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冷弯薄壁格构型钢-混凝土叠合保温楼板及其生产工艺,该叠合保温楼板包括发泡水泥层、混凝土层和钢骨架,其特征在于:发泡水泥层的上、下部连接有混凝土层,下部混凝土层为预制混凝土层,上部混凝土层为与预制框架梁的混凝土面层同时浇筑成一体的现浇混凝土层。钢骨架由冷弯薄壁格构型钢、钢筋和固定件组成。冷弯薄壁格构型钢-混凝土叠合保温楼板的制作步骤:1、在预制厂制作钢骨架。2、浇筑混凝土层和发泡水泥层。3、在施工现场放置上部钢筋。4、浇筑上部混凝土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自重轻,保温性能好,强度高,承载能力、整体性、稳定性、抗震性好,节约了模板和脚手架支撑,省工、省时、省料,高效、快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冷弯薄壁格构型钢-混凝土叠合保温楼板,一种自重轻、保温好、叠合层混凝土与预制框架梁混凝土面层同时浇筑成一体的楼板。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结构中的楼板大多采用现浇整体式混凝土楼板、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楼板、型钢混凝土组合楼板、混凝土叠合楼板四种楼板。另外,冷弯薄壁格构型钢与混凝土复合楼板也受到了较大的关注和研究。现浇整体式混凝土楼板虽然整体性和抗震性好,隔音、隔热也防水,但在施工阶段必须搭建大量的模板和脚手架支撑,钢筋加工和布置搭接任务繁重。整个施工过程中,从搭建模板、脚手架到布置钢筋,再到混凝土浇筑,人工成本过高,工期较长。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楼板具有施工方便,构件性能稳定,对周围环境影响小,节约材料等诸多优点。比起现浇整体式混凝土楼板,预制混凝土楼板可节省模板,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工期,但楼板跨度小,载重轻,尤其是整体性、抗震性较差,灵活性也不如现浇板。冷弯薄壁格构型钢与混凝土复合楼板是将冷弯薄壁格构型钢按一定距离排列组合,以过渡件、连接件连接或焊接成冷弯薄壁格构型钢骨架,在冷弯薄壁格构型钢外表面固定有建筑模板,然后烧筑混凝土,使弯薄壁格构型钢骨架、建筑模板和混凝土形成复合楼板。虽然复合楼板具备了耐久、节能、轻质、高效、快速等优点,但由于其属于预制构件,仍然存在着整体性、抗震性欠缺的问题。型钢混凝土组合楼板是由压型钢板和在其上浇注的混凝土板共同组成的。在施工阶段当压型钢板被固定好后则立刻形成了一个工作平台,在浇筑混凝土时压型钢板则取代了传统的模板。当混凝土硬化后则形成了组合楼板。组合楼板施工快捷、方便、工期短、节约钢筋,兼做钢模板,造价低,强度高,有效减少各层楼板厚度,降低层高。但型钢和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较差,还需人工处理才能和混凝土实现可靠结合,工艺复杂,造价高。混凝土叠合楼板兼有预制装配式和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双重优点,即整体刚度好、抗震性能优越、节省三材、施工简便且能缩短工期。其中日渐受到重视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还能有效地控制变形和裂缝。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需要较高的施工水平,国内的配套工艺还达不到这种水平。另外,混凝土之间的叠合面易发生滑移,使得上下层混凝土不能协同工作,严重影响了楼板的承载力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供冷弯薄壁格构型钢-混凝土叠合保温楼板及其生产工艺,在具有现浇混凝土楼板整体性好的基础上,又兼具型钢混凝土组合楼板的兼做模板和强度高的特点,又克服冷弯薄壁格构型钢与混凝土复合楼板整体性、抗震性欠缺的问题,还解决混凝土叠合楼板因叠合面滑移严重影响承载力的问题,施工时可节省大量模板和脚手架支撑,充分发挥钢筋、型钢、混凝土和发泡水泥的特点和预制工艺的优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冷弯薄壁格构型钢-混凝土叠合保温楼板,包括发泡水泥层、混凝土层和钢骨架,其特征在于:发泡水泥层的上、下部连接有混凝土层,下部混凝土层为预制混凝土层,上部混凝土层为与预制框架梁的混凝土面层同时浇筑成一体的现浇混凝土层。钢骨架由冷弯薄壁格构型钢、钢筋和固定件组成。所述钢骨架是将冷弯薄壁格构型钢按一定间距摆放,沿冷弯薄壁格构型钢下部垂直方向摆放钢筋,用固定件将钢筋和冷弯薄壁格构型钢固定;在冷弯薄壁格构型钢上部摆放钢筋,用固定件固定。 所述冷弯薄壁格构型钢,其横截面或是Z型、或是U型、或是C型,并有多种尺寸规格。冷弯薄壁格构型钢-混凝土叠合保温楼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制作步骤进行。1、在预制厂制作钢骨架。在预制厂,根据楼板的设计尺寸和结构要求,将冷弯薄壁格构型钢按一定间距摆放好,再将钢筋沿冷弯薄壁格构型钢下部垂直方向摆放,用固定件将冷弯薄壁格构型钢和钢筋固定形成钢骨架;按设计尺寸调节好下部混凝土层模板后,将钢骨架放入下部混凝土层模板中,其中钢筋应在下部混凝土层模板的底部。2、浇筑混凝土层和发泡水泥层。浇筑下部混凝土层至一定高度,待混凝土层达到一定强度时,再填入发泡水泥至一定高度,成为发泡水泥层;待发泡水泥层固结后,即可拆模出厂,运至施工现场。