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态重构控制氮氧化物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4505 阅读:3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22:10
基于流态重构控制氮氧化物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设备,解决目前尚无超低排放氮氧化物(NOX)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与炉膛烟气出口连通的分离器,与分离器料腿连通的返料器、风帽,与炉膛连通的风室、分布在炉膛前后墙上的二次风管,所述分离器是一种并绝热旋风分离器;所述返料器采用高压冷风,入口风管上装设流量计、压力计和风量调节阀门;所述风室与炉膛被布风板相隔,布风板上布置钟罩式风帽。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流态重构的循环流化床锅炉,通过燃烧控制使得锅炉炉膛出口氮氧化物(NOX)产生总量偏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流态重构的控制氮氧化物(NOx)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颁布实施,要求燃煤锅炉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及其化合物排放均要达到限定值。目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烟尘、二氧化硫、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通过尾部电布除尘、炉内喷钙和尾部增设脱硫装置等措施,均能达到限定值。而对于氮氧化物(NOx)超低排放,其与锅炉燃烧密切相关,目前在控制氮氧化物(NOx)排放指标方面,尚无针对的整体锅炉燃烧结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基于流态重构控制氮氧化物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解决目前尚无超低排放氮氧化物(NOx)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流态重构的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定态理论指出,CFB的下部为鼓泡床,上部为快速床,不同煤种对应着不同的最佳鼓泡床及最佳快速床状态,其实质就是要确定最优的快速床和鼓泡床状态。其中,最佳细颗粒量的确定应从物料的传热、颗粒聚团概率、气体扩 散混合作用以及二次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流态重构控制氮氧化物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1)、与炉膛烟气出口连通的分离器(2)、与分离器料腿和炉膛连通的返料器(3)、从一次风道引入炉膛的风室(5)、布置在风室布风板上的风帽(4)、分布在炉膛前后墙上的二次风管(6),分离器(2)入口区域与SNCR烟气脱硝系统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2)是一种并列布置在炉膛烟气出口区域、进口烟道下倾、中心筒偏心的绝热旋风分离器;所述返料器(3)的返料风采用高压冷风,由小风帽送入,入口风管上装设流量计、压力计和风量调节阀门;所述风室(5)与炉膛被布风板相隔,均匀布置在布风板上的风帽(4)是一种钟罩式风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流态重构控制氮氧化物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I)、与炉膛烟气出口连通的分离器(2)、与分离器料腿和炉膛连通的返料器(3)、从一次风道引入炉膛的风室(5)、布置在风室布风板上的风帽(4)、分布在炉膛前后墙上的二次风管(6),分离器(2)入口区域与SNCR烟气脱硝系统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2)是一种并列布置在炉膛烟气出口区域、进口烟道下倾、中心筒偏心的绝热旋风分离器;所述返料器(3)的返料风采用高压冷风,由小风帽送入,入口风管上装设流量计、压力计和风量调节阀门;所述风室(5)与炉膛被布风板相隔,均匀布置在布风板上的风帽(4)是一种钟罩式风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流态重构控制氮氧化物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春刘爱成赵晓星李结木贺辉宝范彦军郭学茂成志建霍续林朱俊平王晓炜李军郝建仁牛建斌白昌先周帅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