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材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08399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0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管材模具,其包括具有进料端和出料端的芯模、套设在进料端的外周的尾模套、套设在出料端的外周的出料口模、对接在尾模套与出料口模之间的前模套,芯模的外壁与尾模套的内壁、前模套的内壁及出料口模的内壁之间形成供物料流动的行腔,前模套的靠近出料口模的一端部具有内径扩大的环形凹槽,出料口模的靠近前模套的一端部具有外径扩大的环形凸缘,环形凸缘轴心可调地收容在环形凹槽内,前模套与环形凸缘之间设置用于调节出料口模的轴心位置的调节机构。口模相对于前模套轴心可偏移,调节简便,缩短了不合格段的长度,对大直径管材模具更显优势,而且保证标志线进料通道相对于芯模不会发生偏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材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管材模具在制管的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出料口模与芯模不同心,即壁厚发生的现象,传统的方法是调整前模套与尾模套之间的调节螺栓(附图1所示),这些调节螺栓均沿径向设置,这样调节对应侧的螺栓就可以使前模套及出料口模的轴心相应的发生偏移进而将其调至与芯模同心,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传统的方法中是同时对前模套于出料口模进行调整,就会严重导致出料口模的端面与芯模的断面错位而不在同一平面内,导致管材的外壁面不光滑,另外,标志线进料通道一般设置在前模套的靠近出料口模的一端处,如同时调整前模套与出料口模,就会导致标志线进料通道与标志线进料源之间发生位置变化,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调节大口径的管材制品时更难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材模具,其具有单独调节式的出料口模,调整其轴心来控制其与芯模同心,操作简便且不会影响标志线进料通道与标志线进料源之间的位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材模具,该模具包括具有进料端和出料端的芯模、固定套设在所述的进料端的外周的尾模套、套设在所述的出料端的外周的出料口模、对接在所述的尾模套与所述的出料口模之间的前模套,所述的尾模套、所述的前模套及所述的出料口模三者相固定,所述的芯模的外壁与所述的尾模套的内壁、所述的前模套的内壁及所述的出料口模的内壁之间形成供物料流动的行腔,所述的前模套的靠近所述的出料口模的一端部具有内径扩大的环形凹槽,所述的出料口模的靠近所述的前模套的一端部具有外径扩大的环形凸缘,所述的环形凸缘轴心径向可调地收容在所述的环形凹槽内,所述的环形凸缘轴向夹持在所述的环形凹槽与一个环形压板之间,所述的环形压板的内径小于所述的环形凸缘的外径,所述的环形凸缘的外径小于所述的环形凹槽的内径,所述的环形压板通过周向分布的多个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的前模套相轴向固定安装,所述的前模套与所述的环形凸缘之间设置有用于在径向上调节所述的出料口模的轴心位置的调节机构。优选地,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沿所述的环形凹槽周向分布的多个伸缩调节件,每个所述的伸缩调节件均沿所述的环形凹槽的径向延伸,每个所述的伸缩调节件的指向所述的环形凹槽的中心的一端均顶紧在所述的环形凸缘的外周壁上。优选地,所述的伸缩调节件为螺栓。优选地,所述的前模套的靠近所述的出料口模的一端沿径向开设有标志线进料通道,该标志线进料通道与所述的行腔相贯通。优选地,所述的芯模的进料端的外周壁具有螺旋导流槽,所述的进料端的中心具有进料口,所述的进料口与所述的螺旋导流槽之间通过多个沿周向分布的斜流道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的芯模与所述的尾模套之间通过所述的进料端的多个轴向延伸的第二紧固件相固定,所述的尾模套与所述的前模套之间通过周向分布的多个轴向延伸的第三紧固件相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传统技术中设置在尾模套与前模套之间的用于调节口模与芯模的同心度的调节螺栓移至前模套于口模之间,这样不仅操作简便,且缩短了不合格段的长度就减少了废料的量,特别是对大直径管材模具时更显优势,还能够有效地避免对标志线进料通道与标志线进料源之间的位置的影响,适于在制管中推广采用。