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下纵梁桥梁悬臂浇筑施工挂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8639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预应力下纵梁桥梁悬臂浇筑施工挂篮,可解决现腹板下纵梁间距小,材料用量大和经济性能差的问题,包括走形系统、主桁架、吊装系统、模板系统以及锚固系统,吊装系统的腹板下纵梁的底部两端分别固定有钢垫板,钢垫板内侧面固定有斜拉板,斜拉板的顶面固定在腹板下纵梁上,腹板下纵梁底部中间部分固定有钢板,钢板中间部分有一圆孔,圆孔中固定有钢管,钢管内有穿过钢垫板和斜拉板的下拉杆,下拉杆的两端经螺母固定在钢垫板的外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独特新颖,结实耐用,安全系数高,经济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备,特别是一种预应力下纵梁桥梁悬臂浇筑施工挂篮
技术介绍
桥梁悬臂浇筑混凝土一般采用挂篮进行施工,桥梁荷载通过底板模板传递至下纵梁,下纵梁荷载传递至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通过吊带、主桁架、后锚系统,从而传递至前一个浇筑的混凝土 ;而随着桥梁跨度的加长,浇筑块体也越来越长、越重,由于桥梁的腹板及底板厚度不同,荷载差异非常大,且桥梁的腹板及底板处下纵梁支点处型钢等高度,为了保证杆件结构受力安全要求,桥梁腹板处下纵梁间距非常小,材料用量大;而底板处下纵梁不能发挥其力学性能,导致挂篮的经济性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预应力下纵梁桥梁悬臂浇筑施工挂篮,可有效解决现下纵梁间距小,材料用量大和经济性能差等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走形系统、主桁架、吊装系统、模板系统以及锚固系统,走行系统包括已成梁体外侧的外滑梁、梁体内侧的内滑梁和走行轨道,外滑梁经吊带吊设于梁体翼缘板的下面,内滑梁吊设于梁体内,走行轨道竖直固定于梁体上表面,走行轨道与梁体之间有垫片;主桁架包括上横梁、上纵梁、立柱,上纵梁通过反挂轮与走行轨道连接,上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应力下纵梁桥梁悬臂浇筑施工挂篮,包括走形系统、主桁架、吊装系统、模板系统以及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走行系统包括已成梁体(1)外侧的外滑梁(2)、梁体(1)内侧的内滑梁(3)和走行轨道(4),外滑梁(2)经吊带(15)吊设于梁体(1)翼缘板的下面,内滑梁(3)吊设于梁体(1)内,走行轨道(4)竖直固定于梁体(1)上表面,走行轨道(4)与梁体(1)之间有垫片(5);主桁架包括上横梁(6)、上纵梁(7)、立柱(8),上纵梁(7)通过反挂轮(9)与走行轨道(4)连接,上纵梁(7)中间部分固定有立柱(8),立柱(8)的另一端与两个斜拉杆(10)的一端相连,两斜拉杆(10)的另一端分别与上纵梁(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下纵梁桥梁悬臂浇筑施工挂篮,包括走形系统、主桁架、吊装系统、模板系统以及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走行系统包括已成梁体(I)外侧的外滑梁(2)、梁体(I)内侧的内滑梁(3)和走行轨道(4),外滑梁(2)经吊带(15)吊设于梁体(I)翼缘板的下面,内滑梁(3)吊设于梁体(I)内,走行轨道(4)竖直固定于梁体(I)上表面,走行轨道(4)与梁体(I)之间有垫片(5);主桁架包括上横梁(6)、上纵梁(7)、立柱(8),上纵梁(7)通过反挂轮(9)与走行轨道(4)连接,上纵梁(7)中间部分固定有立柱(8),立柱(8)的另一端与两个斜拉杆(10)的一端相连,两斜拉杆(10)的另一端分别与上纵梁(7)的两端相连构成等腰三角形桁架,两三角形桁架之间经平联机构(11)连接构成主桁架,主桁架前后分别固定有前、后上横梁(6),主桁架整体放置在走行轨道(4)上并通过锚固系统(12)固定在梁体(I)上;吊装系统包括前下横梁(13)和后下横梁(14),前下横梁(13)经吊带(15)吊接在前上横梁上,后下横梁(14)两端经吊带吊装在后上横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凤新毋存粮顾军胡惠龙井维东丁西焘宋康邓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