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2993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涉及模具设计技术领域,所述模具包括:相互适应的动模和定模,所述定模的下表面设有注射入口、且与动模的上表面设有注射出口,所述注射入口和注射出口之间通过注射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注射通道,实现了薄壁管状塑料的一次成型,降低了生产薄壁管状塑料的操作复杂度,并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设计
,特别涉及一种模具。
技术介绍
在生产薄壁管状塑料时,现有技术中是分别挤出薄壁管和底座,再将薄壁管和底座用焊接工艺连接,导致操作复杂,生产效率低下,而采用注塑成型技术,却由于塑料无法填满薄壁型腔,难以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生产薄壁管状塑料的操作复杂度,并提闻生广效率。(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所述模具包括:相互适应的动模和定模,所述定模的下表面设有注射入口、且与动模的上表面设有注射出口,所述注射入口和注射出口之间通过注射通道连通。其中,所述注射通道的直径的取值范围为3mnT8mm。其中,所述注射通道的直径为5mm。(三)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注射通道,实现了薄壁管状塑料的一次成型,降低了生产薄壁管状塑料的操作复杂度,并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按照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模具的截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模具进行注射后的状态图;图3是图2所示的模具中定模和动模合紧时的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图1是按照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所述模具包括:相互适应的动模I和定模2,所述定模2的下表面设有注射入口 3、且与动模I的上表面设有注射出口 4,所述注射入口 3和注射出口 4之间通过注射通道5连通。优选地,所述注射通道的直径的取值范围为3mnT8mm。优选地,所述注射通道的直径为5mm。本技术的模具的工作原理为:先将动模和定模置于图2所示的状态,此时动模和定模之间处于未合紧状态,将塑料依次通过注射入口、注射通道和注射出口进入所述动模和定模之间,如图2所示,此时动模和定模之间的间隙较大;再将动模和定模合紧,参照图3使位于动模和定模之间的塑料充满动模和定模之间的型腔。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技术的范畴,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相互适应的动模和定模,所述定模的下表面设有注射入口、且与动模的上表面设有注射出口,所述注射入口和注射出口之间通过注射通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相互适应的动模和定模,所述定模的下表面设有注射入口、且与动模的上表面设有注射出口,所述注射入口和注射出口之间通过注射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烈冰
申请(专利权)人:泰马克精密铸造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