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臂大梁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11541 阅读:4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臂大梁起重机,所述折臂大梁起重机的折臂大梁包括折臂内段大梁以及与其相连的折臂外侧大梁,所述折臂外侧大梁为桁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持折臂大梁在俯仰过程中的稳定性,并且俯仰鹅颈拉杆两端的铰点、折臂内段大梁两端的铰点构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系统,使得臂外侧大梁在俯仰过程中始终保持和水平线近似水平。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大梁实现在不完全仰起就可以刚性固定。(*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臂大梁起重机
技术介绍
在临近机场的码头,对起重机械工作和非工作状态有严格的高度限制,但随着集装箱船的大型化,对起重机械要求有更大的外升距和更高的起升高度。在有严格限高的码头,常配备折臂大梁起重机来满足限高要求。参考图1,现有技术中折臂大梁起重机的折臂大梁包括折臂前端大梁结构I和折臂内侧大梁2,二者通过铰点3连接。折臂大梁前后结构截面形式通常为梯形双箱梁,在满足刚性要求的条件下,梯形双箱梁结构较重,而较重的折臂前端大梁结构I对大梁俯仰过程中的稳定性会产生不利影响,当折臂前端大梁I重量过重,其重量远远超过折臂内侧大梁2时,甚至会对稳定性产生灾难性后果。因而合理设计的大梁形式决定起重机械最大限度满足码头作业能力。另外,为满足大梁俯仰状态不超过限制高度,俯仰过程中,工作拉杆系统5需要和折臂内侧大梁2上的人字架4形成固定结构,实际操作困难,对拉杆冲击大。俯仰过程中,折臂前端大梁I和水平线角度一直变化。由于航空限高条件苛刻,折臂内侧大梁2并不能俯仰到80度,大梁只能依靠俯仰钢丝绳缠绕系统6固定,这对俯仰钢丝绳缠绕系统6的使用寿命有不利影响,而且降低了整个起重机在暴风等非工作情况下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折臂大梁起重机,能够保持大型折臂大梁在俯仰过程中的稳定性,并实现折臂大梁在不完全仰起就可以刚性锚定。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臂大梁起重机,所述折臂大梁起重机的折臂大梁包括折臂内段大梁以及与其相连的折臂外侧大梁,所述折臂外侧大梁为桁架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折臂外侧大梁通过鹅颈铰点与所述折臂内段大梁相连,所述折臂外侧大梁绕所述鹅颈铰点旋转,所述折臂内段大梁绕前后大梁主铰点旋转。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折臂外侧大梁通过俯仰鹅颈拉杆与海侧上横梁相连,其中,所述俯仰鹅颈拉杆的一端通过桁架梁上铰点与所述折臂外侧大梁铰接,所述俯仰鹅颈拉杆的另一端通过海侧上横梁铰点与所述海侧上横梁铰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俯仰鹅颈拉杆完全受力成一直线,所述前后大梁主铰点、鹅颈铰点、桁架梁上铰点和海侧上横梁铰点的连线形成平行四边形,所述折臂外侧大梁保持水平状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海侧上横梁上固定有海侧梯形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折臂大梁起重机还包括工作拉杆系统,所述工作拉杆系统包括第一拉杆段、第二拉杆段和第三拉杆段,其中第一拉杆段的第一端与所述折臂外侧大梁可转动连接,第二拉杆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拉杆段的第二端可转动连接,第三栏杆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拉杆段的第二端可转动连接,第三拉杆段的第二端与所述海侧梯形架可转动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拉杆段的第一端设有拉杆内侧拉板,所述拉杆内侧拉板在大梁水平状态隐藏于所述第二拉杆段的内侧,所述第三拉杆段的第二端与所述海侧梯形架可转动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拉杆段的第一端设有拉杆内侧拉板,所述折臂内段大梁上固定有折臂内段大梁联系梁,所述折臂内段大梁联系梁上设置有液压推杆,所述液压推杆将所述拉杆内侧拉板和折臂内段大梁联系梁刚性固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折臂大梁起重机还包括俯仰钢丝绳缠绕系统,其滑轮组布置在所述海侧梯形架和折臂内段大梁上,所述俯仰钢丝绳缠绕系统驱动所述折臂内段大梁绕所述前后大梁主铰点转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折臂内段大梁为双箱梯形梁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的折臂大梁起重机靠海侧的折臂外侧大梁为桁架结构形式,而靠陆侧的折臂内段大梁可以采用常规的双箱梯形梁结构。