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溶性竹叶黄酮衍生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1957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溶性竹叶黄酮衍生物,将新鲜青竹叶预处理后,加入水回流提取,过滤,减压浓缩,将浓缩液离心,收集上清液;向上清液中加入异丙醇、硫酸铵和氯化钠构成双水相体系进行萃取,获得竹叶黄酮粗品,将竹叶黄酮粗品经过酰化、还原反应制成所述竹叶黄酮衍生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先采用异丙醇、硫酸铵和氯化钠双水相体系萃取获得高黄酮含量的竹叶提取物为酰化衍生化提供原料,该方法溶剂易于处理,操作简单易行,处理量大,生产成本低、纯化得率高、产品纯度好,易于工程放大和连续操作;然后采用脂肪酸酰氯对获得竹叶黄酮进行衍生化,所得竹叶黄酮油溶性衍生物以一定比例溶于油脂中,并保持油品原有的色、香、味和透明度,有抗氧化保鲜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黄酮提取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油溶性竹叶黄酮衍生物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竹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酚酸类多功能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明显的抗脂质过氧化、清除羟自由基和调节血脂功能及抗过敏、抗炎、抗菌、抗突变、抗肿瘤、抗溃疡、抗病毒、保护心血管疾病及保肝等生理活性。目前竹叶提取物作为一种有独特天然竹香的天然抗氧化剂已列入国标GB-2760,被卫生部批准作为天然食品抗氧化剂使用。·尽管竹叶黄酮有极好的抗氧化性和良好的生物生理活性,被广泛应用食品、保健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但作为食用油脂的抗氧化剂,至今未能在油脂工业种大规模使用。主要原因是竹叶黄酮属多酚碳苷黄酮,易氧化,对光、热、PH值敏感;溶解性不好,特别是脂溶性较差,很难分散到油脂类产品中,目前在油脂中应用主要是先将竹叶黄酮溶于乙醇,再添加到油脂中,虽然也会起到一定抗氧化作用,但是随着乙醇的蒸发,竹叶黄酮大部分从油脂中沉淀析出,不仅影响食用油的外观,也会影响口感。我国是个食用油需求大国,目前大部分采用合成抗氧化剂抑制油脂氧化,将竹叶黄酮应用于食用油中,可以减缓脂质过氧化,增强油脂稳定性,避免了合成抗氧化剂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溶性竹叶黄酮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叶黄酮衍生物按如下方法提取:(1)提取:将新鲜青竹叶清洗、晾干后制成预处理后的竹叶,加入预处理后竹叶质量8~10倍的水回流提取3~5h,过滤,去除滤渣,获得竹叶水提液,减压浓缩,获得浓缩液,将浓缩液离心,收集上清液;?(2)纯化:向步骤(1)的上清液中加入异丙醇、硫酸铵和氯化钠构成双水相体系,并调节pH值至3~7,混合均匀后在60~80℃条件下进行萃取,萃取完全后离心,收集上清液,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竹叶黄酮粗品;所述双水相体系中异丙醇质量终浓度为30~33%,硫酸铵质量终浓度为16~18%,氯化钠质量终浓度为0.2~0.6%;(3)酰化:将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溶性竹叶黄酮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叶黄酮衍生物按如下方法提取: (1)提取:将新鲜青竹叶清洗、晾干后制成预处理后的竹叶,加入预处理后竹叶质量8^10倍的水回流提取3 5h,过滤,去除滤渣,获得竹叶水提液,减压浓缩,获得浓缩液,将浓缩液离心,收集上清液; (2)纯化:向步骤(I)的上清液中加入异丙醇、硫酸铵和氯化钠构成双水相体系,并调节PH值至3 7,混合均匀后在6(T8(TC条件下进行萃取,萃取完全后离心,收集上清液,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竹叶黄酮粗品;所述双水相体系中异丙醇质量终浓度为3(Γ33%,硫酸铵质量终浓度为16 18%,氯化钠质量终浓度为0.2^0.6% ; (3)酰化:将步骤(2)制备的竹叶黄酮粗品溶于有机溶剂中,再加入脂肪酸酰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通氮气保护,搅拌,加热至4(T10(TC反应至反应混合液透明,停止反应,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获得浓缩物a,所述催化剂为硫酸、磷酸或对甲苯磺酸中的一种,所述脂肪酸酰氯为C6 C26脂肪酸酰氯;所述有机溶剂的体积用量以竹叶黄酮粗品质量计为2 10ml/g,所述竹叶黄酮粗品与脂肪酸酰氯质量比为1:0.5 3,所述竹叶黄酮粗品与催化剂质量比为1:0.0fl ; (4)还原:将步骤(3)获得的浓缩物a与质量浓度1(Γ30%还原剂水溶液混合,在25 80°C下搅拌反应48h,反应完全后,反应液用萃取剂萃取后,取有机层用水洗涤至中性后,有机相减压浓缩,取浓缩物b,即获得所述竹叶黄酮衍生物;所述还原剂水溶液中还原剂为亚硫Ife纳、锋粉、亚硫Ife氣纳或硫代硫fe纳中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辉高帅钱俊青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