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包括:背板,设置在背板的至少一个边缘处的光源支架,设置在背板上的框架;所述背板上未设置有所述光源支架的边缘处设置有侧壁,所述背板上设置有所述光源支架的边缘处不设置有侧壁;所述框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与所述光源支架之间通过一对相互咬合的卡接部和凹槽实现相互固定,所述卡接部以及所述凹槽分别设置在连接条和光源支架上,或所述卡接部以及所述凹槽分别设置在光源支架和连接条上。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液晶显示模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背板上设置有光源支架的边缘处不设置有侧壁,实现了液晶显示模组的窄边框化设计;并且,有利于提高液晶显示模组的安装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模组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其主要用于提供足够的亮度、提供分布均匀的光源以及显示影像。如图1及图2所示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模组,包括:背板100、固定于背板100侧壁101上的灯条140、置于背板100之上的反射板110、置于反射板110之上的导光板120、设置在背板100之外并压合导光板120的中框200a以及前框200b,光学膜片130设置在导光板120的出光面上,液晶面板300由中框200a、前框200b等组件固定在背光模组的上方。如图2所示,背板100边缘处设置有侧壁101,中框200a和前框200b —般通过螺丝固定于背板100的侧壁101上,螺丝孔设置于背板100的侧壁101上。灯条140上还设置有一光源支架145,灯条1·40也是通过光源支架145固定到背板100的侧壁101上,由于光源支架145的存在,使得液晶显示装置不易于实现窄边框设计,同时,也不利于增加耦光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边框较窄、安装方便的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背板,设置在背板的至少一个边缘处的光源支架,设置在背板上的框架;所述背板上设置有所述光源支架的边缘处不设置侧壁;所述框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与所述光源支架之间通过一对相互咬合的卡接部和凹槽实现相互固定,所述卡接部以及所述凹槽分别设置在连接条和光源支架上,或所述卡接部以及所述凹槽分别设置在光源支架和连接条上。优选的,所述框架为中框。优选的,所述卡接部为设置在所述光源支架上的凸台,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连接条上,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咬合。优选的,所述卡接部为设置在所述连接条末端的倒钩,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光源支架上,所述倒钩与所述凹槽咬合。优选的,所述背板上未设置有所述光源支架的边缘处设置有侧壁,所述中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与所述背板之间通过一对相互咬合的卡接部和凹槽实现相互固定,所述卡接部以及所述凹槽分别设置在连接条和背板的侧壁上,或所述卡接部以及所述凹槽分别设置在背板的侧壁和连接条上。通过在背板的侧壁上也设置卡接部以及凹槽,使得中框可以直接压下使凹槽与卡接部咬合,即可完成中框的组装,从而不需要使用螺钉进行安装,节省组装材料以及组装的时间。优选的,所述框架为前框。在一些没有设置中框的液晶显示模组的设计中,或者,中框不需要固定到光源支架上,而是与没有设置光源支架的背板边缘处的侧壁连接,前框也可以直接固定到光源支架上。优选的,所述卡接部为设置在所述光源支架上的凸台,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连接条上,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咬合。优选的,所述卡接部为设置在所述连接条末端的倒钩,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光源支架上,所述倒钩与所述凹槽咬合。优选的,所述背板上未设置有所述光源支架的边缘处设置有侧壁,所述前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与所述背板之间通过一对相互咬合的卡接部和凹槽实现相互固定,所述卡接部以及所述凹槽分别设置在连接条和背板的侧壁上,或所述卡接部以及所述凹槽分别设置在背板的侧壁和连接条上。通过在背板的侧壁上也设置卡接部以及凹槽,使得中框可以直接压下使凹槽与卡接部咬合,即可完成中框的组装,从而不需要使用螺钉进行安装,节省组装材料以及组装的时间。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液晶显示模组。本技术由于背板上设置有光源支架的边缘处不设置侧壁,而在框架与光源支架之间设置了至少一对相互咬合的卡接部和凹槽实现相互固定,从而可以使得光源支架向外移,也就是说液晶显示模组的边框将少一个背板侧壁的厚度,实现了液晶显示模组的窄边框化设计;并且,框架在安装到光源支架时比较方便,只需将框架压下即可,从而不需要复杂的螺钉安装,有利于提闻液晶显不|旲组的安装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一种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图2是现有一种液晶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简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背板及光源支架的结构变化示意图,图4a是现有光源支架与背板的设置结构图,图4b是本实施例光源支架与背板的设置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简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中框或前框与光源支架的固定方式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框与光源支架的结构简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中框或前框与光源支架的结构简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一种改进中的中框结构简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一种改进中的背板结构简图。