桁架结构在保证大梁刚度的同时,在重量上会比同等要求的箱形结构重量上轻20%到30%,而靠陆侧的折臂内段大梁依然可以为双箱梯形梁结构,这样即合理配置了两段大梁的重量分配,使得起重机获得尽量大的外升,又保证了大量稳定性,此外还可以在构造上位大梁俯仰拉杆系统布置让出空间。此外,折臂外侧大梁和折臂内段大梁通过鹅颈铰点连接,通过俯仰鹅颈拉杆系统连接的折臂外侧大梁上的桁架梁上铰点以及起重机上横梁铰点,平面上的这3个铰点和大梁主铰点一起连线构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系统,俯仰钢丝绳缠绕系统的滑轮固定在折臂内侧大梁上,由于平行四边形四连杆系统的结构特性,折臂外侧大梁在俯仰过程中始终保持和水平线近似水平,对码头让船不造成影响。另外,大梁的工作拉杆系统前端在俯仰过程中会放平搁置在折臂外侧大梁支座上,工作拉杆系统的各个拉杆段形成英文字母“Z”形,由于苛刻航空限高要求,大梁不能俯仰到80度,但拉杆靠梯形架段与内段大梁可以通过锚定轴刚性固定,从而实现大梁在特定角度也可以刚性固定,保护俯仰钢丝绳并增加系统可靠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折臂大梁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折臂大梁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折臂大梁起重机中工作拉杆系统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折臂大梁起重机中折臂内段大梁的截面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折臂大梁起重机中折臂外侧大梁的截面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拉杆系统各段拉杆在大梁水平时候各段拉杆状态图;图7是图6沿M方向的俯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拉杆系统各段拉杆在大梁仰起时候各段拉杆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折臂大梁起重机的折臂大梁包括折臂内段大梁2以及与其相连的折臂外侧大梁1,此外,本实施例的折臂大梁起重机还包括工作拉杆系统5、俯仰钢丝绳缠绕系统6、海侧梯形架7、海侧上横梁8、俯仰鹅颈拉杆9。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示出了折臂大梁的俯、仰两种状态。其中,折臂外侧大梁I为桁架结构,折臂内段大梁2可以依旧保持为双箱梯形梁结构。桁架结构在保证大梁的刚度的同时,在重量上会比同等要求的箱形结构重量上轻20%至30%以上,另外还具有更小的迎风面积,有利于保证大梁的稳定性。折臂内段大梁2和折臂外侧大梁I的横截面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折臂外侧大梁I通过鹅颈铰点3与折臂内段大梁2相连,折臂外侧大梁I绕鹅颈铰点3旋转,折臂内段大梁2绕前后大梁主铰点12旋转。折臂外侧大梁I通过俯仰鹅颈拉杆9与海侧上横梁8相连,其中,俯仰鹅颈拉杆9的一端通过桁架梁上铰点4与折臂外侧大梁I铰接,俯仰鹅颈拉杆9的另一端通过海侧上横梁铰点d与海侧上横梁8铰接。俯仰鹅颈拉杆9在大梁水平状态时处于松弛状态,折臂外侧大梁I与折臂内段大梁2由工作拉杆系统5固定。海侧上横梁8上固定有海侧梯形架7。结合图2和图3,工作拉杆系统5包括第一拉杆段5a、第二拉杆段5b和第三拉杆段5c,其中第一拉杆段5a的第一端与折臂外侧大梁I可转动连接,第二拉杆段5b的第一端与第一拉杆段5a的第二端可转动连接,第二拉杆段5b的第二端与第三拉杆段5c可转动连接,第三拉杆段5c的第一端与第二拉杆段5b的第二端可转动连接,第三拉杆段5c的第二端与海侧梯形架7可转动连接。图3示出了工作拉杆系统5的俯仰极限状态,内藏于工作拉杆系统5的拉杆内侧拉板10在常规状态下隐藏在第二拉杆段5b中。第三拉杆段5c的第一端外端设有拉杆内侧拉板,在大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臂大梁起重机,所述折臂大梁起重机的折臂大梁包括折臂内段大梁以及与其相连的折臂外侧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臂外侧大梁为桁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斌宇严云福张明海熊丁根张艺群周雪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