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管与顶层楼板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建筑雨水管节能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倒置式屋面又称倒置式保温屋面,将憎水性保温材料设置在防水层上的屋面。其构造层次(自上而下)为保温层、防水层、结构层。这种屋面对采用的保温材料有特殊的要求,应当使用具有吸湿性低,耐气候性强的憎水材料作为保温层,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或聚氨酯泡沫塑料板。
2、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号为202111648193.8的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倒置式屋面或楼面雨水地漏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第一雨水管和第二雨水管,第一雨水管的上端与找坡层齐平,第二雨水管的下部与第一雨水管的上部间隙配合,第二雨水管与第一雨水管之间的间隙用于铺贴防水卷材,在第二雨水管露出第一雨水管的管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当雨水渗入屋面或楼面层、保温层到达防水保护层,从进水口流入,通过第一雨水管流出屋面,避免了在屋面或楼面的保温层内存水,腐蚀保温层及防水保护层,雨水及时排出,减少了屋面或楼面的承重负担。
3、传统的雨水管施工方式在雨水管与楼板的衔接处理上相对简单,通常仅依赖砂浆作为连接介质。这种连接方式在结构上存在明显的缺陷,特别是缺乏必要的保温结构来增强连接处的保温效果。因此,雨水管与楼板之间的连接部位往往保温性能不佳,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导致热量散失或冷凝水产生。这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整体保温性能,还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如霉变、渗漏等,对居住环境和建筑物的耐久性构成威胁。基于此,研究一种建筑雨水管节能装置及施工方法是必要的。
1、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雨水管节能装置及施工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雨水管与楼板之间保温性能差,连接施工麻烦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雨水管节能装置,包括壳体、内保温层、外保温层、定位板、定位套和内端盖;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三组定位板,在雨水管的端部外侧设置有与定位板对应的定位套,定位套的上部开口,以使定位板卡入定位套内,将雨水管保持在壳体的内部中心位置;所述内保温层布置在雨水管与壳体之间;所述外保温层布置在壳体的外侧,所述壳体的内壁螺纹连接有内端盖,以在施工时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封闭。
3、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外侧设置有外挡板,从而在外挡板与壳体之间形成外保温区,所述外保温层设置在外保温区中。
4、进一步的,所述外保温区的底部封闭,上部开口,并在开口处通过螺纹连接有外端盖。
5、进一步的,所述外保温区内均布设置有肋板,肋板之间形成多个保温分区。
6、进一步的,所述外挡板的上部和下部边缘分别向外侧延伸设置有上耳板和下耳板,下耳板上设置有固定孔。
7、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套的底部具有限位板,定位板从上部卡入定位套中,并被限位板阻挡,使雨水管保持在内壳体的确定位置。
8、进一步的,所述雨水管的上部设置有对接头;在楼板的上部依次设置有底层、基础卷材、保温层、上卷材层和面层形成楼板保温装饰层;在保温装饰层中套装有对接管,对接管的底部与所述对接头连接,其顶部设置有漏斗。
9、进一步的,所述对接头螺纹连接在壳体的内螺纹中,并在其中心形成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所述雨水管的上端部通过密封圈密封套装在下连接孔内,对接管的底部通过密封圈密封套装在上连接孔内。
10、进一步的,在雨水管与楼板的底部设置有防水隔气膜,在雨水管的外周套装有橡塑保温材料。
11、一种建筑雨水管节能施工方法,采用上述的建筑雨水管节能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12、步骤一,将壳体、外保温层和定位板作为预制件组合在一起,在壳体的中部连接内端盖;
13、步骤二,根据施工放线位置,将预制件固定在模板上;
14、步骤三, 在模板上浇筑混凝土形成楼板,待凝固后拆除模板,将预制件预留在楼板中,拆除内端盖,并在预制件的中部形成管孔;
15、步骤四,将雨水管的定位套与定位板对应,使雨水管定位在壳体的中部区域;
16、步骤五,在雨水管的上端连接对接头,对接头的外侧高于楼板,并在雨水管与壳体之间填充内保温材料,在雨水管楼板下部连接处周围设置有防水隔气膜,在雨水管的外侧套装橡塑保温材料,随后即可对楼板的底部进行顶层施工;
17、步骤六,对楼板表面进行清洁,随后在楼板由下至上依次施工找平层、冷底子油和基础卷材;
18、步骤七,将对接管预先组装在保温层中,将保温层布置在基础卷材上,并使对接管与对接头密封组装;
19、步骤八,在保温层上依次施工面层卷材层、保护膜、面层及保护层。
2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针对楼板与雨水管的衔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在楼板浇筑过程中,首先将预制件预留在楼板上,并形成洞口结构,该预制件在在外侧具有外保温层,从而在楼板与洞口之间形成外侧保温结构;同时在壳体的内侧提供有定位板,定位板至少设置有三个,利用相互之间的约束,将定位套布置布置在雨水管上,使雨水管利用定位套和定位板的套装关系,实现雨水管定心在壳体中心位置,位置定位精确;同时在雨水管的上端连接对接头,对接头的外侧高于楼板,以便于楼板上方的找平施工,同时在雨水管与壳体之间填充内保温材料,形成内保温层,内保温层与外保温层共同参与雨水管与楼板之间的保温工作。
