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承钦专利>正文

一种立柜复合式新风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536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柜复合式新风空调器,包括在机箱内独立设置的排风道和新风道,排风道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风道和下风道,下风道包括左右并立且下端连通的上游支风道和下游支风道,上游支风道连接回风口,上风道连接下游支风道和排风口;新风道包括呈品字形并立设置的三个支风道,第一、第三支风道的上端分别连接新风进风口和新风送风口所在的静压室,且二者下端通过风阀连接,第二支风道的下端连通第一支风道且上端通过风阀连接静压室,在第一、第二支风道间的隔板上也设有风阀;位于相邻支风道内的各高风阻部件沿高度方向错位布置,支风道内设有高风阻部件的区段设计较大流通断面积。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能效比高、噪音低、风阻低,技术集成度高。

A compound fresh air air conditioner with vertical cabine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vertical cabinet compound fresh air air conditioner, which comprises an exhaust air duct and a fresh air duct independently arranged in the case, the exhaust air duct comprises an upper air duct and a lower air duct arranged up and down, the lower air duct comprises an upstream air duct and a downstream air duct which are left and right side by side and connected at the lower end, the upstream air duct is connected with an air return port, and the upper air duct is connected with a downstream air duct and an air exhaust port; the fresh air duct comprises a presentation character The upper end of the first and the third air duct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static pressure chamber where the fresh air inlet and the fresh air supply outlet are located,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second air duc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air duct, and the upp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tatic pressure chamber through the air valve, and the partition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air ducts is also equipped with the air valve; each height in the adjacent air ducts is connected with the air valve The windage components are staggered along the height direction, and the section with high windage components in the branch air duct is designed with large flow sectional area.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high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low noise, low wind resistance and high technical integ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柜复合式新风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处理
,特别地,涉及一种立柜复合式新风空调器。
技术介绍
从现代空调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能将传统空调技术与蒸发冷却、能量回收、喷雾加湿和温湿度独立控制相结合的新风处理技术可实现新风空调设备高效节能并大幅改善空气调节质量,有利于营造绿色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因此,通过研究复合式新风处理技术可为空调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和诱人潜力。对于一款空调产品而言,其市场竞争力最终取决于它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其中,实用性不仅体现在空气调节功能多样性及表现效果上,还体现在空调本身的噪声、体积和安装便利性等方面;而经济性则与运行费用和初投资成本两者同时有关,新风系统的能效比越高,则能耗费用越低,设备越紧凑,结构越简单,部件越易于获取,制作加工难度越低,则维护费用和初投资成本越低。因此,想要提高空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最好根据上述角度对空调设备本身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同时进行优化。