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通量两性纳滤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74001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通量两性纳滤膜的制备方法。传统纳滤膜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相转化法和复合法,但很难得到通量很大的膜。该方法是超滤膜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然后浸泡于烯烃类阳离子单体溶液中,100~600W紫外灯下辐照3~120分钟,得到阳离子纳滤膜;阳离子纳滤膜用去离子水洗涤,然后浸泡于两性烯烃类单体溶液中,100~600W紫外灯下辐照2~40min,得到两性纳滤膜;最后两性纳滤膜用去离子水洗涤。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两性纳滤膜在0.5MPa下水通量为55~200L/m2h,对氯化钠、MgCl2、MgSO4截留率分别为40~85﹪、80~97﹪、60~93﹪。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可靠,适用于工业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膜分离
,涉及。
技术介绍
纳滤膜是一种性能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的压力驱动膜。纳滤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截留分子量在200 IOOODa之间,适于除去大约Inm左右的溶解组分;操作压力低,比反渗透所要求的压力低,因此也称为“低压反渗透膜”;具有离子选择性,纳滤膜的一个很大的特征是膜本体带有电荷,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可以除去水溶液中的二价及多价离子,对二价及多价离子的截留率在90 %以上,对一价离子的截留率小于80 %,因此可实现不同价态离子的分离。由于纳滤膜具有以上特点,因此已被广泛应用于环保、水资源、食品、医药、和化工等各个行业。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可分为相转化法和复合法两种。相转化法制备纳滤膜操作简单、易行,但选取合适的膜材料至关重要,传统的高分子膜材料较难直接制得小孔径的膜。复合法制备纳滤膜主要包括两步:第一步是微孔基膜的制备;第二步是超薄表层的制备,主要方法有涂敷法,界面聚合法,热、光、辐射交联固化法,等离子体聚合法等。其中,涂敷法的关键是选择与基膜相匹配的复合液,但复合液与基膜是物理吸附作用,在清洗时复合液会流失,失去纳滤的功能。界面聚合法是用两种反应活性很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通量两性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超滤膜用乙醇洗涤1~10次,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5~20次,去除膜表面杂质;步骤(2).将洗涤后的超滤膜浸泡于烯烃类阳离子单体溶液中,超滤膜的膜上表面与烯烃类阳离子单体溶液的液体表面距离为1~5mm,100~600W紫外灯下辐照3~120分钟,超滤膜的膜上表面与紫外灯的距离为5~40cm,得到阳离子纳滤膜;步骤(3).将紫外辐射后得到的阳离子纳滤膜用去离子水洗涤5~10次,除去膜表面残余的烯烃类阳离子单体,然后将洗涤后的阳离子纳滤膜浸泡于两性烯烃类单体溶液中,阳离子纳滤膜的膜上表面与两性烯烃类单体溶液的液体表面距离为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通量两性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将超滤膜用乙醇洗涤I 10次,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5 20次,去除膜表面杂质; 步骤(2).将洗涤后的超滤膜浸泡于烯烃类阳离子单体溶液中,超滤膜的膜上表面与烯烃类阳离子单体溶液的液体表面距离为I 5mm,100 600W紫外灯下辐照3 120分钟,超滤膜的膜上表面与紫外灯的距离为5 40cm,得到阳离子纳滤膜; 步骤(3).将紫外辐射后得到的阳离子纳滤膜用去离子水洗涤5 10次,除去膜表面残余的烯烃类阳离子单体,然后将洗涤后的阳离子纳滤膜浸泡于两性烯烃类单体溶液中,阳离子纳滤膜的膜上表面与两性烯烃类单体溶液的液体表面距离为I 5mm,100 600W紫外灯下辐照2 40min,阳离子纳滤膜的膜上表面与紫外灯的距离为5 40cm,得到两性纳滤膜; 步骤(4).将得到的两性纳滤膜用去离子水洗涤10 20次,除去膜表面残余的两性烯烃类离子单体。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通量两性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的超滤膜的材质为聚砜、聚醚酮、聚醚砜的一种或多种。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通量两性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烯烃类阳离子单体溶液为质量分数为I 65 %烯烃类阳离子单体的水溶液或甲醇溶液或乙醇溶液; 所述的烯烃类阳离子单体为含有季铵盐或叔胺基的烯烃。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立新刘富马碧荣鲁华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