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钢型材模具的综合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8563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塑钢型材模具的综合修复方法,是对塑钢型材生产过程使用的模具进行综合修复,其特征是该综合修复方法的工艺流程包括有:冷焊修补受损严重部位、抛磨处理、去油、除锈、去氧化、清洗、离子镀修复微孔及异型断面、去油、除锈、去氧化、清洗、液相沉积恢复表面尺寸、抛磨处理、去油、除锈、去氧化、清洗、离子镀增加工作面保护层;该方法能进行精确修复,不仅能恢复模具原有尺寸,而且能增加其表面硬度,表面光洁度,并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其成本低、效率高,而具经济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的修复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修复后模具不变形,表面光洁度高、耐磨损,修复快速及低成本的。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轻型塑钢建材得到高速发展,而国内生产塑钢型材使用的模具有国产的或从德国、奥地利进口的,其造价昂贵,且模具本身又是易损件,生产条件又决定该些模具是在一定的温度、坚硬物料的挤压及具有腐蚀性液体等苛刻条件中长期工作,必然造成塑钢型材模具的严重磨损,该些模具的磨损情况大致分为三种(1)在型材的筋板对应位置形成深状沟槽;(2)模具表面形成浅弧状凹槽;(3)、板面局部形成不规则的波纹状。因此,塑钢型材模具使用一段时间后要对模具进行修复,以提高该些模具的使用效率。目前国内外对塑钢型材模具的修复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当定型段毁损时,人工将毁损表面磨去一层,经过几次反复,模具尺寸就有可能严重超差而报废,该方法简单,但只能是一种临时的补救措施。2、利用模具修补机,在模具表面的某些特定毁损部位镶嵌不锈钢片,进行修复,该方法简单易行,但局限性较大大面积和边角沟槽等异型部位均无法使用;由于镶嵌的不锈钢片与模具基体间有间隙,影响散热,冷却效果不好;由于模具修补机的工艺特点决定了尺寸严重超差的模具,无法修复。3、利用机加工的办法,重新加工一段毁损模具,更新后仍须上机调试,周期约为1个月时间,加工成本高。有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创作人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及技术理念,经研究、开发,而终有本专利技术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要提供一种,以解决使其能恢复模具原有尺寸,并能增加表面硬度、光洁度及延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是对塑钢型材生产过程使用的模具进行综合修复,其特征是该综合修复方法的工艺流程是(1)冷焊,修补受损严重部位用微弧冷焊机,在电流为50~100A,电压为10~15V可调节范围内起弧,使修复材料熔敷在待修模具表面形成焊层,该修复材料与模具基体间形成冶金结合,该模具基体不发热、不烧损、不变形;(2)抛、磨处理对冷焊修复处进行抛、磨加工处理;(3)去油对进行离子镀修复微孔、异型断面的模具,用碱洗去除待修模具的油污;(4)除锈用弱酸去除待修模具的锈层;(5)去氧化用强酸去除待修模具的氧化层;(6)清洗用水清洗干净;(7)离子镀,修复微孔、异型断面将上述经过去油、除锈、去氧化及清洗后的待修模具浸入离子镀溶液中,充分搅拌与过滤,通过控制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金属离迅速沉积,从而形成涂层,使待修模具的微孔、异型断面得以修复;该离子镀溶液配方是在1000ml溶液中包括有硫酸镍20~50g,氯化镍20~40g,焦磷酸钠60~70g,三乙醇胺80~100ml,其余为水;该离子镀溶液的pH值控制在8~9范围内,温度控制在40~60℃内;(8)去油对进行液相沉积修表面尺寸的模具进行去油处理,同工艺(3);(9)除锈同工艺(4);(10)去氧化同工艺(5);(11)清洗同工艺(6);(12)液相沉积,恢复表面尺寸将经过上述去油、除锈、去氧化及清洗后的待修模具利用电化学方法,使用镍板做阳极材料,将溶液中的镍离子沉积到模具表面,形成厚度均匀、光洁度高、耐磨损的涂层;该液相沉积溶液配方是在1000ml溶液中包括有氯化镍100~300g,柠檬酸铵50~60g,乙酸铵20~30g,氢氧化氨90~120ml,草酸铵小于1g,其余为水;该液相沉积溶液温度在30~50℃范围内;(13)抛、磨处理液相沉积后再进行抛、磨加工处理;(14)去油对进行离子镀增加工作面保护层的模具进行去油处理,同工艺(3);(15)除锈同工艺(4);(16)去氧化同工艺(5);(17)清洗同工艺(6);(18)离子镀,增加工作面保护层将去油、除锈、去氧化及清洗后的待修模具浸入离子镀溶液中,充分搅拌与过滤,通过控制氧化还原反应,使金属离子迅速沉积,从而形成提高模具硬度、耐磨性的涂层;该离子镀溶液的配方是在1000ml溶液中包括有氯化镍20~50g,次磷酸钠10~20g,柠檬酸钠5~20g,乙酸钠5~20g,其余为水;该离子镀溶液的pH值控制在4~6范围内,温度控制在80~100℃内;冷焊中的修复材料为不锈钢;去油中的碱为NaOH;除锈中的弱酸为20%的HCl;去氧化中的强酸为如50%的HCl或H2SO4;该液相沉积,恢复表面尺寸工艺处理后的结合强度为25~30MPa,硬度为HRC38~45,表光洁度为Ra3.2;该离子镀,增加工作面保护层工艺处理后要求模具工作面结合强度为25~30MPa,硬度为HRC50~55,表光洁度为Ra1.6。