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吸尘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91307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端具有作为微尘进气口的橡胶弹性接口,后端具有若干微尘排气孔,壳体内设置迷宫式吸尘结构,所述迷宫式吸尘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数个隔板,每个隔板由孔板部分和盲板部分组成,所述孔板部分具有若干通孔,相邻隔板的孔板部分错位设置,相邻隔板之间依次交替设置含水海绵体和吸尘活性炭。经实验分析,普通家用吸尘器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后,每分钟排放的PM2.5为0.1微克/立方米,远远低于未使用前的每分钟排放PM2.5高达2.4到5.4微克/立方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吸尘器,该吸尘器包含上述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止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尤其是指,一种用于消除室内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含有上述装置的吸尘器。
技术介绍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或周报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两种大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指直径大于2.5微米、等于或小于10微米,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的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也称为PM100,即直径小于或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研究证明,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20大小,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的前端具有作为微尘进气口的橡胶弹性接口(1a),后端具有若干微尘排气孔(1b),壳体内设置迷宫式吸尘结构,所述迷宫式吸尘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的数个隔板(2),每个隔板由孔板部分(2a)和盲板部分(2b)组成,所述孔板部分具有若干通孔(2a?1),相邻隔板的孔板部分错位设置,相邻隔板之间依次交替设置含水海绵体(3)和吸尘活性炭(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的前端具有作为微尘进气口的橡胶弹性接口(Ia),后端具有若干微尘排气孔(Ib),壳体内设置迷宫式吸尘结构,所述迷宫式吸尘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I)内的数个隔板(2),每个隔板由孔板部分(2a)和盲板部分(2b)组成,所述孔板部分具有若干通孔(2a-l),相邻隔板的孔板部分错位设置,相邻隔板之间依次交替设置含水海绵体(3)和吸尘活性炭(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板部分(2a)处于隔板的上部或者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板部分(2a)面积为隔板面积的一半。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熙东曹文博朱培德王艳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宝钢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