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空气压缩机的车辆油路防冻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79375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空气压缩机的车辆油路防冻装置和方法,属于车辆油路防冻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包括油箱、发动机,发动机上连接油泵和空气压缩机,油箱上伸出油管连接至发动机内,构成发动机进油管路;空气压缩机的机壳内有冷却水道,发动机内伸出油管连接至冷却水道内,构成受热回油管路;冷却水道内伸出油管连接至油箱内,构成发动机回油管路。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利用上述装置形成发动机进油管路、受热回油管路和发动机回油管路。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改变机车内部结构的情况下,采用燃油代替冷却液对空气压缩机进行冷却,同时利用空气压缩机运行产生的热量对油管进行加温防冻,一举两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油路防冻装置和方法,属于车辆油路防冻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车辆发动机尤其是柴油发动机上的空气压缩机是用水(冷却液)散热的,这种散热方法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往车内加一定的冷却液,还需要一些散热装置,既增加冷却液成本,又要停车耽误时间。同时,在比较寒冷的季节或地区,如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进入冬季后气温会降至到-5°C至-60°C,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的车辆或工程机械运行时,由于运行速度很快,所造成的风速也很大,车辆所用燃油尤其是柴油很容易受冻凝固,油管往往被冻坏,导致车辆不能运行,甚至出现车毁人亡的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不改变机车内部结构、功能和运行的情况下,采用燃油代替冷却液对空气压缩机进行冷却,同时利用空气压缩机运行产生的热量对油管进行加温防冻,一举两得。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利用空气压缩机的车辆油路防冻装置,它包括油箱和发动机,发动机上连接油泵和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箱上伸出油管经过滤清器和所述的油泵连接至发动机内,构成发动机进油管路;所述的空气压缩机的机壳内有冷却水道,所述的发动机内伸出油管连接至所述的冷却水道内,构成受热回油管路;所述的冷却水道内伸出油管连接至油箱内,构成发动机回油管路。所述的发动机回油管路上装有散热器。所述的散热器上装有油温传感器。所述的油泵上有回油管直接连接至所述的空气压缩机的冷却水道内。所述的发动机进油管路上装有手油泵,所述的油泵是柱塞式喷油泵,油泵上有喷油泵出油阀,所述的发动机上有喷油器,喷油器与所述的喷油泵出油阀之间连接进油管,所述的油泵与所述的发动机上均装有回油管,两路回油管汇合构成所述的受热回油管路,所述的空气压缩机是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上有出气阀门和进气阀门,出气阀门上连接压缩空气出气口,进气阀门上连接空气压缩机进气滤清器。所述的发动机是柴油发动机,所述的油箱内装有柴油。一种利用空气压缩机的车辆油路防冻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汽车或工程机械上的油箱和发动机,发动机上连接油泵和空气压缩机; 在所述的油箱上伸出油管经过滤清器和油泵连接至发动机内,形成发动机进油管路;所述的空气压缩机的机壳内有冷却水道,将冷却水道内的冷却液放干净,并将冷却水道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拆掉,留出进油口和出油口 ;在所述的油泵与所述的发动机上均装上回油管,两路回油管汇合并连接至所述的冷却水道的进油口上,形成受热回油管路; 再从所述的冷却水道的出油口伸出油管连接至油箱内,形成发动机回油管路。当所述的油箱和发动机距离较近时,在所述的发动机回油管路上安装散热器,并在散热器上安装控制散热器工作的油温传感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在不改变机车内部结构、功能和运行的情况下,采用燃油代替冷却液对空气压缩机进行冷却,同时利用空气压缩机运行产生的热量对油管进行加温防冻,一举两得。2、在低温环境下,被加热后的燃油不仅不易被冻凝固或变稠,使供油系统畅通,而且水温使燃油的分子热运动剧烈,容易充分燃烧,即经过加热的燃油提高了喷油器喷油后的雾化和蒸发性能,促进了燃烧,减少了炭粒和黑烟的形成。所以即节省了能源,又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3、被加热后的燃油可保证合理的运动粘度,可有效减少喷油泵和喷油器内部柱塞偶件、出油阀偶件和针阀偶件的磨损,减少了发动机供油系统的故障,延长了发动机供油系统精密零件的使用寿命,杜绝了事故的发生,保障了车辆的安全运行。4、用燃油代替冷却液,节省了冷却液、节约了成本。5、用燃油对压缩机产生的热量进行冷却,使柴油得以活化变稀,使这部分有害的热量得到了利用,变害为利、变废为宝。即保护了机车,又利用了热量,一举多得。6、使容易冷却变稠的燃油尤其是柴油在压缩机产生的热量作用下,受到了活化或加温,得以充分利用,解决了在一部机器中相互利用、取长补短的作用。7、由于用燃油代替冷却液进行冷却,节省了机车内部的占有空间,使机车内部结构更加完美并得到有效的利用。8、由于机车中的燃油得到了充分燃烧,使发动机的工作质量得以提高,从而提升了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延长了机车(发动机)的工作寿命。9、采用此技术,废除了对汽车、工程机械油管的烘烤、或用电源对发动机加热以及利用发动机排气来解决输油管被冻等不安全方法,根除了车辆的火灾等事故发生。当进入春夏秋季节时,即天气在5°C以上后,可恢复机车压缩机冷却的原来装置,并与发动机上的冷却管联接好,恢复原来状态。