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仲胜专利>正文

直接传动式汽车换挡杆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9559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接传动变速挡的汽车换挡杆的生产制造工艺,它采用直径为27-29毫米、壁厚1.5毫米的电焊管为制作套管基料,将其上端进行三道成型挤压导入端及其冷挤压缩管工序,再在基料下端钻出气孔并进行口部进料一次胀管、成型、整形处理,即制得套管。该套管修整后将其上端与车制好的手柄接杆焊接一体即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汽车换挡杆。(*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换挡杆的生产工艺,特别是用其直接传动变速挡的汽车换挡杆的生产制造工艺。目前,在西欧各国,所生产的汽车,其换挡杆均为直接传动变速挡,而无需通过拨叉传动机构来完成,它们中尤以意大利的依维柯(IVECO)汽车换挡杆为典型,它为汽车的保安件,其加工工艺必须满足产品的尺寸精度、抗弯耐疲劳及刚性等要求,且可靠性要求非常严格,尤其是换挡杆的套管,其壁厚及安装尺寸都有严格的公差要求,如套管的壁厚不允许有5%的减薄,套管锁环部位的尺寸精度只允许有10丝以内的误差。目前西欧各国生产该类汽车换挡杆套管主要是依靠带有芯棒的专用设备,这种设备投资费用昂贵,达500万人民币,生产工艺复杂,需进行四道冷挤压缩管工序,国内目前还无此类专用设备,人们曾试图用棒料机加工生产,但强度不够,重量超重,造成汽车跳挡,不符合产品设计要求。也有人采用热挤压工艺生产该类汽车换挡杆套管,但产品强度和可靠性达不到要求,而且费用很高,每根成本达500元。还有人用冷挤压工艺来生产,在生产换挡杆套管时,在其锁环处采用旋压工艺,往往造成套管在该处壁厚减薄,强度不够,寿命短,不符合产品可靠性要求。因此,目前国内对于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接传动式汽车换挡杆的制造工艺,它包括有其手柄接杆的制造工艺和其套管的制造工艺,其中手柄接杆用棒料直接机加工完成,其特征在于套管的制造工艺为:a、采用φ27-29mm、壁厚1.5mm±0.05的电焊管料为基料,按产品要求定长下料;b、将下好的基料上端进行三道成形挤压导入端及其冷挤压缩管工序,其各道工序尺寸为:第一道导入端为φ22-23mm,第一道冷挤压缩管尺寸为φ22.7-23mm,第二道导入端为φ17-18mm,第二道冷挤缩管尺寸为φ17.7-18mm,第三道导入端为φ15-16mm,第三道冷挤缩管尺寸为φ15.8-0.1mm,在上述三道工序中,均需在三道冷挤缩管模内加冷挤压芯棒,其尺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仲胜
申请(专利权)人:董仲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