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油发动机排气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66679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油发动机排气歧管,其包括至少一个支管和一个催化器,各支管的进气口分别与一缸盖法兰相连,各支管由不锈钢材质弯管焊接成型,使设计更自由化,可减少排气阻力;催化器的两端分别焊接有一前锥形部和一后锥形部,各支管的出气口分别与前锥形部焊接相连,后锥形部与一后法兰焊接相连,上述紧耦合的结构可保证催化剂的起燃温度,利于排放,同时由于省去了安装法兰和紧固螺栓,也有效的降低了成本,节省了布置空间;各支管在前锥形部处汇集的中心设置有用于安装氧传感器的氧传感器螺母,有利于氧传感器的信号采集、以及采集的信号的有效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排气及排放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紧耦合式结构的汽油发动机排气歧管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排气歧管都使用铸铁,质量大,并且废气到催化器的距离较远,催化器起燃比较困难,因此很难满足新的排放法规。另外,上游氧传感器的位置也设计得不合理,从而影响采样无言可对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紧耦合式结构的汽油发动机排气歧管。所述汽油发动机排气歧管,包括至少一个支管和一个催化器,各所述支管的进气口分别与一缸盖法兰相连,各所述支管的出气口分别与所述催化器相连,各所述支管由不锈钢材质弯管焊接成型;并且,所述催化器的两端分别焊接有一前锥形部和一后锥形部,各所述支管的出气口分别与所述前锥形部焊接相连,所述后锥形部与一后法兰焊接相连;各所述支管在前锥形部处汇集的中心设置有用于安装氧传感器的氧传感器螺母。优选的是,各所述支管的进气口处设置有扩孔结构。优选的是,所述催化器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优选的是,在所述缸盖法兰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架,各所述支管通过所述缸盖法兰及各所述第一支架与发动机配合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缸盖法兰上、各支管上、以及催化器的壳体上均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排气歧管隔热罩的第二支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I)支管由不锈钢材质弯管焊接成型,相对于铸造成型,不锈钢的重量更轻,耐久性更强;并且,弯管焊接成型可使排气歧管的设计更自由化,这样,在加工过程中,也可使支管的内壁更光滑,从而大大减小了排气流动阻力,提高了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2)排气歧管的紧耦合式结构,不仅保证了催化器中催化剂的起燃温度,利于排放,同时由于省去了安装法兰和紧固螺栓,也有效的降低了成本,节省了布置空间;(3)用于安装氧传感器的氧传感器螺母的位置的设计,有利于氧传感器的信号采集,并且可以提高氧传感器的信号有效性;(4)催化器的横截面为圆形,减小了布置空间,同时更能够达到受力、受热的均匀,进一步的提高催化器的利用率;(5)各支管进气口处设置的扩孔结构,能使气体流通更加流畅。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汽油发动机排气歧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排气歧管的支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所述的汽油发动机排气歧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汽油发动机排气歧管,包括四个支管(第一支管2、第二支管3、第三支管4和第四支管5)和一个催化器7,各所述支管的进气口分别与一缸盖法兰I相连,各所述支管的出气口分别与催化器7相连。特别地,所述四个支管由不锈钢材质弯管焊接成型,相对于铸造成型,不锈钢的重量更轻,耐久性更强,并且,弯管焊接成型可使排气歧管的设计更自由化,这样,在加工过程中,也可使支管的内壁更光滑,从而大大减小了排气流动阻力,提高了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并且,所述催化器7的两端分别焊接有一前锥形部6和一后锥形部8,各所述支管的出气口分别与所述前锥形部6焊接相连,所述后锥形部8与一后法兰9焊接相连,各支管分别经前锥形部6与催化器7相连通,催化器7与后锥形部8相连通。上述结构使得排气歧管具有紧耦合式的结构,从而不仅保证了催化器7中催化剂的起燃温度,利于排放,同时由于省去了安装法兰和紧固螺栓,也有效的降低了成本,节省了布置空间。另外,四个支管在前锥形部6处汇集的中心设置有用于安装氧传感器的氧传感器螺母10,有利于氧传感器的信号采集,并且可以提高氧传感器的信号有效性。所述排气歧管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废气通过四个支管汇集在前锥形部6,四个支管在前锥形部6的四个结点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所述氧传感器螺母10,设置在氧传感器螺母10上的氧传感器读取信号;然后,废气流过催化器7并与其中的催化剂反应,以对废气进行净化;最后,经过净化的空气顺次地通过后锥形部8和后法兰9流通至整车的排放系统。进一步的,为了整车的发动机布置,催化器7采用了圆形的横截面,减小了布置空间,同时圆形结构更能够达到受力、受热的均匀,进一步的提高催化器7的利用率。另外,各所述支管的进气口处设置有扩孔结构11,能使气体流通更加流畅。为了便于与发动机、以及排气歧管隔热罩的配合连接,在所述缸盖法兰I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架12,各所述支管通过所述缸盖法兰I及各所述第一支架12与发动机配合连接;在在所述排气歧管上还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排气歧管隔热罩的第二支架,第二支架包括设置于缸盖法兰I上的支架一、设置于第三支管3上的支架二 13、设置于第五支管5上的支架三14、以及设置于催化器7的壳体上的三个支架四15。综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技术的技术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油发动机排气歧管,包括至少一个支管和一个催化器,各所述支管的进气口分别与一缸盖法兰相连,各所述支管的出气口分别与所述催化器相连,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管由不锈钢材质弯管焊接成型;并且,所述催化器的两端分别焊接有一前锥形部和一后锥形部,各所述支管的出气口分别与所述前锥形部焊接相连,所述后锥形部与一后法兰焊接相连;各所述支管在前锥形部处汇集的中心设置有用于安装氧传感器的氧传感器螺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油发动机排气歧管,包括至少一个支管和一个催化器,各所述支管的进气口分别与一缸盖法兰相连,各所述支管的出气口分别与所述催化器相连,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支管由不锈钢材质弯管焊接成型;并且, 所述催化器的两端分别焊接有一前锥形部和一后锥形部,各所述支管的出气口分别与所述前锥形部焊接相连,所述后锥形部与一后法兰焊接相连;各所述支管在前锥形部处汇集的中心设置有用于安装氧传感器的氧传感器螺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发动机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林强邱若友欧阳彩云张亚洲邹凯倪成鑫何月涛罗俊田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