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透明导光板和使光向该导光板入射的光源,上述导光板上形成有多个具有使入射的来自光源的光从发光面射出的出光面的点状发光凹部,在点状发光凹部的出光面上形成有作为恒定周期并列的凹槽的集合的衍射光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显示器等的发光装置,尤其涉及利用导光板的发光装置。本申请基于2011年8月12日向日本提出专利申请2011-176739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至此。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用于广告用照明板等的发光装置的导光板,已知有下述导光板使用激光加工和机械加工,按照形成规定设计图案的方式对导光板背面实施凹状加工,形成点状的反射部,从而利用反射部将从导光板的端面入射的光反射散射后使图案发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利用在导光板上所形成的衍射光栅,使外部的观察者通过衍射光而能够目视确认到从端面入射的光。对衍射光栅而言,当入射白光时将该白光分光后按不同波长向不同角度衍射,因此利用衍射光栅而构成了某种图案,从而能够赋予利用外部光线的照射使图案发出彩虹色的光、或者在变化视点时观察到配色变化这样的视觉效果,所以衍射光栅被广泛用于装饰用途。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7-123202号专利文献2:特表平3-50309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手法利用了入射至导光板的光的反射散乱,因此设计图案的发光色基本上和入射光的颜色相同,虽然能够使入射光颜色按场所来变化、或按时间来变化,但是存在下述限制基本上恒定区域的发光色无法避免与入射光颜色相同。此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发光装置是将图案整体作为衍射光栅的手法,并且能够赋予与衍射光栅特有的配色相关的视觉效果,但衍射光栅需要亚微米级的微小的图案,因此在重新制作包含大尺寸衍射光栅的图案时需要大量的成本和时间。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事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简便地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在使形成于导光板上的反射面反射来自光源的光的导光板中,即使在光源的发光状态为恒定的情况下,该发光装置也能够给予在设计图案上的各种配色的视觉效果。 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以下方法实现上述课题的解决。本专利技术提供发光装置,其具备透明导光板和使光向该导光板入射的光源,在上述导光板上形成有多个具有使入射的来自上述光源的光从发光面射出的出光面的点状发光凹部,在上述点状发光凹部的出光面上形成有作为恒定周期并列的凹槽的集合的衍射光栅。上述出光面优选是使来自上述光源的光反射并从上述发光面射出的反射面。上述出光面优选是使来自上述光源的光透过并从上述发光面射出的透射面。上述点状发光凹部优选形成在与上述导光板的发光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上述光源优选设置在上述导光板的端面并使光从上述端面入射。上述衍射光栅的凹槽优选形成于垂直相交于含有该出光面的面与所述背面的交线的所述出光面内的线的方向。在上述衍射光栅中的凹槽的条数优选200 2000/mm。多个上述点状发光凹部的构成可以是被按照作为整体形成特定的外观的方式配置。优选的是,上述出光面相对于与上述导光板的上述发光面为相反一侧的背面的角度为0° 90。。上述点状发光凹部相对于上述光源的角度e可构成为按照从特定的视点观察时在上述导光板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内颜色为相同的方式调节。上述点状发光凹部相对于上述光源的角度e可构成为按照从特定的视点观察时在上述导光板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内颜色不规则地分布的方式调整。上述光源可构成为将多个发光二极管或激光二极管排列在上述导光板的延伸方向。上述光源可构成为全部为白光源。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形成于导光板的反射面上形成衍射光栅,即使是在光源的发光状态为恒定的情况下,也能够给予各种配色的视觉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光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光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点状发光凹部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点状发光凹部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点状发光凹部的放大立体图。图6是点状发光凹部的放大立体图。图7是说明向点状发光凹部入射的光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点状发光凹部的示意图。图9是反射型衍射光栅的凹槽的放大剖视图。图10是示出点状发光凹部的示意图。图11是反射型衍射光栅的凹槽的放大剖视图。图12是示出图1所示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图13是示出图1所示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图14是示出图1所示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俯视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俯视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点状发光凹部的放大立体图。图18是表示点状发光凹部的其他的例子的图,Ca)是放大剖视图、(b)是俯视图。图19是点状发光凹部的其他的例子的放大剖视图。图20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构成图。图21是透射型衍射光栅的凹槽的放大剖视图。图22是示出点状发光凹部的示意图。图23是透射型衍射光栅的凹槽的放大剖视图。图2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光装置的构成图。图2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光装置立体图。图2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光装置构成图。图2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光装置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发光装置I具备矩形板形状的导光板2和设置在导光板2的端面2a上的光源3,其将从光源3入射的光反射后使光从导光板2的发光面2b射出。此夕卜,在图1中,观察者位于导光板2的正上方的面,但假定观察者处于对于导光板2来说特定的方向和距离的位置。导光板2由丙烯酸树脂构成,厚度例如可以是0.1mm 10mm。导光板2优选具有充分的透光性,并不局限于丙烯酸树脂,可以使用由聚碳酸酯树脂、有机硅树脂、环聚烯烃树脂等合成树脂构成的板或玻璃板等。另外,导光板2的形状并不局限于矩形板形状,只要是能够形成作为端面2a、发光面2b以及背面2c而发挥功能的面即可。导光板2优选为恒定的厚度。光源3是白色发光二极管单元,并且按照向导光板内入射光的方式配置在导光板2的端面2a上。光源3可以是组合蓝色发光二极管和黄色荧光体而成的光源,也可以是使用红色、绿色、蓝色(所谓的RGB)的发光二极管而作为一个发光源的光源,或者也可以是除此之外的方式。作为光源3并不局限于发光二极管,也可以使用LD (激光二极管)等。在导光板2上形成有由多个点状发光凹部5构成的显示部6。如图3所示,点状发光凹部5是形成在与于导光板2的发光面2b相反的一侧的背面2c的切口,其具有将从光源3射出后从端面2a入射的光向发光面2b侧反射的反射面7 (出光面)。点状发光凹部5是使来自光源3的光照射到反射面7这样的形状。在图3的例子中,反射面7是随着向接近光源3的方向靠近(图3的右方)而逐渐下降的倾斜面。如图3所示,点状发光凹部5的沿着来自光源3的光的入射方向的剖面形状呈以形成于端面2a侧的反射面7为斜边的三角形。反射面7优选为平坦的面。图3表示与反射面7和背面2c垂直的剖面。如图4所示,点状发光凹部5的俯视形状略呈矩形。距离光源3最近的反射面7的边缘部(在图4中,在反射面7的四边中最接近光源3的下边7a)能够在俯视时垂直于来自光源3的入射光。此外,在俯视时,下边7a可以不与入射光垂直。点状发光凹部5只要形成在导光板2内、并为具有将来自光源3的光向发光面2b侧反射的反射面7的结构即可,其形状并不局限于图示例。例如,也可以是如图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8.12 JP 2011-176739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透明导光板和使光向该导光板入射的光源, 在所述导光板上形成有多个具有使入射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从发光面射出的出光面的点状发光凹部, 在所述点状发光凹部的出光面上形成有作为恒定周期并列的凹槽的集合的衍射光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光面是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反射并从所述发光面射出的反射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光面是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透过并从所述发光面射出的透射面。4.根据权利要求1 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状发光凹部形成在与所述导光板的发光面相反一侧的背面。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端面并使光从所述端面入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衍射光栅的凹槽形成于所述出光面内的、垂直相交于含有该出光面的面与所述背面的交线的线的方向。7.根据权利要 求1 6任意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片野充,佐佐木秀树,铃木连,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藤仓,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