配合所述筒形气囊体(100)的上端开口(110)的圆形凸台(310),所述筒形气囊体(100)内设置有环形加强件(200),所述环形加强件(200)按所述筒形气囊体(100)的轴线等距离分布,所述筒形气囊体(100)上设置有充放气阀门(12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萍,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兰瑞特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