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68310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壳体、机芯、控制器、内循环风道和外循环风道,内循环风道设有内循环风机,外循环风道设有外循环风机,机芯由一体铝箔带连续折弯形成,机芯本体的上下侧分别设有上盖板和底盖板,机芯的左右两侧贴附有密封板,于设有与铝箔带连续折弯后侧面形状相应的通风槽孔,上盖板设有一个内循环出风口,底盖板设有一个外循环出风口中,外循环风机为轴流风机,内循环风机外循环风机分别与机芯的出风面成间距设置外循环风道为U型风道,外循环风机为竖直放置,控制器设置在热交换器壳体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节省材料且导热性较好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机芯,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导热性良好的新型热交换器机芯。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发展,设备的工作能耗越来越大,大型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会导致设备温度上升,如果不能将温度降下来,会使设备损坏,因此热交换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现有技术中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器机芯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耗费原材料,导热性不好等。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节省材料且导热性较好的一种新型热交换器成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省材料且导热性较好的一种新型热交换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壳体、机芯、控制器、内循环风道和外循环风道,内循环风道设有内循环风机,外循环风道设有外循环风机,机芯由一体铝箔带连续折弯形成,机芯本体的上下侧分别设有上盖板和底盖板,机芯的左右两侧贴附有密封板,于设有与铝箔带连续折弯后侧面形状相应的通风槽孔,上盖板设有一个内循环出风口,底盖板设有一个外循环出风口中,外循环风机为轴流风机,内循环风机外循环风机分别与机芯的出风面成间距设置,内循环风道为L型风道,内循环风机与出风面成倾斜角度a设置,其中0°180°,外循环风道为U型风道,外循环风机为竖直放置,控制器设置在热交换器壳体外部。进一步地,铝箔带的折弯处为梯形波型。进一步地,内循环风道并排布置有五个内循环风机,外循环风道并排布置有五个外循环风机,内循环风机和外循环风机分别与机芯的出风面成间距设置。本技术一种新型热交换器可在有限的体积约束下实现了最大的热交换器热性能,本专利技术使用了典型U-L风道,并且内外循环风机放置方式式可以根据实现使用方式来灵活配置,另外将内循环风机并排布置并在距离机芯一定间距L处倾斜放置来实现内循环流转的需求,而无需采用导风装置即可实现内循环气流转弯的需求采用铝箔带连续折叠的方式,可以大大的降低需要打胶压合的面积,提高热传导效率,并且结构简单,节省原材料铝箔和胶,所以在成本低,生产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热交换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热交换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热交换器的机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热交换器的机芯的铝箔的示意图;以下为本的附图标记对照表:I热交换器壳体2机芯3控制器4内循环风道 5外循环风道6铝箔21上盖板22密封板23内循环出风口41内循环风道 51外循环风道61通风槽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其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通过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本技术的其他方面,特征及其优点通过该详细说明将会变得一目了然。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壳体1、机芯2、控制器3、内循环风道4和外循环风道5,内循环风道4设有内循环风道41,外循环风道5设有外循环风道51,机芯2由一体铝箔6带连续折弯形成,机芯2的上下侧分别设有上盖板21和底盖板,机芯2的左右两侧贴附有密封板22,于密封板22设有与铝箔6带连续折弯后侧面形状相应的通风槽孔61,上盖板21设有一个内循环出风口 23,底盖板设有一个外循环出风口中,外循环风道51为轴流风机,内循环风道41外循环风道51分别与机芯2的出风面成间距设置,内循环风道4为L型风道,内循环风道41与出风面成倾斜角度a设置,其中0° 180°,外循环风道5为U型风道,外循环风道51为竖直放置,控制器3设置在热交换器壳体I外部。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热交换器,由热交换器壳体1、机芯2、控制器3、内循环风道4和外循环风道5构成,机芯2由一体铝箔6带连续折弯形成,机芯2的上下侧分别设有上盖 板21和底盖板,机芯2的左右两侧贴附有封板和密封板22,于密封板22和右端密封板22分别设有与铝箔6带连续折弯后侧面形状相对应的通风槽孔61,上盖板21设有一个内循环出风口 23,底盖板设有一个外循环出风口,在内循环出风口 23并排布置多个内循环风道41,外循环出风口并排布置多个外循环风道51,内循环风道4为L型风道,内循环风道41放置在距离机芯2的出风面一定距离处,且与机芯2的出风面成倾斜角度a,其中0°180°,外循环风道5采用U型风道,外循环风道51放置在距离机芯2的出风面一定间距处,外循环风道51为竖直放置,另外控制器3固设于热交换壳体内。如图3-4所示,为了散热效果更好,铝箔6带的折弯处为梯形波型,这样可以增加导热的接触面积如图3-4所示,在内循环风道4并排布置有五个内循环风道41,外循环风道5并排布置有五个外循环风道51,内循环风道41和外循环风道51分别与机芯2的出风面成间距设置。本技术一种新型热交换器可在有限的体积约束下实现了最大的热交换器热性能,本专利技术使用了典型U-L风道,并且内外循环风道51放置方式式可以根据实现使用方式来灵活配置,另外将内循环风道41并排布置并在距离机芯2 —定间距L处倾斜放置来实现内循环流转的需求,而无需采用导风装置即可实现内循环气流转弯的需求采用铝箔6带连续折叠的方式,可以大大的降低需要打胶压合的面积,提高热传导效率,并且结构简单,节省原材料铝箔6和胶,所以在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以上所揭示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壳体、机芯、控制器、内循环风道和外循环风道,内循环风道设有内循环风机,外循环风道设有外循环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芯由一体铝箔带连续折弯形成,所述机芯的上下侧分别设有上盖板和底盖板,所述机芯的左右两侧贴附有密封板,于所述密封板设有与所述铝箔带连续折弯后侧面形状相应的通风槽孔,所述上盖板设有一个内循环出风口,所述底盖板设有一个外循环出风口中,所述的外循环风机为轴流风机,内循环风机外循环风机分别与机芯的出风面成间距设置,所述内循环风道为L型风道,所述内循环风机与出风面成倾斜角度a设置,其中0°≤a≤180°,所述外循环风道为U型风道,所述外循环风机为竖直放置,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壳体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壳体、机芯、控制器、内循环风道和外循环风道,内循环风道设有内循环风机,外循环风道设有外循环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芯由一体铝箔带连续折弯形成,所述机芯的上下侧分别设有上盖板和底盖板,所述机芯的左右两侧贴附有密封板,于所述密封板设有与所述铝箔带连续折弯后侧面形状相应的通风槽孔,所述上盖板设有一个内循环出风口,所述底盖板设有一个外循环出风口中,所述的外循环风机为轴流风机,内循环风机外循环风机分别与机芯的出风面成间距设置,所述内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星通网络通信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