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双重均液装置的干式壳管式蒸发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98128 阅读:4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使用双重均液装置的干式壳管式蒸发器,属于制冷技术,现有带一次均液器或无均液器的干式壳管式蒸发器冷媒分配不均匀,蒸发器出口带液,换热面积浪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前端管箱、后端管箱、前端管板、后端管板及装配在前端管板、后端管板之间的筒体,前端管箱上设出气管、折流板,多个换热管横向布置且其后端均连通后端管箱,部分换热管的前端经前端管箱连通出气管、其余换热管的前端经前端管箱连通进液管,在进液管与连通的换热管前端之间安装一次均液板、二次均液板形成双重均液装置。液体进入干式壳管式蒸发器后经过双重均液装置使液体均匀分配到每个换热管路中,从而使每个换热管路的进液量相同,换热面积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蒸发器换热效率,机组效率也得到较大提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制冷机型
,涉及一种壳管式蒸发器,具体是一种使用双重均液装置的干式壳管式蒸发器
技术介绍
干式壳管式蒸发器常见于空调冷热水机组中,作为冷冻水侧的热交换器。制冷剂在管内流动,冷冻水在管外换热。为充分利用换热管面积,每个流程中有多根换热管参与换热,实际使用中经常出现冷媒分配不均匀的问题。冷媒分配不均时,有的换热管分配的液体多,则液体不能完全蒸发;有的换热管分配的液体少,则液体很快蒸发完,并形成过热蒸汽,换热面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没有蒸发完全的带液冷媒和过热蒸汽在出气口处的管箱中混合,经出气管导出蒸发器,又对压缩机造成液冲击。为避免“液压缩”现象的发生,设计师总是增大了蒸发器的换热面积,以期减少压缩机进液量,但又造成换热面积的更多浪费。常见的干式蒸发器结构见图1。冷媒从进液管进入前端管箱3,经过一次均液板4撞击,分散,膨胀,转向,混合进入换热管。由于液体管口径较小,距离一次均液板较近,而换热管与液体管口距离变化较大,分液不均匀情况仍然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带一次均液器或无均液器的干式壳管式蒸发器存在冷媒分配不均匀、蒸发器出口带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使用双重均液装置的干式壳管式蒸发器,包括前端管箱(3)、后端管箱(12)、前端管板(61)、后端管板(62)及装配在前端管板(61)、后端管板(62)之间的筒体(9),所述的前端管箱(3)位于前端管板(61)前侧,所述的后端管箱(12)位于后端管板(62)的后侧,所述的前端管箱(3)上设相隔离的出气管(1)、进液管(2),所述的筒体(9)上设进水管(7)、出水管(8),所述的筒体(9)内设多个换热管(11)、多个折流板(10),所述的多个换热管(11)横向布置且其后端均连通所述的后端管箱(12),部分所述换热管(11)的前端经所述前端管箱(3)连通所述出气管(1)、其余所述换热管(11)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双重均液装置的干式壳管式蒸发器,包括前端管箱(3)、后端管箱(12)、前端管板(61)、后端管板(62)及装配在前端管板(61)、后端管板(62)之间的筒体(9),所述的前端管箱(3 )位于前端管板(61)前侧,所述的后端管箱(12 )位于后端管板(62 )的后侧,所述的前端管箱(3)上设相隔离的出气管(I)、进液管(2),所述的筒体(9)上设进水管(7)、出水管(8),所述的筒体(9)内设多个换热管(11)、多个折流板(10),所述的多个换热管(11)横向布置且其后端均连通所述的后端管箱(12),部分所述换热管(11)的前端经所述前端管箱(3)连通所述出气管(I)、其余所述换热管(11)的前端经所述前端管箱(3)连通所述进液管(2),所述的多个折流板(10)竖向布置并交替错位,其特征是:在所述的进液管(2)与连通的换热管(11)前端之间安装一次均液板(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立标韩伟达杭炳炳顾林峰任高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国祥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