其中:100、背板,101、侧壁,110、反射板,120、导光板,130、光学膜片,140、灯条,145、光源支架,210、连接条,200、框架,200a、中框,200b、前框,300、液晶面板,3b、凹槽,7b、卡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3及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液晶显示模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液晶显示模组包括包括背板100、设置在背板100的一个边缘处的灯条140、置于背板100之上的反射板110、置于反射板110之上的导光板120、设置在背板100之上的框架200 (中框200a或前框200b),光学膜片130设置在导光板120的出光面上,液晶面板300由中框200a、前框200等组件固定在背光模组的上方。如图4b所示,本实施例灯条140上同时还设置有光源支架145,灯条140通过该光源支架145固定于所述背板100的边缘处,背板100上设置有所述光源支架145的边缘处不再设置如图4a所示的侧壁101,这样,可以使得光源支架145向外移,也就是说液晶显示模组的边框将少一个背板侧壁的厚度,实现了液晶显示模组的窄边框化设计,同时,也增加了导光板120与灯条140之间的耦光距离,有利于提高显示品味。由于背板100上设置有光源支架145的边缘处不设置有侧壁,中框200a或者前框200b的固定则需要重新进行设计。如图5-图7所示,以中框200a为例,本实施例中,光源支架145上设置有卡接部7a,该卡接部7a为一设置在光源支架145上与光源设置一侧相反的侧面上的凸台,中框200a上设置有连接条210,连接条210上设置有凹槽3a,凹槽3a与卡接部7a可以相互咬合,这样,光源支架145以及中框200a即可实现相互固定。利用该结构的固定形式使得中框200a在安装时比较方便,只需将中框200a压下即可,从而不需要复杂的螺钉安装,有利于提闻液晶显不|旲组的安装效率。实施例二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在于卡接部7b为设置在连接条210上的一个倒钩,而光源支架145上设置有凹槽3b,凹槽3b与卡接部7b相互咬合实现中框200a与光源支架145之间的相互固定。当然,对于上述两个实施例来说,还可以进行另一种改进,如图9及图10所示,背板100上未设置有所述光源支架的边缘处设置有侧壁101,侧壁101上设置有卡接部7a,可以在中框200a上设置有一与所述卡接部7a配合的凹槽3a,所述卡接部7a与所述凹槽3a咬合。通过在背板100的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背板,设置在背板的至少一个边缘处的光源支架,设置在背板上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设置有所述光源支架的边缘处不设置侧壁;所述框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与所述光源支架之间通过一对相互咬合的卡接部和凹槽实现相互固定,所述卡接部以及所述凹槽分别设置在连接条和光源支架上,或所述卡接部以及所述凹槽分别设置在光源支架和连接条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 液晶显示模组,包括: 背板, 设置在背板的至少一个边缘处的光源支架, 设置在背板上的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板上设置有所述光源支架的边缘处不设置侧壁; 所述框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与所述光源支架之间通过一对相互咬合的卡接部和凹槽实现相互固定,所述卡接部以及所述凹槽分别设置在连接条和光源支架上,或所述卡接部以及所述凹槽分别设置在光源支架和连接条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中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为设置在所述光源支架上的凸台,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连接条上,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咬合。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为设置在所述连接条末端的倒钩,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光源支架上,所述倒钩与所述凹槽咬合。5.如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未设置有所述光源支架的边缘处设置有侧壁,所述中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与所述背板之间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仕祥,俞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