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大断面钢结构拼装临时支撑管节顶进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9987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矩形大断面钢结构拼装临时支撑管节顶进机构。顶管施工是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不需开挖面层,但受地质条件及断面尺寸的限制,应用并不多见。本发明专利技术包含工作井和接收井,工作井和接收井之间设置有顶管段,顶管段由多个钢管节组成;钢管节由钢板拼接组装而成,整体截面呈矩形,外管表面为面板,面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与面板垂直且平行于通道方向的纵向肋板,纵向肋板之间设置有与纵向肋板垂直且平行于通道横截面的横向肋板,钢管节的一个管端面处设置有端板;内管设置有横竖交叉的工字钢。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减小顶管结构自重及顶力,避免了不能利用顶管掘进机的弊端,实现了矩形大断面钢管节顶进法工艺在浅埋地铁附属工程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铁建设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矩形大断面钢结构拼装临时支撑管节顶进机构
技术介绍
顶管施工是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它不需要开挖面层,并且能够穿越公路、铁道、地面建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等。它最早始于1986年美国的北太平洋铁路铺设工程施工中。据了解我国顶管施工始于1953年的北京,后来上海也在1956年开始顶管试验。目前,顶管施工技术已成为一种常规的施工方法被采用,自来水管、煤气管、动力电缆、通信电缆和发电厂循环系统等许多管道也采用了顶管施工技术。近年来,顶管施工技术也逐渐应用到地铁工程中,但受地质条件及断面尺寸的限制,顶管掘进机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并不多见,只有上海、杭州等以软土为主的地层,才有可能使用顶管掘进机,而结构形式多为拼装预制管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幅减小结构自重及顶力的矩形大断面钢结构拼装临时支撑管节顶进机构。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专利技术在通道两侧施做工作井及接收井,工作井内设置顶管后背墙及传力架,顶管形式采用矩形大断面钢结构拼装临时支撑管节,管节内设置临时支撑体系。利用钢结构拼装临时支撑管节代替传统顶管预制管片,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矩形大断面钢结构拼装临时支撑管节顶进机构,包含有工作井(14)和接收井(1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井(14)和接收井(17)之间设置有顶管段(15),顶管段(15)由多个钢管节(19)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形大断面钢结构拼装临时支撑管节顶进机构,包含有工作井(14)和接收井(17),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工作井(14)和接收井(17)之间设置有顶管段(15),顶管段(15)由多个钢管节(19)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大断面钢结构拼装临时支撑管节顶进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钢管节(19)由钢板拼接组装而成,整体截面呈矩形; 钢管节(19)外管表面的钢板为面板(1),面板(I)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与面板垂直且平行于通道截面的横向肋板(5),边跨位置的横向肋板(5)之间设置有垂直于横向肋板(5)且平行于通道方向的纵向肋板(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矩形大断面钢结构拼装临时支撑管节顶进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钢管节(19)外管表面位于矩形四角处的钢板为倒圆角的角面板(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矩形大断面钢结构拼装临时支撑管节顶进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纵向肋板(6)的端面上设置有平行于面板(I)的纵向加强板(4),纵向加强板(4)的宽度大于纵向肋板(6)的厚度; 所述的横向肋板(5)的端面上设置有平行于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庆繁王俊高志宏朱小蓉邵莹梁宇戴志仁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