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风空调机组,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实现能量回收与免费供冷的新风空调机组。
技术介绍
按照现有的空调技术水平,如果要实现全工况下较理想的新风空调过程以满足室内温湿度控制的需要,一台新风空调机组通常不仅需要与一台热泵相关联,同时也需要电加热器甚至电热式蒸汽加湿器的辅助,新风空调过程能耗大,能效低。供冷季节,因为除湿过程也是通过冷却过程实现的,热泵需承担新风空调机组中新风冷却与除湿过程的全部冷负荷,或称全热冷负荷,包括显热和潜热冷负荷。所谓新风冷却与除湿过程的显热冷负荷就是该过程中新风因降温而释放的热量,所谓新风冷却与除湿过程的潜热冷负荷就是新风中的水蒸气凝结时释放的冷凝热。供热季节,热泵需承担新风空调机组中新风加热过程的全部显热热负荷,即用于实现新风等湿加热过程所需的热量。如果对室内空气湿度有较高的要求,通常需采用一台电热式蒸汽加湿器对空气进行加湿处理,即将新风的潜热热负荷转移至电热式蒸汽加湿器。所谓新风加湿过程的潜热热负荷就是为加湿过程提供水蒸汽所需的汽化潜热。如果采用喷水加湿的方法,或可由热泵承担加湿过程的潜热热负荷。在过渡季节潮湿气候或室内湿负荷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实现能量回收与免费供冷的新风空调机组,包括新风系统和排风系统,所述新风系统包括外壳Ⅰ、风扇Ⅰ、第一能量回收新风换热器、新风系统水池,所述外壳Ⅰ上设有新风入口和新风送风口,所述外壳Ⅰ的下端与新风系统水池相连,所述风扇Ⅰ、第一能量回收新风换热器沿新风流动路线安装于外壳Ⅰ内,所述排风系统包括外壳Ⅱ、风扇Ⅱ、液体分布器、填料床热质交换器、排风系统水池,所述外壳Ⅱ上设有排风入口和排风出口,所述外壳Ⅱ的下端与排风系统水池相连,所述填料床热质交换器安装在外壳Ⅱ内,并位于液体分布器的下方,所述排风系统水池上设有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和排风系统之间设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进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能量回收与免费供冷的新风空调机组,包括新风系统和排风系统,所述新风系统包括外壳1、风扇1、第一能量回收新风换热器、新风系统水池,所述外壳I上设有新风入口和新风送风口,所述外壳I的下端与新风系统水池相连,所述风扇1、第一能量回收新风换热器沿新风流动路线安装于外壳I内,所述排风系统包括外壳I1、风扇I1、液体分布器、填料床热质交换器、排风系统水池,所述外壳II上设有排风入口和排风出口,所述外壳II的下端与排风系统水池相连,所述填料床热质交换器安装在外壳II内,并位于液体分布器的下方,所述排风系统水池上设有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和排风系统之间设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进口通过管路与排风系统水池相连,所述循环泵的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一能量回收新风换热器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一能量回收新风换热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液体分布器相连,构成用于全热能量回收与免费供冷循环的水或水溶液循环系统;所述新风系统内设有用于新风加湿的水或水溶液喷雾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能量回收与免费供冷的新风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内设有第二能量回收新风换热器,外壳I内设有新风系统内部连接风道,所述新风系统内部连接风道的入口通向第一能量回收新风换热器的出口,所述新风系统内部连接风道的出口与第二能量回收新风换热器的一端直接连通,所述第二能量回收新风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新风送风口直接连通;所述排风系统内设有表面式换热器,所述表面式换热器位于填料床热质交换器之前;所述新风系统与排风系统之间设有循环泵II,所述循环泵I1、表面式换热器、第二能量回收新风换热器通过管路相连构成用于显热能量回收与免费供冷循环的水或水溶液循环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实现能量回收与免费供冷的新风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与排风系统之间还设有第一跨回路连接管道、第二跨回路连接管道;所述第一跨回路连接管道的入口端连接在循环泵I的出口管道上,连接点为一分流节点,出口端连接在排风系统表面式换热器的入口和第二能量回收新风换热器之间的循环回路连接管道上,连接点为另一分流节点,所述第一跨回路连接管道上设有控制阀I ;所述第二跨回路连接管道的入口端连接在排风系统表`面式换热器的出口和第二能量回收新风换热器之间的循环回路连接管道上,连接点为一汇流节点,出口端连接在液体分布器和第一能量回收新风换热器之间的循环回路连接管道上,连接点为另一汇流节点;所述第二跨回路连接管道的入口端汇流节点与第二能量回收新风换热器之间的循环回路连接管道上设有三通控制节点I,该三通控制节点I的第一个端口通向第二跨回路连接管道的入口端汇流节点,第二个端口与第一跨回路连接管道的出口端分流节点相连通,第三个端口通向第二能量回收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一跨回路连接管道...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