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南北专利>正文

防拥堵立体交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678613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拥堵立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交通塔(1)底部安装单向向上的提升电梯;在两座交通塔(1)之间建立两座相反方向的滑梯桥(3),所述滑梯桥(3)顶端与所述提升电梯出口连接,底端与提升电梯入口连接;桥上铺设轨道(16),轨道(16)上有若干由高到低单向行驶的滑行车(5)。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出行方便、节能环保、能有效的解决交通拥堵、事故率极低、乘坐舒适的防拥堵立体交通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滑梯桥式立体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 众所周知,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几乎所有城市都面临着交通拥堵的问题。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现代化的城市已经不可能离开车,城市越大人口越多车就越多交通也就越拥堵。城市在不断的扩建,道路越修越宽,人口越来越多,车也越来越多,由此造成交通也越来越拥堵。私家车面临堵车、停车、油价、修车、被盗等问题,有时还会遇到难免的小挂擦甚至重大车祸。现在全世界都在提倡低碳环保,国内也在加快公共交通的建设,提倡市民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地铁、轻轨连续上马,公交车投入逐年加大。但是,公共交通仍然一直存在拥挤、乘车环境不好、等待时间过长、“最后一公里”难以解决等问题。所以现在已经单单靠车来解决交通问题已经远远不够了。现代的城市迫切的需要另一种交通系统来改善现在的交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出行方便、节能环保、能有效的解决交通拥堵、事故率极低、乘坐舒适的防拥堵立体交通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防拥堵立体交通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在交通塔底部安装单向向上的提升电梯;在两座交通塔之间建立两座相反方向的滑梯桥,所述滑梯桥顶端与所述提升电梯出口连接,底端与提升电梯入口连接;桥上铺设轨道,轨道上有若干由高到低单向行驶的滑行车。所述两座相反方向的滑梯桥之间的支柱用8字型固定装置连接。每座交通塔与四周每座交通塔之间均采用两座相反方向的滑梯桥连接,构成市内交通网。所述交通塔顶端和底端的各向滑梯桥交汇处设置有可旋转的转盘,连接各向滑梯桥和电梯口。所述交通塔底端的滑梯桥靠近转盘的轨道外侧设置有若干液压刹车,接近转盘处有磁铁减速器。所述轨道是相对的“]”和“[”形的,所述滑行车的车轮嵌入轨道两侧对应的空腔行驶;所述“]”或“[”形轨道的竖直壁上设置有风孔。所述电梯井内装有齿轮,带动专用链条向上单向运动;链条上装有与滑行车的底部槽位固定的“L”形角钢卡子,带动滑行车向上单向运动。所述滑行车内设置有减震系统,包括若干安装在车底部的减震弹簧,及与部分车底部的减震弹簧位置对应的安装在车体内部四角的减震弹簧。所述交通塔为高楼的附属部分,或者由高楼的电梯井改造而成。本专利技术采用了这样的结构之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整个城市建立了这样的立体交通网,不与现有的交通网发生冲突,行人最多几分钟步行即可到达站点,而且下车即可换乘,方便到达城市任何地方,出行极为方便;所有的动力消耗均在滑行车进出电梯口、提升过程中,行驶过程中不消耗能量,节能环保;各向滑梯桥交汇点设置有可旋转的转盘进行进出电梯顺序调配,交通塔底端的滑梯桥靠近转盘的轨道外侧设置有若干磁铁减速器进行减速控制,从根本上避免了交通拥堵并且事故率极低;配备减震系统的滑梯桥式轨道滑行车确保乘坐舒适,充足的车辆确保不会出现目前的公共交通工具的拥挤、空气混浊的情况。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 图2是导轨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由本专利技术构成的交通网示意 图4是本专利技术各向滑梯桥底部交汇处结构示意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滑行车结构示意 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运行示意 图8是电梯意图, 图9是图8的左视图, 图10是“L”形角钢卡子示意图, 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滑梯桥细部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B-B剖视图。图中标记: 1、交通塔,2、支撑柱,3、滑梯桥,4、液压刹车,5、滑行车,6、转盘,7、凸条,8、车门,9、凹槽,10、车轮护板,11、车轮,12、卡子,13、齿轮,14、链条,15、风孔,16、轨道,17、桁架,18、桥体,19、安全出口,20、安全横杆,21、定位杆。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防拥堵立体交通系统的 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如图1所示,单个防拥堵立体交通系统包括交通塔1、支撑柱2、滑梯桥3、滑行车5。