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减振装置的电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76117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8:30
一种具有动态减振器的电梯,该动态减振器(32)设置在电梯轿厢(1)下部,用于降低电梯轿厢内的上下方向的振动,动态减振器具有弹性构件(16)、设在弹性构件两端部分的重锤(15)及变更弹性构件的支点与各个重锤之间间隔的单一驱动单元,还设置有检测电梯轿厢的载重量的传感器(14)和检测电梯轿厢的位置和速度的检测单元,用单一驱动单元对支点与重锤之间的间隔进行变更控制,使得电梯轿厢振动系统的随着电梯轿厢的位置及其载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反谐振点与随着电梯轿厢的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对电梯轿厢的激振振动频率一致。另外,弹性构件的中央部分的两侧分别设置从上下夹持弹性构件的一对滚轮(17),由各对滚轮的位置形成弹性构件的支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降低电梯轿厢内振动的减振装置的电梯。
技术介绍
电梯轿厢通过吊索和大致与电梯轿厢的一半载重量保持平衡的平衡重连接,通过卷扬吊索使电梯轿厢在上下方向移动。近年来,卷扬机设置在升降通道内的无机械室电梯逐渐成为主流。在无机械室电梯中,为了实现卷扬机的小型化,吊索的卷绕方式采用卷扬机的卷绕量为电梯轿厢的移动量2倍的所谓2: I吊索卷绕方式。该2: I吊索卷绕方式与电梯轿厢的移动量和卷扬机的吊索卷绕量相等的1:1吊索卷绕方式相比,吊索的总长约为2倍。吊索长的电梯在与由绳轮和滑轮等的转动引起的旋转频率发生谐振时,电梯轿厢的振动容易增大。为了防止发生上述谐振,需要严格管理绳轮和滑轮的偏芯量,并且需要在吊索的端部等设置阻尼器等装置。尤其是在行程长的电梯中,需要在电梯轿厢的下方设置副振动系统也就是由重锤(weight)和弹簧构成的动态减振器(减振装置),由此来降低作为主振动系统的电梯轿厢的振动。此外,作为降低电梯轿厢振动的现有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驱动控制系统,其针对由吊索谐振引起的振动,在采用1:1吊索卷绕方式的电梯轿厢侧的吊索端部设置板簧和重锤,并且通过电动机在板簧的长度方向对该重锤进行驱动控制。该驱动控制系统公开了使用设置在电梯轿厢室上部的振动传感器的信号来驱动电动机并以此来抵消吊索振动的方案。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国专利特开2008-214076号公报上述专利文献I公开的减振装置以吊索安装在电梯轿厢上并且采用1:1吊索卷绕方式的电梯为对象,其将减振装置安装在吊索的固定部分,由此来降低因吊索振动而引起的电梯轿厢在横向(不是上下方向)上的振动。该减振装置通过反馈从设置在电梯轿厢上的加速度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来对致动器进行驱动控制。因此,为了实时抵消电梯轿厢的振动,需要采用具有充分灵敏度和驱动容量的电动机,从而会导致电动机大型化。另一方面,在无机械室电梯中,为了取消机械室以及缩小建筑物的整体高度,必须缩小轿厢上部的间隙尺寸,所以通常采用由安装在电梯轿厢下部的滑轮来驱动电梯轿厢的下悬吊方式。在下悬吊式电梯上安装上述减振装置时,需要将该减振装置设置在电梯轿厢的下部,而为了在电梯轿厢下部的狭小空间内安装该减振装置,需要对减振装置的宽度尺寸和致动器进行小型化。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I公开的减振装置中,在板簧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重锤,并且在这些重锤的附近分别安装电动机,以此使这些重锤分别移动。因此,需要设置2台驱动装置,除了会导致成本上升外,还存在装置整体的结构变得复杂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使用一般的动态减振器来进行减振时,固有振动频率因电梯轿厢的载重量和吊索长度等变化而发生变化,在上述现有构造中,由于重锤的质量和弹簧常数是固定的,所以为了在这些频率变动时得到一定的响应倍率的减振效果,需要增加重锤的质量。尤其是在内部衰减因吊索的直径小等而变小的场合,为了提高减振效果,需要增加重锤的质量。如此,可能会因为吊索的张力增加而导致吊索的使用寿命下降。此外,还可以采用增加吊索根数的方法,但该方法存在会导致绳轮的宽度增大从而导致卷扬机大型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使得在具有由重锤和板簧构成的动态减振器的该电梯中,即使对动态减振器的重锤进行轻量化,也能够通过降低上下方向的振动来提高减振效果,并且,通过单一驱动单元(致动器)来调整动态减振器的固有振动频率,能够简化装置整体的结构以及实现小型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主要采用了如下所述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被构造成具有电梯轿厢和减振装置,所述电梯轿厢由吊索悬吊,所述减振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的下部,用于降低电梯轿厢内的上下方向的振动,在所述电梯中,所述减振装置具有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弹性构件两端部分的重锤以及用于变更所述弹性构件的支点与所述两端部分的各个重锤之间间隔的单一驱动单元,进一步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电梯轿厢的载重量的负载检测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所述电梯轿厢的位置和速度的检测单元,利用所述单一驱动单元对所述间隔进行变更控制,使得电梯轿厢振动系统的随着所述电梯轿厢的位置和所述电梯轿厢的载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反谐振点与随着所述电梯轿厢的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对所述电梯轿厢的激振振动频率相一致。此外,所述电梯还被构造成在所述弹性构件的中央部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从上下夹持该弹性构件的一对滚轮,各对滚轮的位置分别形成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支点,通过所述单一驱动单元使各对滚轮分别发生位移而对所述支点与所述重锤之间的间隔进行变更控制。另外,所述电梯还被构造成从所述电梯轿厢侧观察时,所述弹性构件的平面形状为宽度从所述重锤朝着所述弹性构件的中央部分逐渐增大的锥形。