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散热装置,其包括有一散热片,该散热片的部分片体形成安装部,该安装部可供设置发热元件,该安装部的至少一侧形成散热部且表面贯穿有多个散热孔,其多个散热孔可使空气自由流通,以自然热对流方式将发热元件表面的热能带出,并且不会产生使空气无法顺畅对流的对流死角,具有更佳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散热装置,尤指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于片状导体表面穿设有多个散热孔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电子装置内部的发热元件(例如:发光二极管)于使用时会产生热能,而功率越高的电子装置,其发热元件发出的热能越高,如果没有即时进行散热,电子装置可能会降低使用寿命或故障,因此需要于电子装置上设置散热装置,电子装置运行时产生的热能藉由散热装置进行散热。请参阅图8及图9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一种散热装置,其为铝合金压铸成型,柱体40内部的基板41可供发热元件50安装设置,另在柱体40底面向外突伸有底板43,于其柱体40外侧壁面与底板43之间环绕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鳍片42,于实际使用时,当该发热元件50发出热能时,借基板41将热能传导至散热鳍片42处,使空气流通于相邻散热鳍片42间的间距处,并同时将散热鳍片42表面的热能以自然热对流的形式带离进行散热。然而,于实际使用后发现,该散热鳍片42、底板43及柱体40的连接处会形成有对流死角44,空气无法顺利流通于对流死角44处,因此无法令散热装置有效的以自然热对流的形式进行散热,导致其具有散热效率不佳的缺点。设计者正是有鉴于现有技术的散热装置具有散热效率差及散热表面具有对流死角而无法使空气顺畅地以自然热对流进行散热的缺点,而设计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是一种散热效率较高的以自然热对流形式进行散热的散热装置。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的技术所实现: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有一散热片;该散热片的部分片体形成可供设置发热元件的安装部,该安装部的至少一侧边片体弯折形成散热部,于该散热部的表面贯穿有多个散热孔。如上所述的散热装置,该散热孔为四方形孔或六角形孔。如上所述的散热装置,该散热部的片体表面与安装部的片体表面分别位于相异平面上。如上所述的散热装置,该散热部的片体以锯齿状的弯折形成具有多个转折的片体,亦或是该散热部的片体朝向安装部的方向以圆弧形弯折。如上所述的散热装置进一步包括有次散热片,该次散热片的部分片体形成装配部,该装配部的至少一侧边片体弯折形成散热部,于该次散热片的散热部的表面贯穿有多个散热孔,该次散热片的装配部连接于该散热片的安装部的一侧面。借上述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在安装于发热元件上时,该散热片可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能,经由安装部的片体传导至位于散热片两侧边的散热部进行散热,且因为散热部表面贯穿的多个散热孔,该散热孔可设计为四方形孔、六角形孔或其他形式的穿孔(如多边形、几何形状等),可使空气自由流通于各散热孔中,以自然热对流方式将发热元件表面的热能带出,相较于现有技术铝压铸成型散热装置的散热鳍片间具有对流死角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散热片表面不会形成有对流死角,可具有较佳的散热效率。该散热片的片体表面可弯折形成锯齿形,使该散热部的片体可借弯折而在相同的整体高度下具有更大的散热面积,散热部的整体方向可设计为沿平行该安装部片体表面的方向设置,藉此在具有一定的散热面积的前提下,可缩减散热装置整体的高度,以方便设置于电子装置中。该散热片的片体可弯折形成圆弧状,便于应用在日光灯管的领域。该散热片可进一步连接次散热片,藉此可以通过散热片的散热部及次散热片的散热部同时将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能进行散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前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前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前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前视图。图8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9为现有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配合附图及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散热装置,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有一散热片10,该散热片10的片体中段处形成为一安装部11,该安装部11的一侧面可供设置发热元件20,该散热片10的两侧边片体分别朝向远离发热元件20的方向弯折形成散热部12,于该散热部12的片体表面贯穿有多个散热孔121,在图1中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该散热孔121为方形孔,各散热孔121于散热部12的片体表面间隔排列使片体形成网状片体;请参阅图2所示,该散热片10两侧边的散热部12相对于该安装部11的片体表面垂直弯折,使该散热部12的片体表面与该安装部11的片体表面分别相异平面上,且该散热部12的片体为平直状;藉上述的技术手段,在电子装置运转使用而发热元件20发出热能时,该散热片10可将发热元件20产生的热能,经由安装部11的片体传导至位于散热片10两侧边的散热部12进行散热,且因为散热部12表面贯穿有多个散热孔121,可使空气自由流通于各散热孔121中,以自然热对流方式将发热元件20表面的热能带出,具有较佳的散热效率。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其为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再设计,该散热片IOA两侧边的散热部12A的片体可进一步弯折形成锯齿状,即散热部12A具有多个转折的片体,图3所示的散热片IOA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片10具有相同的整体高度,该散热部12A的片体可通过弯折而具有更大的散热面积,使安装于其安装部IlA的发热元件20A可具有更佳的散热效率;请进一步参阅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其为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进一步设计,该散热片IOB两侧边的散热部12B的片体形成锯齿状,如图4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在向上延伸的片体侧边处朝向横向方向弯折具有多个转折的片体,藉此具有一定的散热面积,且可缩减散热装置整体的高度,以方便设置于具有不同设置空间的电子装置中。请配合参阅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以第一实施例衍生设计的第四实施例,图中散热片IOC的散热部12C表面的散热孔121C为六角形孔,各散热孔121C于散热部12C的片体表面间隔排列使片体形成网状片体,藉此亦可使空气自由流通于各散热孔121C中,以自然热对流方式将发热元件20C表面的热能带出。请配合参阅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再设计,该散热片IOD两侧边的散热部12D的片体可进一步设计为朝向安装座IlD的方向弯折形成圆弧状,便于应用在日光灯管的领域。请配合参阅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再设计,其进一步包括有一次散热片30E,该次散热片30E的部分片体形成装配部31E,该装配部31E的两侧边片体弯折形成散热部32E,于该散热部32E的表面穿设有多个散热孔(图中未示),该装配部31E连接于该散热片IOE的安装部IlE的一侧面,藉此可以通过两散热部12E及两散热部32E同时将发热元件20E所产生的热能进行散热。此外,为使散热效率更高,本专利技术还可进一步包括有多个次散热片,该多个次散热片可使热量从发热元件更快速地传递到每个散热部上。以上所举仅为本专利技术示意性的部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包括在本专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散热片;该散热片的部分片体形成可供设置发热元件的安装部,该安装部的至少一侧边片体弯折形成散热部,于该散热部的表面贯穿有多个散热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散热片; 该散热片的部分片体形成可供设置发热元件的安装部,该安装部的至少一侧边片体弯折形成散热部,于该散热部的表面贯穿有多个散热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孔为四方形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孔为六角形孔。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部的片体表面与安装部的片体表面分别位于相异平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星莹,
申请(专利权)人:金视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