21、为了确保保温和水密封效果,在雨水管楼板下部连接处周围设置有防水隔气膜,在雨水管的外侧套装橡塑保温材料,通过防水隔气膜将楼板、预制件和雨水管之间的连接处连为一体,保证此处的水密封效果,同时在雨水管外包覆保温材料,避免雨水管与室内环境发生热交换。
22、同时本专利技术在雨水管与对接管的连接处设置了对接头,对接头螺纹连接在壳体内,并形成对接基础,在对接头的中心配置对接孔,对接孔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在对接头形成限位后,将雨水管的上端从下部密封套入下连接孔,对接管对应密封套装在下连接孔中,实现对接管与雨水管的拼接。
23、由此,本专利技术结构新颖,通过对雨水管与楼板之间的结构优化改进,在雨水管与楼板之间形成了内保温层和外保温层,通过双层保温避免了楼板与雨水管之间进行热交换,确保其密封性和保温性,且通过对预制件结构进行优化,使雨水管能够定心在壳体中心位置,结构稳固好,位置定位精确,简化施工步骤,提高了施工效率,结合包覆在雨水管外周的保温材料和防水隔气膜,避免雨水管与室内和楼板之间进行热交换,具有节能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雨水管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内保温层、外保温层、定位板、定位套和内端盖;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三组定位板,在雨水管的端部外侧设置有与定位板对应的定位套,定位套的上部开口,以使定位板卡入定位套内,将雨水管保持在壳体的内部中心位置;所述内保温层布置在雨水管与壳体之间;所述外保温层布置在壳体的外侧,所述壳体的内壁螺纹连接有内端盖,以在施工时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雨水管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侧设置有外挡板,从而在外挡板与壳体之间形成外保温区,所述外保温层设置在外保温区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雨水管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温区的底部封闭,上部开口,并在开口处通过螺纹连接有外端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雨水管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温区内均布设置有肋板,肋板之间形成多个保温分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雨水管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挡板的上部和下部边缘分别向外侧延伸设置有上耳板和下耳板,下耳板上设置有固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建筑雨水管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管的上部设置有对接头;在楼板的上部依次设置有底层、基础卷材、保温层、上卷材层和面层形成楼板保温装饰层;在保温装饰层中套装有对接管,对接管的底部与所述对接头连接,其顶部设置有漏斗。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建筑雨水管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头螺纹连接在壳体的内螺纹中,并在其中心形成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所述雨水管的上端部通过密封圈密封套装在下连接孔内,对接管的底部通过密封圈密封套装在上连接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建筑雨水管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雨水管与楼板的底部设置有防水隔气膜,在雨水管的外周套装有橡塑保温材料。
10.一种建筑雨水管节能施工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雨水管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雨水管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内保温层、外保温层、定位板、定位套和内端盖;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三组定位板,在雨水管的端部外侧设置有与定位板对应的定位套,定位套的上部开口,以使定位板卡入定位套内,将雨水管保持在壳体的内部中心位置;所述内保温层布置在雨水管与壳体之间;所述外保温层布置在壳体的外侧,所述壳体的内壁螺纹连接有内端盖,以在施工时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雨水管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侧设置有外挡板,从而在外挡板与壳体之间形成外保温区,所述外保温层设置在外保温区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雨水管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温区的底部封闭,上部开口,并在开口处通过螺纹连接有外端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雨水管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温区内均布设置有肋板,肋板之间形成多个保温分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雨水管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挡板的上部和下部边缘分别向外侧延伸设置有上耳板和下耳板,下耳板上设置有固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彩峰,张立伟,吴东昌,周丰厚,张学庆,胡慧慧,夏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