附图说明附图1为传统技术中的管材模具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管材模具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芯模;101、进料端;102、出料端;2、尾模套;3、出料口模;4、前模套;5、行腔;6、环形凹槽;7、环形凸缘;8、环形压板;9、第一紧固件;10、伸缩调节件;11、标志线进料通道;12、螺旋导流槽;13、斜流道;14、第二紧固件;15、第三紧固件;16、进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以下详细描述:如附图2所示(其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物料的运行方向),本技术的管材模具包括具有进料端101和出料端102的芯模1、固定套设在进料端101的外周的尾模套2、套设在出料端102的外周的出料口模3、对接在尾模套2与出料口模3之间的前模套4,尾模套2、前模套4及出料口模3三者相固定,芯模I的外壁与尾模套2的内壁、前模套4的内壁及出料口模3的内壁之间形成供物料流动的行腔5,前模套4的靠近出料口模3的一端部具有内径扩大的环形凹槽6,出料口模3的靠近前模套4的一端部具有外径扩大的环形凸缘7,环形凸缘7轴心可调地收容在环形凹槽6内,环形凸缘7轴向夹持在环形凹槽6与一个环形压板8之间,环形压板8的内径小于环形凸缘7的外径,环形凸缘7的外径小于环形凹槽6的内径,环形压板8通过周向分布的多个第一紧固件9与前模套4相固定安装,前模套4与环形凸缘7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出料口模3的轴心位置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沿环形凹槽6周向分布的多个伸缩调节件10,每个伸缩调节件10均沿环形凹槽6的径向延伸,每个伸缩调节件10的指向环形凹槽6的中心的一端均顶紧在凸缘的外周壁上,伸缩调节件10为螺栓,前模套4的靠近出料口模3的一端沿径向开设有标志线进料通道11,该标志线进料通道11与行腔5相贯通,芯模I的进料端101的外周壁具有螺旋导流槽12,进料端101的中心具有进料口 16,进料口 16与螺旋导流槽12之间通过多个沿周向分布的斜流道13相连通,物料从进料口 16进入后通过斜流道13流入后,沿螺旋导流槽12进入并充满环形的行腔5后,从口模与芯模I的出料端102之间流出而形成管材,芯模I与尾模套2之间通过进料端101的多个轴向延伸的第二紧固件14相固定,尾模套2与前模套4之间通过周向分布的多个轴向延伸的第三紧固件15相固定,上述的第一紧固件9、第二紧固件14及第三紧固件15均选用部分螺纹的螺钉。制作管材的过程中,实时地监控出料口模3与芯模I是否同心,即制得的管材的壁厚是否均匀,当发生偏差时,松动对应一侧的伸缩调节件10及拧紧相对一侧的伸缩调节件10,使出料口模3的轴心恢复至与芯模I同轴心的位置,进而保证制得的管材的壁厚均匀,依次实时地进行调整,有点在于:将传统技术中设置在尾模套2与前模套4之间的用于调节口模与芯模I的同心度的调节螺栓移至前模套4于口模之间,这样不仅操作简便,且缩短了不合格段的长度就减少了废料的量,特别是对大直径管材模具时更显优势,又由于模体的外径减小降低模体所需要的加热功率,减轻了模具质量、降低了加工成本,还能够有效地避免对标志线进料通道11与标志线进料源之间的位置的影响,适于在制管中推广采用。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管材模具,该模具包括具有进料端和出料端的芯模、固定套设在所述的进料端的外周的尾模套、套设在所述的出料端的外周的出料口模、对接在所述的尾模套与所述的出料口模之间的前模套,所述的尾模套、所述的前模套及所述的出料口模三者相固定,所述的芯模的外壁与所述的尾模套的内壁、所述的前模套的内壁及所述的出料口模的内壁之间形成供物料流动的行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模套的靠近所述的出料口模的一端部具有内径扩大的环形凹槽,所述的出料口模的靠近所述的前模套的一端部具有外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材模具,该模具包括具有进料端和出料端的芯模、固定套设在所述的进料端的外周的尾模套、套设在所述的出料端的外周的出料口模、对接在所述的尾模套与所述的出料口模之间的前模套,所述的尾模套、所述的前模套及所述的出料口模三者相固定,所述的芯模的外壁与所述的尾模套的内壁、所述的前模套的内壁及所述的出料口模的内壁之间形成供物料流动的行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模套的靠近所述的出料口模的一端部具有内径扩大的环形凹槽,所述的出料口模的靠近所述的前模套的一端部具有外径扩大的环形凸缘,所述的环形凸缘轴心径向可调地收容在所述的环形凹槽内,所述的环形凸缘轴向夹持在所述的环形凹槽与一个环形压板之间,所述的环形压板的内径小于所述的环形凸缘的外径,所述的环形凸缘的外径小于所述的环形凹槽的内径,所述的环形压板通过周向分布的多个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的前模套相轴向固定安装,所述的前模套与所述的环形凸缘之间设置有用于在径向上调节所述的出料口模的轴心位置的调节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海潮王淳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