总之,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机车在运行中,由于机车中的燃油始终保持较高的温度,油粘度较小,提高了柴油的雾化效果,使油的热效率增高,既达到了节油之目的、节省了冷却液,又保养了机车,保护了环境。试验证明:机车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和方法在寒冷的冬季运行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每小时可节油两到五公升,同时还可以保障车辆更加安全稳定的运行。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结构原理图。图中,A一发动机进油管路;B—受:热回油管路;C一发动机回油管路; I一空气压缩机进气滤清器;2—空气压缩机;3—压缩空气出气口 ;4一出气阀门;5—进气阀门;6—冷却水道;7—发动机;8—喷油器;9一喷油泵出油阀;10—油泵;11 一手油 泵;12—油箱;13—滤清器;14一散热器;15—油温传感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一种利用空气压缩机的车辆油路防冻装置,它包括油箱12和发动机7,发动机7上连接油泵10和空气压缩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箱12上伸出油管经过滤清器13和所述的油泵10连接至发动机7内,构成发动机进油管路A ;所述的空气压缩机2的机壳内有冷却水道6,所述的发动机7内伸出油管连接至所述的冷却水道6内,构成受热回油管路B ;所述的冷却水道6内伸出油管连接至油箱12内,构成发动机回油管路C。所述的发动机回油管路C上装有散热器14。所述的散热器14上装有油温传感器15。所述的油泵10上有回油管直接连接至所述的空气压缩机2的冷却水道6内。所述的发动机进油管路A上装有手油泵13,所述的油泵10是柱塞式喷油泵,油泵10上有喷油泵出油阀9,所述的发动机7上有喷油器8,喷油器8与所述的喷油泵出油阀9之间连接进油管,所述的油泵10与所述的发动机7上均装有回油管,两路回油管汇合构成所述的受热回油管路B,所述的空气压缩机2是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2上有出气阀门4和进气阀门5,出气阀门4上连接压缩空气出气口 3,进气阀门5上连接空气压缩机进气滤清器I。所述的发动机7是柴油发动机,所述的油箱12内装有柴油。一种利用空气压缩机的车辆油路防冻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汽车或工程机械上的油箱12和发动机7,发动机7上连接油泵10和空气压缩机2 ; 在所述的油箱12上伸出油管经过滤清器13和油泵10连接至发动机7内,形成发动机进油管路A ;将机车上的发动机去往空气压缩机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卸下堵上。所述的空气压缩机2的机壳内有冷却水道6,将冷却水道6内的冷却液放干净,并将冷却水道6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拆掉,留出进油口和出油口 ;在所述的油泵10与所述的发动机7上均装上回油管,两路回油管汇合并连接至所述的冷却水道6的进油口上,形成受热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空气压缩机的车辆油路防冻装置,它包括油箱(12)和发动机(7),发动机(7)上连接油泵(10)和空气压缩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箱(12)上伸出油管经过滤清器(13)和所述的油泵(10)连接至发动机(7)内,构成发动机进油管路(A);所述的空气压缩机(2)的机壳内有冷却水道(6),所述的发动机(7)内伸出油管连接至所述的冷却水道(6)内,构成受热回油管路(B);所述的冷却水道(6)内伸出油管连接至油箱(12)内,构成发动机回油管路(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空气压缩机的车辆油路防冻装置,它包括油箱(12)和发动机(7),发动机(7)上连接油泵(10)和空气压缩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箱(12)上伸出油管经过滤清器(13)和所述的油泵(10)连接至发动机(7)内,构成发动机进油管路(A);所述的空气压缩机(2)的机壳内有冷却水道(6),所述的发动机(7)内伸出油管连接至所述的冷却水道(6)内,构成受热回油管路(B);所述的冷却水道(6)内伸出油管连接至油箱(12)内,构成发动机回油管路(C)。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空气压缩机的车辆油路防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动机回油管路(C)上装有散热器(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空气压缩机的车辆油路防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器(14)上装有油温传感器(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空气压缩机的车辆油路防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泵(10)上有回油管直接连接至所述的空气压缩机(2)的冷却水道(6)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空气压缩机的车辆油路防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动机进油管路(A)上装有手油泵(13),所述的油泵(10)是柱塞式喷油泵,油泵(10)上有喷油泵出油阀(9),所述的发动机(7)上有喷油器(8),喷油器(8)与所述的喷油泵出油阀(9)之间连接进油管,所述的油泵(10)与所述的发动机(7)上均装有回油管,两路回油管汇合构成所述的受热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秩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