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烷基化功能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8652707 阅读:3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烷基化功能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将通过改进Hummers方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按化学计量比分散于不同比例的酮类小分子化合物与水混合溶液中(0.1mg/mL~5mg/mL),在室温下进行超声振荡剥离1~8h,分离得到功能化石墨烯;以该功能化石墨烯,PA66为原料,通过熔融共混法获得石墨烯/PA66纳米复合材料,其中复合材料中的功能化石墨烯重量百分含量为0.01%~1%。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改性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简便快捷,能显著改善石墨烯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布了石墨烯/PA666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抗静电性、吸潮性以及热稳性能明显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烷基化功能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纳米新材料及应用领域。
技术介绍
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单一材料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工业领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对材料的要求提出了更加苛刻的标准,因此,这也要求科研人员研制出性能更加优异或新性能的材料。尼龙66 (PA66)作为工程塑料使用始于1956年[邓如生,魏远方,陈步宁.聚酰胺树脂及其应用,北京,化学化工出版社,2002:1],它由于众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交通运输及电子电气等领域,但存在吸水性大、耐酸性差、耐候性不佳以及吸水后变形等缺点,从而限制了其应用领域。纳米复合材料由于纳米材料的加入能改变其微观界面从而提升材料的综合性能,因此,开发新型具备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拓宽材料的应用领域以满足未来发展的材料应用需求。石墨烯是于2004年被发现的单原子层的碳原子经过sp2杂化形成的新型二维纳米材料[K.S.Novoselov, A.K.Geim, et al.Science, 2004, 306(5696): 666-669],由于其独特的结构与性能,兴起了材料界的技术革命。石墨烯极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赋予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烷基化功能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通过改进Hummers方法获得氧化石墨烯,其单层氧化石墨烯含量占90%以上;(2)将步骤(1)获得的氧化石墨烯按化学计量比分散于酮类小分子化合物与水混合溶液或酮类小分子化合物与乙醇混合溶液中,在40kHz功率300W下超声剥离处理1~8h,分离获得烷基化程度可控的功能石墨烯分散液;(3)将步骤(2)获得的功能石墨烯分散液置于乙醇?水溶液中,洗涤并于10000转/分速度下离心,最后将沉淀物冷冻干燥,制备获得功能石墨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烷基化功能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通过改进Hummers方法获得氧化石墨烯,其单层氧化石墨烯含量占90%以上; (2)将步骤(I)获得的氧化石墨烯按化学计量比分散于酮类小分子化合物与水混合溶液或酮类小分子化合物与乙醇混合溶液中,在40kHz功率300W下超声剥离处理l 8h,分离获得烷基化程度可控的功能石墨烯分散液; (3)将步骤(2)获得的功能石墨烯分散液置于乙醇-水溶液中,洗涤并于10000转/分速度下离心,最后将沉淀物冷冻干燥,制备获得功能石墨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烷基化功能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氧化石墨烯按化学计量分散于酮类小分子化合物,其化学计量为0.1 10mg/m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烷基化功能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酮类小分子化合物为脂肪酮类化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烷基化功能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酮类企王化合物为脂肪酮类化合物,包括丙酮、丁酮、2-戊酮、2-已酮、2-庚酮、2-辛酮、2-壬酮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建戴进峰吴承恳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