空调产品的实用性和经济性不仅与空调原理相关,还与其几何设计方案、参数及部件的匹配关系密切相关,即使基于相同的工作原理,通过采用不同的几何设计方案、参数和部件的匹配关系可对应得到具有不同实用性、能效比(EER)和经济性的空调产品。不合理的几何结构、参数和部件匹配关系亦将导致新风系统出现调节能力差、工作过程损失大、能效比低、噪声大、体积大、投资成本与生命期成本(LCC)高的问题,不具备商业化价值。经专利技术人调查后发现,现有的新风空调产品存在如下问题:1)技术集成度低,没有实现蒸发冷却、能量回收、喷雾加湿和温湿度独立控制等多种高效节能技术的有机集成,多气候条件适应性差、工作过程损失大,节能潜力不能充分利用,年平均能效低,运行费用高;2)内部风道设计及部件位置排布不合理,不能实现参数和部件的优化匹配,亦将导致工作过程损失大,节能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结构不够紧凑,体积庞大,不便于实际场合下的应用安装,并且投资成本高;3)工作性能不稳定或有效工作时间短。专利技术人通过上述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设计出一种新的立柜复合式新风空调器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应当具有节能技术集成度高、结构合理紧凑,能实现参数与部件的合理匹配,具有调节效果好、性能稳定可靠、系统能效比高、噪音低、便于安装、投资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了多种节能技术且结构紧凑、噪音低的新风空调器,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柜复合式新风空调器,包括机箱以及设置于所述机箱上的回风口、排风口、新风进风口和新风送风口,所述新风送风口位于机箱前面板的顶部,所述回风口位于机箱左/右侧面板的中部,所述排风口和新风进风口均位于机箱的顶盖板上,且所述排风口设置在靠近回风口的一侧,在所述机箱内设有左右并立且相互独立的排风道和新风道以及位于机箱顶部前侧区域并与新风送风口连通的静压室;所述排风道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风道和下风道,所述下风道包括左右并立的上游支风道和下游支风道,所述上游支风道的上端连接所述回风口而下端连接下游支风道,所述下游支风道的上端连接上风道的下端,所述上风道的上端连接所述排风口,通过所述排风道实现空调对象空间内的气体从回风口进入空调器并从排风口排出;所述新风道包括呈品字形并立设置的第一支风道、第二支风道和第三支风道,所述第一支风道的上端连接所述新风进风口,所述第三支风道位于第一支风道的前方且二者的下端可开闭式连接,所述第三支风道的上端连通所述静压室,所述第二支风道位于第三支风道和第一支风道的右/左侧,所述第二支风道的上端与所述静压室可开闭式连接且下端与第一支风道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支风道还与第一支风道可开闭式连接,通过所述新风道实现新鲜空气从新风进风口进入空调器并从新风送风口输送至空调对象空间。当本专利技术提到两个风道左右并立设置时,其目的是为了强调两个风道均为竖直风道且二者在水平方向上排列设置,而非对两个风道的具体位置进行限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两个风道的左右方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相互调换。优选地,在所述上游支风道内设置第一表面换热器,且在所述上风道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填料床、布水器和排风扇,在整个排风道的底部设置第一水池;在所述第一支风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新风扇和第二表面换热器,在所述第二支风道的下部设置第三表面换热器,在整个新风道的底部设置第二水池。在本专利技术中,对于所述排风道,其上游支风道和下游支风道之间通过一个倾斜设置的隔板连接一个竖直设置的隔板分隔开,该倾斜设置的隔板不仅用于将来自回风口的空气导向上游支风道确保排风顺序,还在下游支风道和上风道的连接位置处形成了一个低风阻的渐扩型过渡风道,使得上风道在非排风口附近的截面大于上游支风道和下游支风道的截面。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以在保障设备紧凑性的同时扩大填料床的流通断面积(大于第一表面换热器的流通断面积),实现对机箱内部空间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提高填料床的热质交换效率,减小填料床内的阻力。所述布水器、填料床、第一水池组成一组喷淋模块,可实现空气与水之间的全热交换以及水的蒸发冷却。所述喷淋模块可以通过循环水管与第二表面换热器相连,组成全热回收或蒸发冷却回路,所述第一表面换热器可以通过循环水管与第三表面换热器相连,组成显热回收回路,两个循环水回路之间还可以通过跨回路连接水管及阀门实现循环水回路结构和工作模式的切换;当第一风阀和第二风阀关闭时,第三风阀开启,可用于实现两级能量回收或间接蒸发冷却与再热工作过程,分别满足寒冷季节、湿热季节、潮湿气候的功能模式要求,反之当第一风阀和第二风阀开启时,第三风阀关闭,可用于实现露点蒸发冷却工作过程,满足干热气候条件下的功能模式要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风空调器在满足系统多功能节能工作模式调节要求的前提下,同时实现了结构简单、设备紧凑、便于安装、投资和运行成本低的特点。优选地,通过风阀实现新风道中各支风道之间以及支风道与静压室之间的开闭式连接;具体地,在所述第二支风道和第一支风道间的隔板上设置第一风阀,所述第一风阀的位置低于新风扇且高于第二表面换热器和第三表面换热器,所述第三支风道和第一支风道的下端通过第二风阀连接,所述第二支风道的上端通过第三风阀连接所述静压室。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支风道内,在第二表面换热器的下方还设有用于冷却除湿的第四表面换热器,所述第四表面换热器直接连接外部制冷机组的制冷剂管并起到制冷剂蒸发器的作用,或者与外部其他冷媒管相连并起到表冷器的作用。