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伟健专利>正文

城市主干道立体运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67861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城市主干道立体运输系统。现有交通模式无法满足汽车数量日益增长所带来的地面车流压力等问题。为此,本城市主干道立体运输系统,包括干道和支路,干道包括高架路和地面层,地面层下设地铁隧道;高架路上设立柱,中心立柱深入地铁隧道的下表面、并连接隧道上下表面,两边立柱与地铁隧道的侧壁连为一体;地铁隧道两侧设有左右隧道;在大型路口,通过地下立交将左右隧道与地面支路相连,通过在干道上设置左转出入匝道将干道与左右隧道相连,通过在支路上设置右转出入匝道将支路与左右隧道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科学,高架路立柱与隧道壁连体的设计,确保了立柱桩基不会太深,不容易破坏地下深处的水道;有效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道路建筑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城市主干道立体运输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交通工具,然而日益增长的汽车数量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严重的堵塞问题。目前的交通系统主要由干道和支路构成,为了缓解交通堵塞,主要是通过设立高架路、互通式立交桥、增加环形快速路、增设匝道等。随着汽车家庭化的发展,仅仅在现有的交通模式上所作的改进无法满足汽车数量日益增长所带来的地面车流压力等交通问题。市区高架路是在城市中心区域车流密集的道路上方修建架空的道路,用来缓解地面车流压力或提高车辆行驶速度,提高了道路空间利用率。然而一般的高架路离地面距离较大,致使上下桥的匝道长度太长,不但选址条件苛刻,而且数量受到限制,匝道数量的不足容易造成上下桥口拥堵。此外,用来支撑高架路的立柱地基较深,对于拥有发达地下水系的城市来说,容易破坏地下深处的水道。由于立柱的横截面积小,对下方承重岩石压强过大,所以容易出现地基沉降,威胁路面安全。过高的高架路还会遮挡阳光和地面行人、车辆的视线,破坏了城市景观。地铁是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为满足市内中、长距离乘客运输的需求,缓解公交车运输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城市主干道立体运输系统,包括干道和与所述干道相交的支路(22),所述干道包括高架路(7)和位于高架路(7)下方的地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层下设有地铁隧道(17);所述高架路(7)上设有支撑所述高架路(7)的立柱,所述立柱并列三根为一组,中间的中心立柱(4)深入地铁隧道(17)的下表面、并与隧道下表面(1)和隧道上表面(3)均有连接,两边的立柱与地铁隧道(17)的侧壁(2)连为一体,所有立柱均深入到隧道下表面(1)为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主干道立体运输系统,包括干道和与所述干道相交的支路(22),所述干道包括高架路(7)和位于高架路(7)下方的地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层下设有地铁隧道(17);所述高架路(7)上设有支撑所述高架路(7)的立柱,所述立柱并列三根为一组,中间的中心立柱(4)深入地铁隧道(17)的下表面、并与隧道下表面(I)和隧道上表面(3)均有连接,两边的立柱与地铁隧道(17)的侧壁(2)连为一体,所有立柱均深入到隧道下表面(I)为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主干道立体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铁隧道(17)左右两侧设有左隧道(16)和右隧道(18),且三者均为箱涵隧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主干道立体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大型路口,通过地下立交将左隧道(16)和右隧道(18)与地面支路(22)相连,所述地下立交采用长型双层十字花桥,左隧道(16)和右隧道(18)作为下层,支路(22)作为上层,地下立交出入匝道(24)与支路(22)平行,从支路(22)地面斜向下进入左隧道(16)和右隧道(18),通行进、出双向车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主干道立体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建筑物密集的大型路口,通过在干道上设置左转出匝道(25)和左转入匝道(26)将干道与左隧道(16)和右隧道(18)相连;通过在支路(22)上设置右转入匝道(27)和右转出匝道(28)将支路(22)与左隧道(16)和右隧道(18)相连;左转出匝道(25)从右隧道(18)左侧斜向上直通干道地面层,右转出匝道(28)从右隧道(18)右侧转向支路(22)地下,然后斜向上通往地面层,这两条匝道是出隧道的匝道,对称于支路(22)还有两条入隧道的匝道,左隧道(16)也有这样的四条出入匝道,每个路口附近总共8条出入匝道。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伟健
申请(专利权)人:杜伟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