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乳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75381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混合乳化装置包括圆筒形的密封壳体(1)、位于所述壳体(1)内且径向设置的上密封板(2)和下密封板(3)、原料油进料区(4)、原料油乳化区(5)、以及乳化原料油出口区(6);所述原料油进料区(4)与所述乳化原料油出口区(6)之间通过至少一根轴向设置且穿过所述原料油乳化区(5)的分布乳化管(7)流体连通,所述分布乳化管(7)的内部通过位于分布乳化管(7)管壁上设置的孔道(8)与所述原料油乳化区(5)流体连通,所述孔道(8)的孔径为1‑60000纳米。将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混合乳化装置进行乳化后的乳化原料油进料提升管反应器能够提高轻质油收率,降低焦炭和干气产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合乳化装置
技术介绍
催化裂化(FCC)是重质油轻质化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汽油、柴油、液化气产率,降低焦炭和干气产率是催化裂化一直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重质原料在催化裂化原料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大,催化裂化原料油大部份是渣油和蜡油,在反应过程中,催化裂化原料油的雾化状况和气化程度对催化裂化反应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原料油进料前雾化效果差,提升管反应器入口气化率低,气化时间长,易使提升管反应器喷嘴结焦,影响装置运行效率,而且它和炽热的催化剂颗粒接触时,对催化裂化反应产生很大的影响,是干气和焦炭产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乳化装置,将采用本技术混合乳化装置进行乳化后的乳化原料油进料提升管反应器能够提高轻质油收率,降低焦炭和干气产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合乳化装置,该混合乳化装置包括圆筒形的密封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且径向设置的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所述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位于所述下密封板下方的原料油进料区、位于所述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之间的原料油乳化区、以及位于所述上密封板上方的乳化原料油出口区;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混合乳化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混合乳化装置包括圆筒形的密封壳体(1)、位于所述壳体(1)内且径向设置的上密封板(2)和下密封板(3);所述上密封板(2)和下密封板(3)将所述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位于所述下密封板(3)下方的原料油进料区(4)、位于所述上密封板(2)和下密封板(3)之间的原料油乳化区(5)、以及位于所述上密封板(2)上方的乳化原料油出口区(6);所述原料油进料区(4)与所述乳化原料油出口区(6)之间通过至少一根轴向设置且穿过所述原料油乳化区(5)的分布乳化管(7)流体连通,所述分布乳化管(7)的内部通过位于分布乳化管(7)管壁上设置的孔道(8)与所述原料油乳化区(5)流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混合乳化装置包括圆筒形的密封壳体(1)、位于所述壳体(1)内且径向设置的上密封板(2)和下密封板(3);所述上密封板(2)和下密封板(3)将所述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位于所述下密封板(3)下方的原料油进料区(4)、位于所述上密封板(2)和下密封板(3)之间的原料油乳化区(5)、以及位于所述上密封板(2)上方的乳化原料油出口区(6);所述原料油进料区(4)与所述乳化原料油出口区(6)之间通过至少一根轴向设置且穿过所述原料油乳化区(5)的分布乳化管(7)流体连通,所述分布乳化管(7)的内部通过位于分布乳化管(7)管壁上设置的孔道(8)与所述原料油乳化区(5)流体连通,所述孔道(8)的孔径为1-60000纳米;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将原料油送入所述原料油进料区(4)的原料油入口,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将原料油送出所述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启业吴雷范声刘琼琼裴爱芳刘坤黄中华任军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釜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