3、在施工现场放置上部钢筋。在施工现场,伸出冷弯薄壁格构型钢-混凝土叠合板的冷弯薄壁格构型钢支撑在预制框架梁模板上;在冷弯薄壁格构型钢上部放置钢筋,用固定件固定好,同时对支撑在预制框架梁上的相邻叠合板之间设置搭接钢筋。4、浇筑上部混凝土层。将冷弯薄壁格构型钢-混凝土叠合保温楼板叠合层的上部混凝土层与预制框架梁的混凝土面层同时浇筑成一体;待混凝土养护完毕后,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叠合保温楼板即制作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自重轻,保温性能好,与同尺寸的混凝土楼板相比,重量减轻了近一半,热阻系数提高了 11倍。强度高,承载能力、整体性、稳定性、抗震性好,节约了模板和脚手架支撑,省工、省时、省料,高效、快速。既具有现浇混凝土楼板的整体性,又兼具型钢混凝土组合楼板的高强度,又克服了冷弯薄壁格构型钢与混凝土复合楼板整体性、抗震性欠缺的问题,叠合层的混凝土与预制框架梁的混凝土面层同时浇筑成一体,比混凝土叠合楼板的承载能力、整体性更优。附图说明图1:C型截面的冷弯薄壁格构型钢-混凝土叠合保温楼板剖视图。图2:C型截面的冷弯薄壁格构型钢和下部混凝土层钢筋布置图。图3:下部混凝土层浇筑图。图4:发泡水泥层填充图。图5:上部混凝土层钢筋布置图。图6:上部混凝土层浇筑图。图7:搭接钢筋布置图。图中:1、C型截面的冷弯薄壁格构型钢2、钢筋3、卡套4、混凝土层 5、发泡水泥层 6、下部混凝土层模板 7、预制框架梁 8、搭接钢筋。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C型截面的冷弯薄壁格构型钢-混凝土叠合保温楼板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冷弯薄壁格构型钢-混凝土叠合保温楼板,包括发泡水泥层5、混凝土层4和钢骨架,其特征在于:发泡水泥层5的上、下部连接有混凝土层4,下部混凝土层4为预制混凝土层,上部混凝土层4为与预制框架梁的混凝土面层同时浇筑成一体的现浇混凝土层。钢骨架由C型截面的冷弯薄壁格构型钢1、钢筋2和卡套3构成。所述钢骨架是将C型截面的冷弯薄壁格构型钢I按一定间距摆放,沿C型截面的冷弯薄壁格构型钢I下部垂直方向摆放钢筋2,用卡套3将钢筋2和C型截面的冷弯薄壁格构型钢I固定;在C型截面的冷弯薄壁格构型钢I上部摆放钢筋2,用卡套3固定。C型截面的冷弯薄壁格构型钢-混凝土叠合保温楼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制作步骤进行。第一步,在预制厂制作钢骨架。如图2所示,在预制厂,根据楼板的设计尺寸和结构要求,将C型截面的冷弯薄壁格构型钢I按一定间距摆放好,再将钢筋2沿C型截面的冷弯薄壁格构型钢I下部垂直方向摆放,用卡套3将C型截面的冷弯薄壁格构型钢I和钢筋2固定形成钢骨架;按设计尺寸调节好下部混凝土层模板6后,将钢骨架放入下部混凝土层模板6中,其中钢筋2应在下部混凝土层模板6的底部。第二步,浇筑混凝土层和发泡水泥层。如图3、4所示,浇筑下部混凝土层4至一定高度,待混凝土层4达到一定强度时,再填入发泡水泥至一定高度,成为发泡水泥层5 ;待发泡水泥层5固结后,即可拆模出厂,运至施工现场。第三步,在施工现场放置上部钢筋。如图5、7所示,在施工现场,伸出C型截面的冷弯薄壁格构型钢-混凝土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冷弯薄壁格构型钢?混凝土叠合保温楼板,包括发泡水泥层(5)、混凝土层(4)和钢骨架,其特征在于:发泡水泥层(5)的上、下部连接有混凝土层(4),下部混凝土层(4)为预制混凝土层,上部混凝土层(4)为与预制框架梁的混凝土面层同时浇筑成一体的现浇混凝土层;钢骨架由冷弯薄壁格构型钢(1)、钢筋(2)和固定件(3)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弯薄壁格构型钢-混凝土叠合保温楼板,包括发泡水泥层(5)、混凝土层(4)和钢骨架,其特征在于:发泡水泥层(5)的上、下部连接有混凝土层(4),下部混凝土层(4)为预制混凝土层,上部混凝土层(4)为与预制框架梁的混凝土面层同时浇筑成一体的现浇混凝土层;钢骨架由冷弯薄壁格构型钢(I)、钢筋(2)和固定件(3)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弯薄壁格构型钢-混凝土叠合保温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骨架是将冷弯薄壁格构型钢(I)按一定间距摆放,沿冷弯薄壁格构型钢(I)下部垂直方向摆放钢筋(2),用固定件(3)将钢筋(2)和冷弯薄壁格构型钢(I)固定;在冷弯薄壁格构型钢(I)上部摆放钢筋(2),用固定件(3)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弯薄壁格构型钢-混凝土叠合保温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弯薄壁格构型钢,其横截面或是Z型、或是U型、或是C型,并有多种尺寸规格。4.弯薄壁格构型钢-混凝土叠合保温楼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1)、在预制厂制作钢骨架:在预制厂,根据楼板的设计尺寸和结构要求,将冷弯薄壁格构型钢(I)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明,尹万云,董尔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