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氧微乳化混合生物柴油的制作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52908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19:01
一种富氧微乳化生物柴油的制作方法及装置,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装有垂直搅拌器,动力源带动垂直搅拌器转动,垂直搅拌器的中轴上装有浆式平直搅拌浆或桨式折叶桨,垂直搅拌器的中轴下部安装有涡轮或圆盘弯叶浆,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进料口,每个进料口均通过管道连接有一个定量加料设备,壳体下部设置有成品出料口,在壳体顶部设有富氧水供给口。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粗生物柴油输入上述的乳化生物柴油装置内,启动搅拌系统,加入国III标准柴油后,搅拌5min;(2)加入亲水剂,搅拌1min~15min;(3)、加入丁醇和异戊烷,继续对混合液作不间接搅拌15min;(4)、加入富氧水,再搅拌15min,待静置一定时间观察乳化油为清洁透明无分层后为成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富氧微乳化混合生物柴油的生产装置和方法,更具体涉及一种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杂化油脂转化为生物柴油后,再进一步制成富氧微乳化混合生物柴油的制作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杂化油脂,它是由植物油及动物油脂混合而成,当前众多方法是通过酯化反应制成脂肪酸甲脂燃料,也可称为纯生物柴油,其理化特性接近石化柴油,是一种典型可再生能源,为了使纯生物柴油更加接近矿物柴油的特性,便产生了一种与石化柴油混合的方法制成混合生物柴油或微乳化柴油,用作锅炉的燃料及车用燃料,混合生物柴油及微乳化生物混合柴油在目前的应用经验中发现确实能降低烟尘、CO和HC等有害物质的排放,但是也 出现了由于燃油的碳氢比低,氧气助燃不足而导致燃油燃烧效率不佳,发动机气缸进、排气门、燃烧室、进气管、氧传感器上产生积碳现象,使汽车耗油加大,排气不畅且行驶无力,虽然人们采用增加空气用量来满足发动机的氧量,可是空气中的78%是不能助燃的氮气,而只有20%是可以助燃的氧气,不足以改变燃烧环境,反而会增加NOx的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新的富氧微乳化混合生物柴油的制作方法及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乳化生物柴油的制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内装有垂直搅拌器(2),动力源带动垂直搅拌器(2)转动,垂直搅拌器(2)的中轴上装有一个以上的浆式平直搅拌浆(5)或桨式折叶桨,垂直搅拌器(2)的中轴下部安装有涡轮或圆盘弯叶浆(6),壳体(1)内的上部装有富氧水雾化喷嘴(7),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进料口(8),每个进料口(8)均通过管道连接有一个定量加料设备(9),壳体(1)中上部一侧设有油品进料口(10),并由管道连接于油品输送泵(11),壳体(1)上部装有进水管道(13)并连接高压泵(14),进水管道(13)的水源由富氧水储备箱(15)提供,而富氧水由臭...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1.23 CN 201210481274.81.一种乳化生物柴油的制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I)内装有垂直搅拌器(2),动力源带动垂直搅拌器(2)转动,垂直搅拌器(2)的中轴上装有一个以上的浆式平直搅拌浆(5)或桨式折叶桨,垂直搅拌器(2)的中轴下部安装有涡轮或圆盘弯叶浆(6),壳体(I)内的上部装有富氧水雾化喷嘴(7),壳体(I)的顶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进料口( 8 ),每个进料口( 8 )均通过管道连接有一个定量加料设备(9 ),壳体(I)中上部一侧设有油品进料口( 10 ),并由管道连接于油品输送泵(11 ),壳体(I)上部装有进水管道(13 )并连接高压泵(14),进水管道(13)的水源由富氧水储备箱(15)提供,而富氧水由臭氧发生器(18)输出O3气体,并通过气体输送管道进入强力气水混合器(16)与通过管道(17)进入水体混合后进入富氧水储备箱(15 ),壳体(I)下部设置有成品出料口( 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化生物柴油的制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I)上部为圆筒形,下部呈半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乳化生物柴油的制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I)的圆筒形内壁四周安装一个以上的液体导流叶板(19)。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乳化生物柴油的制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I)底部安装有支撑垂直搅拌器(2)的转轴用的支承架(20)。5.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乳化生物柴油的制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动力源包括电机(3 )和变速设备(4),变速设备(4)固定安装在壳体(I)顶部,电机(3 )设置在变速设备(4)上方,电机(3)通过变速设备(4)驱动垂直搅拌器(2)转动。6.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乳化生物柴油的制作装置的微乳化生物柴油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文姬李国声李汉声李振声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再生资源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