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放射性核废物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堆(Accelerator Driven Sub-critical System,ADS)分体式中心测量柱系统,涉及到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堆中心测量柱、旋塞系统与换料系统。
技术介绍
核废料处理,尤其是长寿命核废料的最终处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分离-嬗变”法是核废料处理的一种新途径,即通过化学分离把高放射性废物中的MA和LLFP分离出来,利用核反应装置(如反应堆,加速器)把长寿命核素转变成短寿命核素或稳定核素。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ccelerator Driven Sub-critical System, ADS)是目前致力于嬗变放射性核废物、有效利用核资源及产出核能的理想装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将ADS嬗变堆列入新型核能系统中,称为“新出现的核废物嬗变及能量产生的核能系统”。ADS系统由质子加速器、液态重金属散裂靶与嬗变核废料次临界反应堆组成。加速器产生的质子束流轰击重金属散裂靶件产生高能快中子,进入次临界堆芯内嬗变核废料、生产核燃料并兼顾发电。高能质子打到重金属原子核上产生散裂反应,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堆分体式中心测量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旋塞(1),小旋塞(2),反应堆顶盖支承颈(3),焊接于大旋塞下中心测量柱主扇段(4),焊接于小旋塞下中心测量柱分扇段(5),堆芯(6),大旋塞上七根控制棒驱动机构(11)、质子束管(9)、测量导管(8),小旋塞上单根控制棒驱动机构(10)和换料机(7);大旋塞(1)利用支承颈(3)同心地安装在堆顶盖中心,并位于堆芯(6)上方;小旋塞(2)偏心地安装在大旋塞(1)上;换料机(7)偏心地安装在小旋塞(2)上;质子束管(9)贯穿大旋塞(1)中心,伸入堆芯(6)中心;中心测量柱主扇段(4)和分扇段(5)分别焊接于大旋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堆分体式中心测量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旋塞(1),小旋塞(2),反应堆顶盖支承颈(3),焊接于大旋塞下中心测量柱主扇段(4),焊接于小旋塞下中心测量柱分扇段(5),堆芯(6),大旋塞上七根控制棒驱动机构(11)、质子束管(9)、测量导管(8),小旋塞上单根控制棒驱动机构(10)和换料机(7);大旋塞(I)利用支承颈(3)同心地安装在堆顶盖中心,并位于堆芯(6)上方;小旋塞(2)偏心地安装在大旋塞(I)上;换料机(7)偏心地安装在小旋塞(2)上;质子束管(9)贯穿大旋塞(I)中心,伸入堆芯(6)中心;中心测量柱主扇段(4)和分扇段(5)分别焊接于大旋塞(I)和小旋塞(2)下方;小旋塞(2)上单根控制棒驱动机构(10),与大旋塞上的七根控制棒驱动机构(11)共同实现对堆反应性、安全性的控制;中心测量柱包括焊接于大旋塞下中心测量柱主扇段(4),其周向为26(T300度,焊接于小旋塞下中心测量柱分扇段(5),其周向为10(T60度;位于中心测量柱下端的测量导管(8)能够上下移动,用于定位测量传感器;换料系统通过大旋塞(I)和小旋塞(2)围绕其几何中心的旋转,换料机(7)悬臂的旋转及上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卫华,何梅生,姚曦,柏云清,曾梅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