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围隔音垫,由顶层、底层、中间层、以及底层和中间层之间的连接层一、顶层和中间层之间的连接层二,共计五层材料构成;所述中间层为中空涤纶短纤维棉,所述顶层和所述底层为涤纶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棉,所述连接层一和所述连接层二为熔点低于150℃的热熔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汽车前围隔音垫,一方面能够克服现有汽车前围隔音垫材料本身容易含有有毒有害或刺激性气体的问题,同时可以克服加工工艺中大量使用的化学胶粘剂引入有毒有害物质或刺激性气体的问题,从而提高汽车内饰件的环保、健康和安全性能。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汽车前围隔音垫高性能的隔音、隔热、减震作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件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围隔音垫。
技术介绍
汽车前围隔音垫是一种位于汽车引擎护罩内侧的汽车内饰件,其主要功能在于阻隔和吸收行驶时汽车引擎所发出的噪音,并且具有减震、隔热等效果。现有的汽车前围隔音垫主要是由聚酯棉、海绵发泡等材料制成的,具体地,如专利文献CN202016441U公开的“汽车前围隔音垫”、专利文献CN201544883U公开的“一种新型汽车前围隔音垫”等。聚酯棉、海绵发泡等材料一方面材料本身容易含有有毒有害或刺激性气体,另一方面加工工艺中大量使用的化学胶粘剂也容易引入有毒有害物质或刺激性气体,从而影响汽车内饰件的环保、健康和安全性能。专利文献CN201800647U公开的“一种汽车前围隔音垫”采用硬质涤纶纤维棉、硬质涤纶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棉制作的三层结构的汽车前围隔音垫,解决了汽车前围隔音垫材料本身容易含有有毒有害或刺激性气体的问题,且具有可回收的优点。但对于加工工艺中大量使用化学胶粘剂引入有毒有害物质或刺激性气体的问题尚有待进一步解决,且在实际使用中发现,CN201800647U公开的涤纶纤维克重和厚度范围都需要进一步调整,以满足汽车前围隔音垫隔音、隔热、减震的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围隔音垫,一方面能够克服现有汽车前围隔音垫材料本身容易含有有毒有害或刺激性气体的问题,同时可以克服加工工艺中大量使用的化学胶粘剂引入有毒有害物质或刺激性气体的问题,从而提高汽车内饰件的环保、健康和安全性能。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汽车前围隔音垫高性能的隔音、隔热、减震作用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汽车前围隔音垫,由顶层、底层、中间层、以及底层和中间层之间的连接层一、顶层和中间层之间的连接层二,共计五层材料构成;所述中间层为中空涤纶短纤维棉,所述顶层和所述底层为涤纶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棉,所述连接层一和所述连接层二为熔点低于150°C的热熔纤维。通过使用熔点低于150°C的热熔纤维作为胶合剂,从而克服了常规化学胶粘剂使用过程引入有毒有害物质或刺激性气体的问题。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汽车前围隔音垫,还包括贴合层,所述贴合层位于顶层上表面,所述贴合层为熔点低于150°C的热熔纤维。通过增设所述贴合层便于将汽车前围隔音垫安装固定在汽车前围内壁上,无需在安装时额外使用其它化学胶黏剂,加工方便,节省成本且环保安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汽车前围隔音垫,所述中间层的中空涤纶短纤维棉的纤维细度为3旦 6旦。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汽车前围隔音垫,所述中间层的中空涤纶短纤维棉的定量规格为450克每平米 550克每平米,所述涤纶纤维棉的厚度为8毫米 20毫米。中空涤纶短纤维棉的克重较轻,即结构较为蓬松,弹性较大,刚性下降,且厚度较大,因此减震效果更佳,隔音、隔热作用效果也有所提升。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汽车前围隔音垫,所述熔点低于150°C的热熔纤维为韩国4080低熔点纤维。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汽车前围隔音垫,一方面能够克服现有汽车前围隔音垫材料本身容易含有有毒有害或刺激性气体的问题,同时可以克服加工工艺中大量使用的化学胶粘剂引入有毒有害物质或刺激性气体的问题,从而提高汽车内饰件的环保、健康和安全性能。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汽车前围隔音垫高性能的隔音、隔热、减震作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汽车前围隔音垫结构示意图。I为顶层,2为底层,3为中间层,4为连接层一,5为连接层二,6为贴合层。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围隔音垫,由顶层1、底层2、中间层3、以及底层和中间层之间的连接层一 4、顶层和中间层之间的连接层二 5,共计五层材料构成;所述中间层3为中空涤纶短纤维棉,所述顶层I和所述底层2为涤纶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棉,所述连接层一 4和所述连接层二 5为熔点低于150°C的热熔纤维。通过使用熔点低于150°C的热熔纤维作为胶合剂,从而克服了常规化学胶粘剂使用过程引入有毒有害物质或刺激性气体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地,所述汽车前围隔音垫还包括贴合层6,所述贴合层6位于顶层I上表面,所述贴合层6为熔点低于150°C的热熔纤维。通过增设所述贴合层6便于将汽车前围隔音垫安装固定在汽车前围内壁上,无需在安装时额外使用其它化学胶黏剂,加工方便,节省成本且环保安全。所述中间层3的中空涤纶短纤维棉的纤维细度为3旦 6旦。所述中间层3的中空涤纶短纤维棉的定量规格为500克每平米,所述涤纶纤维棉的厚度为8毫米 20毫米。所述顶层I和所述底层2的定量规格分别为200克每平米和500克每平米。所述熔点低于150°C的热熔纤维为韩国4080低熔点纤维。实施例二 根据现有技术制作汽车前围隔音垫用于对比上、中、下依次铺设200克每平米的涤纶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棉、1300克每平米且6毫米厚的中空涤纶短纤维棉、500克每平米的涤纶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棉,层与层之间通过使用常规化学胶黏剂贴合。对比实施例 相比较实施例二,由于实施例一中间层3的中空涤纶短纤维棉的克重较轻,即结构较为蓬松,弹性较大,刚性下降,且厚度较大,因此减震效果更佳。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隔音、隔热性能对比结果如下表I所示: 表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前围隔音垫,其特征在于:由顶层(1)、底层(2)、中间层(3)、以及底层和中间层之间的连接层一(4)、顶层和中间层之间的连接层二(5),共计五层材料构成;所述中间层(3)为中空涤纶短纤维棉,所述顶层(1)和所述底层(2)为涤纶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棉,所述连接层一(4)和所述连接层二(5)为熔点低于150℃的热熔纤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围隔音垫,其特征在于:由顶层(I)、底层(2)、中间层(3)、以及底层和中间层之间的连接层一(4)、顶层和中间层之间的连接层二(5),共计五层材料构成;所述中间层(3 )为中空涤纶短纤维棉,所述顶层(I)和所述底层(2 )为涤纶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棉,所述连接层一(4)和所述连接层二(5)为熔点低于150°C的热熔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围隔音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贴合层(6),所述贴合层(6)位于顶层(I)上表面,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黎明,刘亚军,董强,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环瑞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