对于所述第四表面换热器,其管内的冷却介质可以是制冷剂、冷冻水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冷媒。进一步优选地,在第四表面换热器的冷媒入口管路上还连接有膨胀阀,优选电子膨胀阀,使得第四表面换热器发挥出制冷剂蒸发器的作用。所述第四表面换热器的换热进出口管的接口安装于机箱背面板的冷媒管接口安装孔上,以方便与制冷机组进出口接管的连接。通过第四表面换热器的冷却除湿功能可实现对新风的深度除湿,满足室内空气湿度的严格控制要求,还可以实现新风空调器的独立除湿功能,并与室内空调机组联合形成温湿度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柜复合式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2)以及设置于所述机箱(2)上的回风口(2.1)、排风口(2.2)、新风进风口(2.3)和新风送风口(2.4),所述新风送风口(2.4)位于机箱(2)前面板的顶部,所述回风口(2.1)位于机箱(2)左/右侧面板的中部,所述排风口(2.2)和新风进风口(2.3)均位于机箱(2)的顶盖板上,且所述排风口(2.2)设置在靠近回风口(2.1)的一侧,在所述机箱(2)内设有左右并立且相互独立的排风道和新风道以及位于机箱顶部前侧区域并与新风送风口(2.4)连通的静压室(2.5);/n所述排风道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风道和下风道,所述下风道包括左右并立的上游支风道和下游支风道,所述上游支风道的上端连接所述回风口(2.1)而下端连接下游支风道,所述下游支风道的上端连接上风道的下端,所述上风道的上端连接所述排风口(2.2),通过所述排风道实现空调对象空间内的气体从回风口(2.1)进入空调器并从排风口(2.2)排出;/n所述新风道包括呈品字形并立设置的第一支风道、第二支风道和第三支风道,所述第一支风道的上端连接所述新风进风口(2.3),所述第三支风道位于第一支风道的前方且二者的下端可开闭式连接,所述第三支风道的上端连通所述静压室(2.5),所述第二支风道位于第三支风道和第一支风道的右/左侧,所述第二支风道的上端与所述静压室(2.5)可开闭式连接且下端与第一支风道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支风道还与第一支风道可开闭式连接,通过所述新风道实现新鲜空气从新风进风口(2.3)进入空调器并从新风送风口(2.4)输送至空调对象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柜复合式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2)以及设置于所述机箱(2)上的回风口(2.1)、排风口(2.2)、新风进风口(2.3)和新风送风口(2.4),所述新风送风口(2.4)位于机箱(2)前面板的顶部,所述回风口(2.1)位于机箱(2)左/右侧面板的中部,所述排风口(2.2)和新风进风口(2.3)均位于机箱(2)的顶盖板上,且所述排风口(2.2)设置在靠近回风口(2.1)的一侧,在所述机箱(2)内设有左右并立且相互独立的排风道和新风道以及位于机箱顶部前侧区域并与新风送风口(2.4)连通的静压室(2.5);
所述排风道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风道和下风道,所述下风道包括左右并立的上游支风道和下游支风道,所述上游支风道的上端连接所述回风口(2.1)而下端连接下游支风道,所述下游支风道的上端连接上风道的下端,所述上风道的上端连接所述排风口(2.2),通过所述排风道实现空调对象空间内的气体从回风口(2.1)进入空调器并从排风口(2.2)排出;
所述新风道包括呈品字形并立设置的第一支风道、第二支风道和第三支风道,所述第一支风道的上端连接所述新风进风口(2.3),所述第三支风道位于第一支风道的前方且二者的下端可开闭式连接,所述第三支风道的上端连通所述静压室(2.5),所述第二支风道位于第三支风道和第一支风道的右/左侧,所述第二支风道的上端与所述静压室(2.5)可开闭式连接且下端与第一支风道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支风道还与第一支风道可开闭式连接,通过所述新风道实现新鲜空气从新风进风口(2.3)进入空调器并从新风送风口(2.4)输送至空调对象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柜复合式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游支风道内设置第一表面换热器(3),且在所述上风道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填料床(5)、布水器(6)和排风扇(7),在整个排风道的底部设置第一水池(4);
在所述第一支风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新风扇(8)和第二表面换热器(9),在所述第二支风道的下部设置第三表面换热器(10),在整个新风道的底部设置第二水池(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柜复合式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通过风阀实现新风道中各支风道之间以及支风道与静压室之间的开闭式连接;
在所述第二支风道和第一支风道间的隔板上设置第一风阀(12),所述第一风阀(12)的位置低于新风扇(8)且高于第二表面换热器(9)和第三表面换热器(10),所述第三支风道和第一支风道的下端通过第二风阀(13)连接,所述第二支风道的上端通过第三风阀(14)连接所述静压室(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柜复合式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风道内,在第二表面换热器(9)的下方还设有用于冷却除湿的第四表面换热器(11),所述第四表面换热器(11)直接连接外部制冷机组的制冷剂管并起到制冷剂蒸发器的作用,或者与外部其他冷媒管相连并起到表冷器的作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承钦
申请(专利权)人:任承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