交通塔I可设置在高楼中,也可独立设置为单体建筑,如果设置在高楼中,滑梯桥3对于高楼能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从而使高楼在地震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在交通塔I底部安装单向向上的提升电梯,或者将高楼的楼梯间改造变为提升电梯;在两座交通塔I之间建立两座相反方向的滑梯桥3,所述滑梯桥3顶端与所述提升电梯出口连接,底端与提升电梯入口连接;滑梯桥3上铺设轨道,轨道上有若干由高到低单向行驶的滑行车5。滑梯桥3通过架立支撑柱2在半空中布设,下边原有的公共交通网不受影响。所述两座相反方向的滑梯桥3之间的支柱用8字型固定装置连接,使桥更稳固。为了使行驶速度更快,滑梯桥3可如图1设置为坡度较陡的加速段和坡度较缓的匀速段。如图3所示,上述的单个防拥堵立体交通系统组合构成市内交通网,人们可以通过在每个交通塔换乘任意方向的滑行车,从而到达城市的任意角落,所需步行距离较短。如图4所示,所述交通塔I顶端和底端的各向滑梯桥3交汇处设置有可旋转的转盘6,连接各向滑梯桥3和电梯口。顶端和底端交汇处的不同之处在于,顶端设有液压刹车4,接近转盘处有磁铁减速器。磁铁减速器4可以是电磁铁,通电具有磁性;也可以是强力永磁铁,但用隔磁板隔开,需用时将隔磁板移开。各向滑梯桥3的底部交汇处的运行规则是:滑行车5从各向滑梯桥3滑到接近转盘6的位置,最靠近转盘6的磁铁减速器变为有磁性,吸附在滑行车的车轮护板10上,达到减速的目的;此时如果其后有车辆靠近,将自动触发第二个磁铁减速器,以此类推,从而避免追尾事故;转盘6能检测到周围有车辆移近,在乘客上下车完毕之后,智能分析应转动到某一方向,将车辆移入转盘6,然后旋转至与交通塔I相连的轨道,然后将车辆移入交通塔I。与此相同,顶部的运行规则基本一致,包括:车辆移出,旋转至需前往方向,移入轨道,开始滑行。作为一种安全设计,可以将底部的车辆设计为只能进不能出,将顶部的车辆设计为只能出不能进。滑行车5可制作为目前的公交车、地铁车厢一样,也可以制作为如图5-6所示的形状。滑行车5双向均有向内的车门8,车门8可以是对称内滑式的。车体上设置有对称的两根凸条7,每根凸条7上有两条凹槽9。凹槽9作用是为了在进出电梯时用来与两边特定的安全横杆固定,滑出电梯,避免车身下沉。凹槽9有滚轮,减少摩擦方便出电梯。滑行车5的车轮11安装在车轮护板10的内侧,并嵌入轨道16中行驶。滑行车5内设置有减震系统,包括若干安装在车底部的减震弹簧,及与部分车底部的减震弹簧位置对应的安装在车体内部四角的减震弹簧。当然,将车底部的减震弹簧换为弹簧钢板也是可行的。滑行车5底部有四个卡槽,与电梯的“L”形角钢卡子12对应。车轮护板10内有两个滚轮,滚轮的作用防止行驶中左右偏移也能正常行走。滑行车5顶部和下部都有推块,下部推块是进电梯时通过有外翻的推车推,出电梯时通过有外翻的推车推顶部的推块。如图7-10所示,电梯的设计是只上不下。电梯井由四个立柱组成,立柱内装链条14,对应的两边链条14同步反向运动,链条14之间有多处齿轮13,其余实心部分,链条14内全部加上防磨擦小滚轮。电梯内电机通过变速箱,带动齿轮13旋转从而带动链条14向上运行。链条14之间的多处齿轮13是为了保证链条14的直线度,避免损坏。滑行车5进入电梯后,被电梯两侧的链条14上特殊设计的四个与滑行车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拥堵立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交通塔(1)底部安装单向向上的提升电梯;在两座交通塔(1)之间建立两座相反方向的滑梯桥(3),所述滑梯桥(3)顶端与所述提升电梯出口连接,底端与提升电梯入口连接;桥上铺设轨道(16),轨道(16)上有若干由高到低单向行驶的滑行车(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拥堵立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交通塔(I)底部安装单向向上的提升电梯;在两座交通塔(I)之间建立两座相反方向的滑梯桥(3),所述滑梯桥(3)顶端与所述提升电梯出口连接,底端与提升电梯入口连接;桥上铺设轨道(16),轨道(16)上有若干由高到低单向行驶的滑行车(5)。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拥堵立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座相反方向的滑梯桥(3)之间的支柱用8字型固定装置连接。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拥堵立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每座交通塔与四周每座交通塔(I)之间均采用两座相反方向的滑梯桥(3)连接,构成市内交通网。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拥堵立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塔(I)顶端和底端的各向滑梯桥(3)交汇处设置有可旋转的转盘¢),连接各向滑梯桥(3)和电梯口。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拥堵立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塔(I)底端的滑梯桥(3)靠近转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南北
申请(专利权)人:王南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