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前大灯与前保险杠的搭接结构,包括设在配光镜的下沿翻边上的三个支撑斜台和两个挂钩,两个挂钩分别位于两个相邻的支撑斜台之间,还包括设在前保险杠的翻边上的两个矩形孔,所述两个矩形孔分别与一挂钩配合连接;在所述配光镜的下沿翻边上位于每个支撑斜台的上方处分别设有两条挡筋,所述前保险杠的翻边卡在三个支撑斜台和六条挡筋之间。该汽车前大灯与前保险杠的搭接结构,具有强度更高,装配更简便的特点,且能有效控制前大灯和前保险杠之间外观间隙的均匀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大灯与前保险杠的搭接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前大灯与前保险杠均是汽车重要的外部构件,二者的搭接结构设计好坏对车身外观有较大的影响。现有的汽车前大灯与前保险杠的搭接结构,包括灯体螺钉柱、配光镜支柱和支架,支架的一端穿过配光镜支柱并挂在支柱上,支架的另一端通过螺钉使支架和灯体固定,最后前保险杠挂在支架上并通过支架上的凸台和保险杠上的开孔配合,以固定保险杠。使用此结构时,零件装配时步骤较多,支架在装配过程中容易因螺钉孔位偏差而导致出现错位,且支架挂在配光镜的支柱上,得使支柱成为主要的受力点,在拆卸前保险杠过程中其受力较大,可能会拉裂配光镜或者拉裂灯体致使灯具漏水甚至报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强度更高且安装拆卸方便的汽车前大灯与前保险杠的搭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大灯与前保险杠的搭接结构,它结构强度更高且更加简单。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前大灯与前保险杠的搭接结构,包括设在配光镜的下沿翻边上的三个支撑斜台和两个挂钩,两个挂钩分别位于两个相邻的支撑斜台之间,还包括设在前保险杠的翻边上的两个矩形孔,所述两个矩形孔分别与一挂钩配合连接;在所述配光镜的下沿翻边上位于每个支撑斜台的上方处分别设有两条挡筋,所述前保险杠的翻边卡在三个支撑斜台和六条挡筋之间。所述支撑斜台为封闭式中空结构。所述三个支撑斜台、六条挡筋和两个挂钩与配光镜的下沿翻边一体注塑成型。三个支撑斜台与配光镜的下沿翻边一体注塑成型,使其强度更高,能承受更大的载荷。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设置有支撑斜台和挡筋,且与配光镜的下沿翻边采用一体注塑成型,无需单独设置支架,减少了装配环节,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螺钉孔位偏差而导致错误的问题;同时,支撑斜台作为主要受力点,采用封闭式中空结构,其强度更高,使得搭接结构更加牢固,大大减小了配光镜和灯体在装配或拆卸时被拉裂的风险,而由支撑斜台和挡筋共同限制前保险杠上下移动,能有效控制前大灯和前保险杠之间外观间隙的均匀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配光镜的下沿翻边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所示,该汽车前大灯与前保险杠的搭接结构,包括设在配光镜的下沿翻边I上的三个支撑斜台2和两个挂钩3,两个挂钩3分别位于两个相邻的支撑斜台2之间,还包括设在前保险杠7的翻边5上的两个矩形孔6,所述两个矩形孔6分别与一挂钩3配合连接;在所述配光镜的下沿翻边I上位于每个支撑斜台2的上方处分别设有两条挡筋4,所述前保险杠7的翻边5卡在三个支撑斜台2和六条挡筋4之间。采用前保险杠的翻边卡在支撑斜台和挡筋之间的布置方式,能够使支撑斜台和挡筋共同限制前保险杠上下移动,能有效控制前大灯和前保险杠之间外观间隙的均匀度。所述支撑斜台2为封闭式中空结构。所述三个支撑斜台2、六条挡筋4和两个挂钩3与配光镜的下沿翻边I 一体注塑成型。所述支撑斜台2为搭接结构的主要受力点,所述挂钩3为辅助固定点。由于三个支撑斜台与配光镜的下沿翻边一体注塑成型,使其具有了更高的强度,使搭接结构更加牢固,大大减小了配光镜和灯体被拉裂的风险。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前大灯与前保险杠的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配光镜的下沿翻边(I)上的三个支撑斜台(2)和两个挂钩(3),两个挂钩分别位于两个相邻的支撑斜台之间,还包括设在前保险杠(7)的翻边(5)上的两个矩形孔(6),所述两个矩形孔分别与一挂钩(3)配合连接;在所述配光镜的下沿翻边(I)上位于每个支撑斜台(2)的上方处分别设有两条挡筋(4),所述前保险杠(7)的翻边(5)卡在三个支撑斜台和六条挡筋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大灯与前保险杠的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斜台(2)为封闭式中空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前大灯与前保险杠的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支撑斜台(2)、六条 挡筋(4)和两个挂钩(3)与配光镜的下沿翻边(I) 一体注塑成型。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前大灯与前保险杠的搭接结构,包括设在配光镜的下沿翻边上的三个支撑斜台和两个挂钩,两个挂钩分别位于两个相邻的支撑斜台之间,还包括设在前保险杠的翻边上的两个矩形孔,所述两个矩形孔分别与一挂钩配合连接;在所述配光镜的下沿翻边上位于每个支撑斜台的上方处分别设有两条挡筋,所述前保险杠的翻边卡在三个支撑斜台和六条挡筋之间。该汽车前大灯与前保险杠的搭接结构,具有强度更高,装配更简便的特点,且能有效控制前大灯和前保险杠之间外观间隙的均匀度。文档编号B60Q1/04GK202923472SQ20122059063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9日专利技术者周霞, 王晋委, 王超, 李开杰 申请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前大灯与前保险杠的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配光镜的下沿翻边(1)上的三个支撑斜台(2)和两个挂钩(3),两个挂钩分别位于两个相邻的支撑斜台之间,还包括设在前保险杠(7)的翻边(5)上的两个矩形孔(6),所述两个矩形孔分别与一挂钩(3)配合连接;???在所述配光镜的下沿翻边(1)上位于每个支撑斜台(2)的上方处分别设有两条挡筋(4),所述前保险杠(7)的翻边(5)卡在三个支撑斜台和六条挡筋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霞,王晋委,王超,李开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