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料回收托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3213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浆料回收托盘,包括放置托盘和溢流槽,所述溢流槽呈梯形结构,所述呈梯形结构的溢流槽的长边与所述放置托盘连接成一整体,所述放置托盘和溢流槽边缘上折形成挡流边,所述呈梯形结构的溢流槽的短边形成溢流口。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得在加墨或换墨过程中防止油墨污染面料及生产空间,并可将多余的滴墨进行回收利用,其中,印刷放置托盘用于放置墨匙,使其粘附的多余的滴墨进行收集,并由溢流槽回收入料桶进行循环利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印花机配件,尤其涉及一种印花机浆料回收托盘
技术介绍
当前,中国的印刷行业发展迅速,加工能力日益增强,但其经济效益低下。在服装印花机,是把一种或数种不同颜色的染料或颜料,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在各平面材料上印上所需要的花纹、图案的加工过程。由PLC电脑控制,自动刮印的走台印花机;可印胶浆,水浆,油墨,厚版等材料。而在印制过程中,需要通过刮印机构将网版上的油墨或涂料刮印在承印物上,在刮印过程中当需要进行换墨或加墨的时候,由于印刷油墨具有一定的粘性加墨匙会粘附有大量的油墨,使其容易对面料产生不必要的污染,以及产生的滴墨对生产环境产生污染,而在换墨过程中需将刮印机构上的油墨进行转移,转移过程仍避免不了滴墨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款油墨添加或转移过程中所需要的浆料回收托盘。可将多余的油墨通过浆料回收托盘进行加收再次循环利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浆料回收托盘,包括放置托盘和溢流槽,所述溢流槽呈梯形结构,所述呈梯形结构的溢流槽的长边与所述放置托盘连接成一整体,所述放置托盘和溢流槽边缘上折形成挡流边,所述呈梯形结构的溢流槽的短边形成溢流口。进一步地,所述溢流槽的长边与放置托盘呈120° 165°夹角。更进一步地,所述挡流边上折角度为30° 90°。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以使得在加墨或换墨过程中防止油墨污染面料及生产空间,并可将多余的滴墨进行回收利用,其中,印刷放置托盘用于放置墨匙,使其粘附的多余的滴墨进行收集,并由溢流槽回收入料桶进行循环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照图1所示的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由放置托盘10和溢流槽20两部份构成,放置托盘10用于放置加墨匙,溢流槽20用于将放置托盘10所收集到的余墨进行导流。溢流槽20呈梯形结构,其长边与放置托盘10连接成一整体,短边形成余墨的溢流口,为了防止油墨侧流,在放置托盘和溢流槽的左右及上端边缘上折设置形成挡流边101、102,103ο溢流槽20的长边201与放置托盘103呈120° 165°夹角,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159°夹角,如图2所示结构示意图;挡流边上折角度101、102、103为30° 9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45°夹角(即与溢流槽20呈135°夹角),当然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如图3所示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浆料回收托盘的放置托盘为放置于如印花机的机头上,并可将墨匙放于其上,使外周粘附的余墨进行收集流入溢流槽,并回收至溢流槽下方的料桶,使余墨可进行多次循环使用,且在换墨过程中,浆料回收托盘也可避免滴墨污染面料、机器或生产空间等,并使其过程更为简易方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浆料回收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托盘和溢流槽,所述溢流槽呈梯形结构,所述呈梯形结构的溢流槽的长边与所述放置托盘连接成一整体,所述放置托盘和溢流槽边缘上折形成挡流边,所述呈梯形结构的溢流槽的短边形成溢流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浆料回收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托盘和溢流槽,所述溢流槽呈梯形结构,所述呈梯形结构的溢流槽的长边与所述放置托盘连接成一整体,所述放置托盘和溢流槽边缘上折形成挡流边,所述呈梯形结构的溢流槽的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锡忠陈荣洪黄庆南陈俊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荣华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