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博专利>正文

新型二轮车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3878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二轮车架结构,其中车座架(支撑柱)与后轮轴架相连成S形,在S形架中部设一点与主车架后部为轴承连接成X型。车座架(3)至主车架脚踏部(9)距离不小于主车架尾部(5)至后轮距离。在无驾乘者重力作用下,车座架(3)应高于正常行驶于路面时高度,以保证行驶于凹路面时可发挥杠杆原理,使后轮中轴(7)随凹路面向下运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二轮车(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摩托车)车架的形状与结构。技术背景:目前,公知的二轮车座架(支撑柱)与车主架均为一体。驾乘者行驶在凹凸路面时,虽后轮减震器起到一定作用,但抗震效果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二轮车架,因为架乘者重量集中于中后部,所以该二轮车在行驶过程中不仅后轮可随凹凸路面前行,而且车座架(支撑柱)也可随凹凸路面反方向运动。使架乘者上体最大程度与整路面保持平行,从而达到理想抗震效果。技术方案: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把车座架(支撑柱)与后轮轴架相连成S形,在S形架中部设一点与主车架后部为轴承连接成X型,以这一连接点为圆心,以小于这一点至后轮轴为半径,在主车架与S形上设二点为减震器连接点。车座与车座架(支撑柱)为弹簧连接。优点及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S形架与主车架连接点的杠杆原理和后减震器作用下,车座架(支撑柱)可随后轮中轴(即凹凸路面)做上下反方向运动,车座下方为弹簧避震,保证驾乘者的舒适。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二轮车架结构示意图:车座(I)、弹簧(2)、车座架(3)X形连接轴(4)、主车架尾部(5)、后减震器(6)、后轮中轴(7)、S形连接架(8)、主车架脚踏部(9)、太子式前车把(10)。具体实施方式:1、如图1所示:车座架(3)至主车架脚踏部(9)距离不小于主车架尾部(5)至后轮距离。在无驾乘者重力作用下,车座架(3)应高于正常行驶于路面时高度,以保证行驶于凹路面时可发挥杠杆原理,使后轮中轴(7)随凹路面向下运动。2、在图中(10)为太子式车把(自行车除外),以保证车座架上下运动时驾驶者能不受影响,从而控制好转把保证行车安全。3、本技术若配有大体积蓄电池或发动机,应安置在如图1所示:主车架脚踏部(9)或前下方(自行车除外),以保证驾车平稳。权利要求1.一种二轮车架结构,涉及包括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摩托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车座架与后轮中轴连接处为一体成S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轮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S形中部有一点与二轮车架后部为轴承连接成X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二轮车架结构,其中车座架(支撑柱)与后轮轴架相连成S形,在S形架中部设一点与主车架后部为轴承连接成X型。车座架(3)至主车架脚踏部(9)距离不小于主车架尾部(5)至后轮距离。在无驾乘者重力作用下,车座架(3)应高于正常行驶于路面时高度,以保证行驶于凹路面时可发挥杠杆原理,使后轮中轴(7)随凹路面向下运动。文档编号B62K3/02GK202923782SQ20122033552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2日专利技术者王博 申请人:王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轮车架结构,涉及包括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摩托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车座架与后轮中轴连接处为一体成S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博
申请(专利权)人:王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