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不经肠投药的抗菌用药物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86776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药理学、医学、兽医学和制药工业。其特别属于供不经肠投药的新颖复合抗菌制剂的制造方法,所述新颖复合抗菌制剂在严重感染和发炎性疾病的情况下产生较高治疗功效。提出的药物组合物活性剂是β内酰胺抗生素和精细分散的纳米结构化二氧化硅,其重量比相应地为10:1到75:1。所述二氧化硅粒子是抗生素分子进入吞噬细胞的递送剂,其使得抗菌制剂的浓度在炎症区域增加并明显降低微生物的抗生素抗性。所述药物组合物制造方法包括将β内酰胺抗生素与精细分散的纳米结构化二氧化硅混合。其主要差异在于,重量比相应地为10:1到75:1的所述物质混合物被暴露于借助碰撞和研磨活动进行的机械加工,直到细粉状部分的重量比例增加(<5微米)到其不少于25%。所得到的混合物被用于注射制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抗菌药物制剂和其制造技术。其可用于医学和兽医学中以治疗传染性和发炎性疾病,并用于制药工业中以制造医药品。
技术介绍
当前大多数传染性和发炎性疾病的成功疗法都是基于使用不同的抗感染药,包括 内酰胺抗生素。β_内酰胺是具有β_内酰胺环作为化学结构共用片段的制剂(天然和半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头霉素类(cephamycins)、碳青霉烯类(carbapenems)和单环内酰胺类(monobactams)),所述β -内酰胺环决定了此类药物制剂组的抗菌活性和一系列常见特性[I]。所有β -内酰胺都具有较宽的抗菌谱和较高的抗菌活性水平,但其中有许多会因其水解β -内酰胺环的特定酵素的产生一 β -内酰胺酶(超广谱β -内酰胺酶、C类染色体β -内酰胺酶等),而迅速发生微生物抗性。此举使这些制剂失去其抗细菌特性,并导致微生物抗性菌株的产生[2]。在过去数十年中,已经产生了特定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clavulanicacid)、舒巴坦(sulbactam)、三唑巴坦(tazobactam)等),并在其基础上开发出众多有效的组合青霉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13 EA 2010014491.一种供不经肠投药的抗菌药物组合物,其含有β内酰胺抗生素作为治疗剂;其主要差异在于,其被制成注射制剂粉末形式,并含有重量比(10到75):1的精细的β内酰胺抗生素和分散的纳米结构化二氧化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不同之处在于其精细分散的纳米结构化二氧化硅粒子(其尺寸小于5微米)部分,其不少于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维克托历沃维奇·利莫诺夫康斯坦丁瓦连京诺维奇·盖杜尔亚历山大瓦莱雷维奇·杜什金
申请(专利权)人:维克托历沃维奇·利莫诺夫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