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还被构造成具有电梯轿厢和减振装置,所述电梯轿厢由吊索悬吊,所述减振装置被设置成具有固有振动频率的动态减振器,所述动态减振器由弹性构件和重锤构成,用于降低所述电梯轿厢的上下方向的振动,所述电梯进一步具有负载检测传感器和检测单元,所述负载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梯轿厢的载重量,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梯轿厢的位置和速度,所述电梯能够根据检测出的所述电梯轿厢的载重量、所述电梯轿厢的位置以及所述电梯轿厢速度来变更所述减振装置的所述固有振动频率。此外,所述电梯还被构造成所述减振装置具有由支点支撑的板簧以及设置在所述板簧上的重锤,通过变更所述重锤与所述支点之间的间隔,能够变更所述固有振动频率。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与具有弹簧和重锤为固定式的动态减振器的现有技术的减振装置相t匕,由于可通过变更支点与重锤之间的距离来变更弹簧常数,所以能够减轻动态减振器的重锤的重量。在现有技术中,在电梯轿厢中设置加速度传感器以进行实时控制时,必须设置加速度传感器,而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在不设置加速度传感器的情况下通过简易的结构(I台驱动单元)来降低振动。此外,由于能够对动态减振器的重锤的质量进行轻量化,所以能够降低吊索的负载张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吊索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通过减少吊索的根数,能够缩小绳轮的宽度,由此能够构成轻量并且小型的卷扬机。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梯中的电梯轿厢和减振装置在内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梯中的减振装置的驱动部分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梯中的减振装置的驱动部分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梯中的减振装置的驱动部分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I至第4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梯中的减振效果(响应倍率)与现有技术的比较说明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I至第4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梯中的减振装置的驱动部分(电动机)的驱动控制方法的说明图。图7是包括现有技术所涉及的电梯中的动态减振器的电梯整体的主视图。符号说明I轿厢室2轿厢框架3平衡重4卷扬机5 绳轮6a、6b 滑轮7a、7b吊索端弹簧8平衡重滑轮9a、9b轿厢下部滑轮10a、1b动态减振器弹簧11动态减振器重锤12主吊索13地板下防振橡胶14负载检测传感器15a、15b动态减振器重锤16 板簧17a 17d支撑滚轮18a、18b 杆件19a、19b 直线衬套20a、20b 联动件21滚珠丝杠22电动机(区动单元,致动器)23负载检测传感器输出25电动机编码器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具有电梯轿厢和减振装置,所述电梯轿厢由吊索悬吊,所述减振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的下部,用于降低电梯轿厢内的上下方向的振动,所述电梯的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装置具有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弹性构件两端部分的重锤以及用于变更所述弹性构件的支点与所述两端部分的各个重锤之间间隔的单一驱动单元,所述电梯进一步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电梯轿厢的载重量的负载检测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所述电梯轿厢的位置和速度的检测单元,利用所述单一驱动单元对所述间隔进行变更控制,使得电梯轿厢振动系统的随着所述电梯轿厢的位置和所述电梯轿厢的载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反谐振点与随着所述电梯轿厢的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对所述电梯轿厢的激振振动频率相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1.02 JP 2011-2414111.一种电梯,具有电梯轿厢和减振装置,所述电梯轿厢由吊索悬吊,所述减振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的下部,用于降低电梯轿厢内的上下方向的振动,所述电梯的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装置具有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弹性构件两端部分的重锤以及用于变更所述弹性构件的支点与所述两端部分的各个重锤之间间隔的单一驱动单元, 所述电梯进一步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电梯轿厢的载重量的负载检测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所述电梯轿厢的位置和速度的检测单元, 利用所述单一驱动单元对所述间隔进行变更控制,使得电梯轿厢振动系统的随着所述电梯轿厢的位置和所述电梯轿厢的载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反谐振点与随着所述电梯轿厢的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对所述电梯轿厢的激振振动频率相一致。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性构件的中央部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从上下夹持该弹性构件的一对滚轮,各对滚轮的位置分别形成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支点, 通过所述单一驱动单元使各对滚轮分别发生位移而对所述支点与所述重锤之间的间隔进行变更控制。3.按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电梯轿厢侧观察时,所述弹性构件的平面形状为宽度从所述重锤朝着所述弹性构件的中央部分逐渐增大的锥形。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以矩形形状取代所述宽度逐渐变宽的锥形。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通过由4个弹性片构成的联动件形成平行四边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口直昭小笠原刚河村阳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