本专利技术针对塑钢型材行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模具严重磨损问题,根据模具的结构为空腔、薄壁,且热加工易变形,及修复层与基体要有良好的结合强度这一特点,研制开发出该综合修复方法,利用该方法进行精确修复,不仅能恢复模具原有尺寸,而且能增加其表面硬度,表面光洁度,并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该方法经过多次实践证实是切实可行的,解决了磨损模具的修复问题,而且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解决了使其能恢复模具原有尺寸,并能增加表面硬度、光洁度及延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方法简便、快捷,其优点如下1、本专利技术针对模具的模头、定性段及沟角边槽等各个部位均可修复,恢复其原有形状尺寸,修补过程中,模具不变形。2、本专利技术修复周期短,修复一套严重毁损模具约须1天时间。3、本专利技术修复后的模具无须上机调试,即可正常使用。4、本专利技术修复成本低,而具经济性。5、本专利技术修复后的模具表面光洁度高,摩擦系数低,耐磨损,而具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该,是对塑钢型材生产过程使用的模具进行综合修复,其中,该综合修复方法的工艺流程是(1)冷焊,修补受损严重部位用微弧冷焊机,在电流为50~100A,电压为10~15V可调节范围内起弧,可在瞬间聚集并迅速释放能量,使修复材料熔敷在待修模具表面形成焊层,该修复材料与模具基体间形成冶金结合,并能确保该模具基体不发热、不烧损、不变形,同时将修复材料熔敷在模具表面形成焊层,冷焊中的修复材料为不锈钢;(2)抛、磨处理对冷焊修复处进行抛、磨加工处理至所需光洁度;(3)去油对进行离子镀修复微孔、异型断面的模具,用碱NaOH去除待修模具的油污; (4)除锈用弱酸(如浓度为20%的HCl)去除待修模具的锈层;(5)去氧化用强酸(如浓度为50%的HCl或H2SO4)去除待修模具的氧化层;(6)清洗用水清洗干净;(7)离子镀,修复微孔、异型断面这是利用金属的催化作用,其工艺过程是将上述经过去油、除锈、去氧化及清洗后的待修模具浸入离子镀溶液中,充分搅拌与过滤,通过控制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金属离子迅速沉积,从而形成涂层,使待修模具的微孔、异型断面得以修复;该离子镀溶液配方是在1000ml溶液中加入硫酸镍(NiSO4·7H2O)20~50g,氯化镍(NiCl2·6H2O)20~40g,焦磷酸钠(Na4P2O4·10H2O)60~70g,三乙醇胺80~100ml,其余为水(H2O);该工艺条件是该离子镀溶液的pH值控制在8~9范围内,温度控制在40~60℃内;(8)去油对进行液相沉积修表面尺寸的模具进行去油处理,同工艺(3);(9)除锈同工艺(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钢型材模具的综合修复方法,是对塑钢型材生产过程使用的模具进行综合修复,其特征是:该综合修复方法的工艺流程是:(1)冷焊,修补受损严重部位:用微弧冷焊机,在电流为50~100A,电压为10~15V可调节范围内起弧,使修复材料熔敷 在待修模具表面形成焊层,该修复材料与模具基体间形成冶金结合,该模具基体不发热、不烧损、不变形;(2)抛、磨处理:对冷焊修复处进行抛、磨加工处理;(3)去油:对进行离子镀修复微孔、异型断面的模具,用碱洗去除待修模具的油污; (4)除锈:用弱酸去除待修模具的锈层;(5)去氧化:用强酸去除待修模具的氧化层;(6)清洗:用水清洗干净;(7)离子镀,修复微孔、异型断面:将上述经过去油、除锈、去氧化及清洗后的待修模具浸入离子镀溶液中,充分搅拌 与过滤,通过控制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金属离迅速沉积,从而形成涂层,使待修模具的微孔、异型断面得以修复;该离子镀溶液配方是:在1000ml溶液中包括有硫酸镍20~50g,氯化镍20~40g,焦磷酸钠60~70g,三乙醇胺80~100ml ,其余为水;该离子镀溶液的pH值控制在8~9范围内,温度控制在40~60℃内;(8)去油:对进行液相沉积修表面尺寸的模具进行去油处理,同工艺(3);(9)除锈:同工艺(4);(10)去氧化:同工艺(5); (11)清洗:同工艺(6);(12)液相沉积,恢复表面尺寸:将经过上述去油、除锈、去氧化及清洗后的待修模具利用电化学方法,使用镍板做阳极材料,将溶液中的镍离子沉积到模具表面,形成厚度均匀、光洁度高、耐磨损的涂层;该液相沉 积溶液配方是:在1000ml溶液中包括有氯化镍100~300g,柠檬酸铵50~60g,乙酸铵20~30g,氢氧化氨90~120ml,草酸铵小于1g,其余为水;该液相沉积溶液温度在30~50℃范围内;(13)抛、磨处理:液相沉 积后再进行抛、磨加工处理;(14)去油:对进行离子镀增加工作面保护层的模具进行去油处理,同工艺(3);(15)除锈:同工艺(4);(16)去氧化:同工艺(5);(17)清洗:同工艺(6);(18)离子 镀,增加工作面保护层:将去油、除锈、去氧化及清洗后的待修模具浸入离子镀溶液中,充分搅拌与过滤,通过控制氧化还原反应,使金属离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平钮立耘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颐鑫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