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gO纳米带-C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51810 阅读:4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17:15
一种MgO纳米带-C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CVD系统制备,将六水合硝酸镁、六水合硝酸镍溶于乙醇中,作为催化生长MgO纳米带-C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前驱体;将混合溶液均匀滴涂在基片上,置于射频等离子体增强CVD的沉积台上,加热分解形成MgO和NiO,通入保护气体和氢气,使得NiO在氢等离子体作用下被还原为Ni纳米金属颗粒,获得Ni-MgO催化体系;通入碳源气体,在其等离子气氛下生长MgO纳米带-C纳米管复合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合成温度低、产品纯度高,工业化批量生产及应用潜力巨大,在催化剂、生化传感器、微波吸收等光、电、磁、化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特别是。
技术介绍
自从1991年,Iijima制备出碳纳米管以来,由于具有独特的力学、热学及电学性能,使其在扫描隧道显微镜的针尖、纳米器件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连线、光导纤维和复合材料的增强剂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MgO作为宽带隙绝缘体,具有高熔点(约2830°C)及低热容的特点,高的二次电子发射场,在plasma display panel (PDP)、光电化学太阳能电池、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栅可控器件与高温超导体混合材料等光电可持续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尺寸细化至纳米量级后,因纳米材料所特有的体积效应和表面效应,氧化镁纳米材料在低温烧结、微波吸收、催化性能等众多方面呈现出许多不同于本体材料的热、光、电、力学和化学特性。因此,MgO纳米材料还可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杀菌剂、耐火材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许多MgO纳米带的制备方法被相继提出,但这些方法存在着工艺复杂,纯度低、成本高等不足。Maldonado-Hodar等研究发现金属氧化物和碳相之间能体现出很好的协同或者合作效应,这些特点使得C纳米管(CNTs)应用于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MgO纳米带?C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CVD系统制备,步骤如下:1)将六水合硝酸镍和六水合硝酸镁溶于乙醇中,制得混合溶液作为催化剂前驱体;2)将上述混合溶液均匀滴涂在基片上,置于红外灯下烘干,然后放于射频等离子体增强CVD系统沉积室的沉积台上;3)关闭沉积室并抽真空,当真空度小于0.1Pa时,通入流量为5?200mL/min的保护气体和10?300mL/min的H2,当压强回升至100?1000Pa时,将样品台在350?1000℃的条件下加热0.5?2.5小时,使前驱物热分解形成MgO和NiO;4)施加50?500W的射频功率,在氢等离子体的作用下还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gO纳米带-C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CVD系统制备,步骤如下: 1)将六水合硝酸镍和六水合硝酸镁溶于乙醇中,制得混合溶液作为催化剂前驱体; 2)将上述混合溶液均匀滴涂在基片上,置于红外灯下烘干,然后放于射频等离子体增强CVD系统沉积室的沉积台上; 3)关闭沉积室并抽真空,当真空度小于0.1Pa时,通入流量为5-200mL/min的保护气体和10-300mL/min的H2,当压强回升至IOO-1OOOPa时,将样品台在350-1000°C的条件下加热0.5-2.5小时,使前驱物热分解形成MgO和NiO ; 4)施加50-500W的射频功率,在氢等离子体的作用下还原NiO,还原时间为0.5-2.5小时,形成Ni纳米金属颗粒,获得MgO纳米带-C纳米管复合材料生长所需的N1-MgO催化体系;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吉王秀锋李红姬狄海荣曲长庆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